APP下载

山西博物院藏北齐娄睿墓鞍马游骑图壁画解读

2022-07-08郭智勇王瑞

东方收藏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齐壁画

郭智勇 王瑞

1979年3月,娄睿墓在山西太原王郭村被发现,当时已遭盗掘,同年有关部门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清理。娄睿墓为夫妻合葬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天井和墓室五部分组成。甲字形砖砌单室,二层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娄睿墓的彩绘壁画分布于墓道、甬道和墓室之中,残存220平方米。其甬道上部壁画已不复存,墓室内画面脱落过甚。画面一般高1.5—1.7米,墓室正壁高3.6米,壁面全部用石灰抹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0 年秋天,有关部门对娄睿墓壁画进行揭取,并采取异地搬迁保护。其中,壁画西壁中栏的“鞍马游骑图”,因其重要的歷史、科学与艺术价值,已被列入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一、壁画绘画风格

娄睿墓壁画题材,总体上由出行、回归和墓主夫妇宴飨图构成。墓道东西两壁表现出行与回归主题,采用三层水平分栏式划分。东壁、西壁上栏为骑卫和成队的驼队或马群,中栏西壁皆骑马出行,东壁为携缰步行,下栏为“诞马吹奏图”。至甬道开始描绘门卫仪仗,一直延至墓室南壁下栏,墓室不再分栏布局,整个墙面描绘“备马(牛车)备行图”,并伴随有礼仪性质的仪仗队列。

娄睿墓墓道所绘的鞍马出行图壁画,采用长卷式构图,分成若干段,每段前有二骑作前导,后面八骑跟随。该幅鞍马游骑图壁画位于娄睿墓墓道西壁中栏,画幅纵1.56、横2.15米,约3.4平方米。属于跟随的八骑,为有代表性的一幅,画面由主骑和从骑、骏马构成。为首的第一位从骑,椭圆脸,眉目清秀,高鼻小口,戴黑色长裙帽,身穿左衽窄袖白袍,细口裤,黑色高勒靴,左手勒紧细绳,回首窥视。赭色马长鬃额头双分双耳高竖;双目炯炯有神,挺胸昂首长嘶,络头齐全,鞍鞯俱备。主骑为一老者,骑赭色马,脸修长,连鬓络腮胡,身穿圆领灰白色内衣,外罩赭红色左衽长袍,腰间束蹀绶带,手持殳和殳套。从者六人,步行,各具情态。[1]

在壁画创作中,绘者使用单线勾勒,注重轮廓线条和结构动势,用笔简洁准确、顿挫有力,线条千变万化如行云流水。绘者先以淡墨勾勒线条轮廓,再填以红、黄、石绿、石青、褐色等颜色,以此表现所绘物象。藉以高超的线描技巧,勾勒出马儿奔跑、惊驰、嘶鸣之状,众多马匹无一雷同。描绘人物与马匹形象则采用动静对比和多视角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其表情动作刻画细致逼真,人物策马扬鞭、勒缰回首、驻马凝视,马匹转侧腾跃、扬首缩蹄、翘尾振缨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图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色彩鲜艳;所绘人物生动,生活气息浓厚;采用重彩填色和凹凸明暗晕染,凸显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形成一种“简易标美”的新画风,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写实为宗的绘画艺术理论传统,表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在吸收外来绘画和南朝文化造型艺术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2]

娄睿墓壁画的绘画风格被认为与当时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及以其为代表的杨派画家有关。杨子华,北齐著名画家,据学者研究推测,从天统四年(568)十二月高湛驾崩至武平元年(570)二月五日娄睿去世,杨子华仍健在。[3]在北齐武成帝高湛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号为“画圣”,尤其善画鞍马人物,在北齐画坛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帝王重视,“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4]《历代名画记》言,他“尝画马于壁,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唐代画史和画论中对杨子华都有较高评价,初唐阎立本曾言:“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二、娄氏家族、娄睿与高欢

娄睿,字佛仁,本姓匹娄,简改姓娄。鲜卑人。北齐外戚。幼孤,叔父昭所养。

娄氏家族在东魏、北齐显赫一时,并以外戚贵幸,姑母娄昭君为东魏丞相高欢夫人。娄氏家族世居怀朔,财资雄厚。《北史》卷五十四《娄昭传》载,娄睿曾祖父娄提“雄杰有识度,家僮千数,牛马以谷量。性好周给,士多归附之”。[5]北魏献文帝时,任“内三郎”,属禁卫武官。娄睿祖父娄丙干,有三女两子,三女分别嫁给段荣、高欢、窦泰。段荣,祖上是被征服的土豪,迁到怀朔镇;窦泰,六镇核心人物,先祖魏统万镇将而任官北边,定居怀朔大安捍殊。二子,娄睿父拔(壮),曾任孝文帝中后期魏南部尚书;娄睿叔娄昭“方雅正直,有大度深谋,腰带八尺,弓马冠世”。[6]

高欢与娄氏家族的结亲,加快了其崛起掌权。在高欢的南征北战中,姻亲关系的娄、段、窦家族也都是高欢的得力干将。信都起义时,“神武将出信都,昭赞成大策,即以为中军大都督”“尔朱兆等逆乱,娄昭等人从高欢举义”。广阿之战时,窦泰的离间计以及段韶、娄昭等人参战打败尔朱兆。广阿之战后,围攻邺城的诸将中有段韶,所需军资由段荣留信都转输。韩陵之战,依靠的怀朔镇豪帅有段韶、娄睿等。

娄睿戎马生涯历四十年(531—570)。北魏普泰元年(531)六月随高欢“信都起义”讨伐尔朱氏,恢复元魏统治。天平元年至二年(533—534)任光州刺史,在任贪纵,深为文襄(高澄)所责。550年,高欢子高洋称帝建北齐后,尊其母娄氏为北齐高祖神武明皇后(皇太后)。娄睿与北齐皇帝高洋是亲姑表兄弟,据《北齐书·娄睿传》载,娄睿初为高欢帐内都督。东魏武定八年(550),高洋称帝后,娄睿升任领军将领,后又封为安定侯,皇建初封东安王,太宁元年(561)进位司空。娄睿虽功高爵显,实则“外戚贵幸,纵情财色,聚敛无厌”。

河清三年(564),娄睿滥杀人,为尚书左丞相宋仲羡弹奏,经赦乃免。河清四年(565,即天统元年)四月戊午,侵削官私,专行非法,娄睿坐事免官。四月丙子,拥立北齐后主高欢孙高纬即位,这时娄氏以东安王爵号进位太师,官并州刺史。由此可见,娄氏在北齐政权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太原(古称晋阳)作为北齐的陪都,既是娄家世居之地,又是其祖莹的所在地。

三、鞍马游骑图与北齐出行图

娄睿墓壁画中气势恢宏的鞍马游骑图,主要分布于墓道东西两壁的第二层,共14幅,通过鞍马游骑的形式表现出行与回归的内容。娄睿墓壁画西壁人马均由北往南向外出行,主人和贴身随从坐于马上,从者步行相随,另有备用鞍马随行。东壁则是由南往北回归的画面,主人和从者全部下马,牵马步行回归。

娄睿墓出行、回归图以鞍马游骑为形式,仅在太原地区所见。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北齐墓葬壁画主题多围绕出行和墓主夫妇宴飨图两方面展开,以此表现墓主人生前显赫的地位与生活。其中,出行图有仪仗出行、骑兵出行和步行出行三种表现形式;仪仗又分拱卫仪仗、队列仪仗。北齐墓葬壁画题材是在继承汉魏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与发展,壁画内容以反映墓主生前生活为主,墓主画像、乐舞宴饮、牛马车以及导骑、护卫、随从侍者、驼马、军乐仪卫、骑马射猎等题材都延续自汉魏。墓葬壁画中的出行题材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流行于高级墓葬中。一般认为,出行图的产生与卤簿制度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卤簿”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列,自汉以后运用范围扩大,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皆用,代表一个朝代的礼仪制度。

北齐建立后,晋阳成为别都,是邺城以外另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据《北齐书》记载,时人称邺城孝静为魏朝,而称晋阳高氏父子为“霸朝”,相府为“霸府”。[7]从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出行图壁画可以看到,以六镇鲜卑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山西地区和以汉人为核心的邺城地区在墓葬文化上存在不同。目前所见北齐的墓葬壁画主要分为两大区域——山西和河北:山西地区有太原王家峰徐显秀墓[8]、朔州水泉梁壁画墓[9]、忻州市九原岗壁画墓[10]等;河北地区有磁县大冢营村东魏茹茹公主墓[11]、磁县湾漳壁画墓[12]等。山西地区墓葬壁画与河北邺城地区布局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墓室壁画题材,都有墓主坐帐图、鞍马(牛车)准备出行图、出行仪卫图等。而山西地区墓葬中出行图的布局一般从墓道两壁经甬道至墓室,墓室中多为鞍马、牛车准备出行图,墓道布局方式有单栏与多层分栏两种,出行图内容主要以狩猎、军队出行等为主。河北地区以单栏布局为主,出行内容多为仪仗出行。与山西地区墓葬壁画出行图的戎装装束相比,邺城地区出行人物头戴平巾帻、身穿广袖袴褶,服饰的礼仪性更强。尤其是人物所持器物,山西地区壁画仅有三旒旗和长角,邺城地区则有各类仪仗器物以及列戟架,反映出文治与武功的“两都制”区别。

四、服饰、鞍具及马匹

鞍马游骑图中人物所戴圆顶或三棱形鲜卑帽,是北朝后期的新形制。其为软巾风帽,头顶挽髻后用长条幅巾包裹,然后用带子系结固定,剩余的巾子自然向下飘垂。所垂披幅较窄,长度达到肩背。乘骑行动之时可随风摆动,潇洒飘逸,起到装饰作用。鲜卑帽,又称风帽、突骑帽,颜色为黑色,即文献中常提及的“阜帽”。其使用范围比较广,上朝、礼佛、宴饮、骑射、劳作均可戴,只不过其形制、材料及制作工艺,依身份、季节、场合、年龄、性别有所区别。[13]北魏早期,基本形制为宽圆顶风帽。孝文帝改革迁都后,风帽渐少,汉族冠冕增多。北朝后期鲜卑帽再度流行,并产生许多新的形制,如鞍马游骑图中的软巾风帽、三棱风帽等。

鞍马游骑图中人物身穿内外两层衣服,内衣圆领、窄袖,外衣为褶服,左衽圆领或交领,下身为小口裤,被称为褶裤服。即,上衣为褶,下袴为裤,是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便于骑马、涉水,从事畜牧生活,男女均穿。[14]南北朝时期,裤有小口、大口之分,以大口裤为时髦,但穿着行动不方便,故用三尺长的锦带将裤管缚住,称为缚裤。褶裤服在南北朝基本上用作戎服。武士穿的靴子,与今天的靴式样相似,是胡服的代表性服饰用品,在古代,靴或袜子的统儿又称靿,有长靿靴和短靿靴之分。

鞍马游骑图再现了北方鲜卑族骑兵的生活场景和北齐兵力的作战水平。从鞍马游骑图里,我们可以看到武士骑兵所骑乘的马匹鞍鞯齐备。马镫、马鞍等鞍具作为辅助工具,使行军作战水平大幅度提升。马镫供上马、骑乘时使用,保持身体平衡,能在马上自由活动。[15]马镫的普及除了军事战争的需要,也是游牧民族骑射文化传统对汉族官员融入少数民族政权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要进行骑射,为了融入其中,汉族官员也需要进行训练。

娄睿墓壁画中所绘群马图像,错落重叠,转侧腾跃,扬首缩蹄,翘尾振缨,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马匹的生活习性,这可能和画家对马的充分熟悉有密切关系。太原地处南北、东西交通的要道,是北方马匹输入中原的必经地,也是河西马匹进入中原的中转站。[16]娄睿墓中西壁第三层和东壁第三层马厩图、东壁第一层群马图以及马匹贸易图,反映了太原地区马匹畜牧与贸易的繁盛。据《魏书·食货志》所载,太原在北魏时期就是畜牧经济的重要基地,在太原设立有官方畜牧场所,用来放牧从河西转往洛阳的马匹。很多诗人、画家都迹参戎马,观看甚至参与讲武、狩猎、骑射等活动,对马的生动刻画了如指掌。史料记载,杨子华曾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直阁将军指值勤于殿阁,在北魏属于禁卫武官系统,从三品下。员外散骑常侍,初为正员之外的添差,属散骑省。其擅长鞍马人物画,与这样的身份和环境不无关系。晋阳地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节点,与西域诸国的贸易交往频繁,西域大量的马匹、珠宝从晋阳流向各地。娄睿墓墓道壁画中出行和回归有驼队图,真实地反映出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繁荣景象。[17]

娄睿墓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之一,壁画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技法精湛娴熟,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其作为娄睿墓壁画的缩影,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是研究北朝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2][1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齐东安王娄睿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9.

[3][4]王天庥.婁睿墓壁画再现简易标美的北齐绘画[J].中国文化遗产,2008(01):62-65.

[5][6](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8]常一民,裴静蓉,王普军.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3(10):4-40.

[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12):26-42+1.

[10]张庆捷,张喜斌,李培林,冀保金.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J].考古,2015(07):51-74+2.

[11]朱全升,汤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04):1-9+97-102.

[12]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13]宋丙玲.北魏平城的鲜卑帽[J].许昌学院学报,2020,39(03):1-5.

[15]张馨方,杜严勇.南北朝时期马镫普及的历史背景[J].科学与管理,2020,40(02):50-56.

[16]李书吉,崔彦华.北齐陪都晋阳与欧亚大陆经济文化交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02):82-88.

[17]崔彦华.晋阳在东魏北齐时的霸府和别都地位[J].晋阳学刊,2004(03):21-22.

作者简介:

郭智勇,1976年3月生,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晋文化、陶瓷史、墓葬壁画等

王瑞,1984年6月生,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晋文化、明清史、书画

猜你喜欢

北齐壁画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陆孝昇墓志》考释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飞蛾”修复壁画忙
北齐长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