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陈郝瓷窑瓷玩具刍议

2022-07-08汪腾

东方收藏 2022年6期
关键词:宋元枣庄市器物

汪腾

摘要: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的中陈郝瓷窑,创烧于南北朝,其烧造历史悠久、瓷器品种丰富、烧造技术先进,素有“江北第一窑”之称。本文拟从现存的中陈郝瓷玩具中选取代表性器物,从年代断定、工艺特色、时代特征加以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陈郝瓷窑;瓷玩具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陈郝瓷窑,自南北朝时期就有生产,烧造历史悠久。但正式的考古发掘研究,却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197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对该遗址进行过数次较全面的调查。此后的1987年9至10月,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枣庄市博物馆对中陈郝瓷窑遗址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一次试掘,将遗址分南、北两个区域,发掘面积共198平方米。发掘结束后形成的考古报告《山东枣庄中陈郝瓷窑址》在《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发表,逐渐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陈郝瓷窑遗址的重视。

此后,由于中陈郝窑址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遗址与当今中陳郝村村民生活区域基本重叠,在不断加强遗址保护的同时,不时会有新的遗存被发现,而文物部门也对散落在民间的中陈郝瓷窑瓷器加以征集。因此,枣庄市、薛城区以及中陈郝村都收藏有大量的中陈郝瓷窑生产的器物。枣庄市博物馆对此做了专题收藏,中陈郝村也专门建立了瓷器博物馆。

本文拟从现存的中陈郝瓷器代表性器物中选择部分瓷玩具加以分析,共选取67件,涉及枣庄市博物馆馆藏和枣庄市薛城区文物管理站主任孙晋芬所著《中陈郝古瓷遗珍》中引用的宋元时期瓷玩具(含瓷范)。由于孙晋芬长期工作在薛城文物部门,他在书中所选取、展示的瓷玩具,应视为中陈郝瓷窑瓷玩具的代表。这两者的综合统计,对于广泛的社会收藏以及至今仍深埋于地下的遗存来说,虽不能做到绝对精确,但相关数据均出自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其较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标本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一、中陈郝瓷窑瓷玩具的基本情况

关于本文收录的所有瓷玩具年代,根据中陈郝南窑第六期出土器物的断代和与之相同的胎质、刻划方法和釉面造型、艺术特色,专家断定均为宋元时期。在《山东枣庄中陈郝瓷窑址》一文中,结合山东地区其他元代瓷窑遗址出土的瓷器中也包含数量众多的瓷玩具,以及“骑马人物像的人物造型和服饰都具有蒙古族人和蒙古族服装的特征,是元代造型艺术中常见的形象”这两个特点分析,判定中陈郝南窑第六期出土器物年代为元代。

《山东枣庄古窑址调查》一文中提到,中陈郝南窑采集和征集到的器物中有大量的瓷玩具,分人物、动物两类。多为白釉,少量黑釉。另有白釉黑彩、褐彩。人物造型各异,有男女老幼之别。动物包括狗、羊、鹿、牛、鸽、龟、蟾蜍等。

在1987年的联合发掘中,瓷玩具均出现在第三部分“遗物”的“第六期遗物”中,有人物像、骑马人物像、狗、棋子等。

枣庄市博物馆馆藏的中陈郝瓷器主要来源于上述发掘出土、采集和征集。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瓷玩具及瓷范26件。其中,宋元白釉人像8件,宋元玩具狗6件(酱釉2件、纯白釉1件、白地黑花2件、黑釉1件),其余为龟、马、羊、鹿、松鼠、蟾蜍和鸟等动物。需要重点提及的是,还有人物瓷范2件。

此外,还选取了孙晋芬所著《中陈郝古瓷遗珍》中展示的41件瓷玩具,其时代均为宋元。其中,人物5件(纯白釉4件、白地黑花1件),瓷狗22件(白釉5件、白地黑花11件、酱釉2件、黄釉1件、黄褐釉2件、彩釉1件),瓷马3件(均为白地黑花),骑马猴2件(黑釉1件、白釉1件),其余为鸭、龟、鹿、狮、羊、牛等。

二、中陈郝瓷窑瓷玩具的特点及基本分析

1.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中陈郝瓷玩具主题十分鲜明、清晰、集中,描摹对象主要分为人物和动物两类。其中,人物多为历史与神话人物,如孔子、观音等;动物种类则涵盖狗、龟、马、羊、鹿、松鼠、蟾蜍、鸟、鸭、狮、牛等十余种,尤以狗的种类、造型居多,说明狗在元代已经成为北方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系最紧密、最重要的家畜,受到民众的喜爱。此外,还有两件骑马猴瓷玩具出现,借“猴”与“侯”同音,寓意加官进爵,代表群众的美好祈愿和内心向往,反映出封建时代至少是宋元时期鲁南地区劳动人民的价值取向。以人物、动物为主题制作瓷玩具,揭示当时的瓷器制造,一方面局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没有出现十分具有想象力的器具;另一方面已经突破瓷器的“实用主义”,即不局限于制作用于生活必需的瓷器,还生产一些用于玩乐、欣赏的器具。

2.风格一致、充满趣味。中陈郝瓷玩具外观造型呈现出厚重、淳朴、敦实、可爱,尺寸小巧玲珑之特点,大小几乎都在10厘米以内,多为4—8厘米;仅有1个11.2厘米高的白釉黑花人。或为纯手工捏塑,或为半手工(模塑)成形,然后采用点彩、刻划等方法进行细致加工。包括现存的两件瓷范在内,从形态上看,造型普遍古朴稚拙,虽然大多五官、四肢比例并不准确,写意大于写实,但造型生动、憨态可掬,这种形象上的趣意盎然,使其作为玩具更容易获得儿童的喜爱,并且这种形象塑造风格,与同为枣庄薛城民间艺术作品、目前仍在生产的洛房泥塑相比较,无论尺寸大小、造型风格以及色彩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可以说是鲁南地区民间手工艺术的典型风格与代表。

3.釉色丰富、工艺复杂。从釉色来看,上述67件瓷玩具分别为白釉、白地黑花、青釉、酱釉、黄釉、彩釉,涵盖了常见的色彩。其中,单色釉最为常见,白地黑花次之。从着色工艺看,其中既有单色釉,如白釉狗、青釉羊;也有复色釉,如白地黑花马、彩釉狗。既有通体全釉,也有仅施半釉,施釉风格基本与中陈郝瓷窑同时期其他类别器物相一致。从单一色彩,到多种色彩,再到复合色彩,制作难度更大,制作工艺更复杂,对拉坯、着色、烧造等环节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成品玩具的出色效果,无一不反映出中陈郝这一北方民间瓷窑的工艺水平,以及烧造者的工匠精神和劳动智慧,更加印证了中陈郝瓷窑在瓷器烧造长河中的历史价值和独特地位。

4.多为纯手工捏塑,体现匠心精神。总揽全部例证瓷玩具,没有一件大小尺寸、造型特征完全一致,可谓每一件都独一无二。除此之外,瓷玩具的造型差别也一目了然。比如同为白釉黑花狗,其造型差别又分为站立状昂头展耳、站立状昂头垂耳、坐立状昂头垂耳、四肢短粗、前肢长后肢短等至少五种姿态,反映出在制作、烧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随机性,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推断出应为工匠纯手工捏塑。而正是这种无既定标准,造成玩具多姿多态、不拘一格,凝聚了工匠的巧思与劳动,充满参差多态之美,展现出劳动之美。

5.本文所选的67件瓷玩具中,共有11件器物背部(上方)有明显的桥形突起穿孔,结合穿孔器物尺寸和造型,多为较小的瓷龟、瓷鸟和瓷狗,推测为穿绳装饰用,可作为吊坠悬挂于儿童脖子、腰间、手腕或房屋固定一处,寓意吉祥、灵巧生动,反映出对孩童的关心与希望,彰显出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

6.批量生产,可广泛流通。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中陈郝瓷窑两件宋元时期瓷范的出现,说明在当时的中陈郝瓷窑,瓷玩具生产已经不仅仅是窑工们烧造瓷器之余信手捏造的闲情逸致和其他生产生活类器物烧造之余的补充物,而是面临着批量需求,瓷玩具生产已经进入手工捏塑、辅以模型批量生产的过程。这一点,也能够从宋元时期出土瓷器中,各類型的瓷玩具占有一定比重的情况得到佐证。由此可推测出,瓷玩具可能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在民间市场,尽管价格不得而知、难以考证;抑或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交往中的礼物赠送给少年儿童,在社会生产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其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造型增添了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色彩,丰富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趣味。

三、代表性瓷玩具赏析

1.白釉女瓷俑(图1),高16.4厘米。白胎白釉,站立于方形板之上,黑色发髻披肩,面相丰满,黑眉长目,鼻挺,唇闭,身着彩色长裙,双手置于胸前,抱持一瓶,通体施釉彩。此件塑像总体线条流畅,动作刻画到位,身体比例准确,直观地展示了其历史时代女性的身形、发型及服饰造型,充分展现了女性之美。

2.白釉卧牛(图2),长8.7、高4.6厘米。牛呈卧姿,四肢盘曲,头微昂。牛角、眼睛、鼻孔和背部均用墨绘出,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此件未采用常见的站立姿态,而是表现了俯卧姿态下的牛,在中陈郝瓷器中相对较为少见。卧姿相较站姿,在刻画上增加了一定难度,既要保持生动形象,又要总体姿态符合实际,审视之下,昂首及几处墨绘起到了点睛作用。此外推测,是否因工匠考虑到站立的四肢,烧造成型后较为脆弱,运输过程中易断裂、损坏等原因,所以采用了卧姿。

3.白地黑花狗(图3),长6.5、高4.7厘米。狗作站立状,昂头前视,垂耳,四肢短粗,前长后短,膘肥体壮,嘴巴、眼睛、耳朵、尾巴均用墨绘,背部绘有黑色花纹。

4.白地黑花狗(图4),长7.3、高5.1厘米。狗作坐立状,昂头前视,垂耳,前肢站立,后肢弯曲呈坐状,尾巴上翘附于背上,颈及背附桥形系。通体施白釉不及足,嘴巴、眼睛、耳朵、尾巴均用墨绘,背部绘有黑色花纹。此件与前件虽均为瓷狗,但造型明显差异,无论头部、背部、腹部,还是姿态、釉色,以至实用穿孔,反映出狗在瓷玩具中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当时工匠对狗这一动物的熟悉和了解。

5.白地黑花马(图5),长8.3、高6.2厘米。马作站立状,高头前视,颈部鬃毛突起,弧背高臀,细腰,马尾上卷附于臀部,四肢粗短。头部、颈部及四肢有墨绘图案。此件对马的刻画,不再局限于肢体具体比例,而是采用较为写意的做法,突出头颈部的特点,弱化了四肢特点,造型十分可爱,是比较典型的儿童玩具。

6.黑釉骑马猴(图6),长5、高7.3厘米。马作站立状,尖嘴,前视,长颈,阔胸,斜背,四乳状足,背上骑一猴,寓意“马上封侯”。上施黑釉,下部四肢无釉露胎,呈灰白色。此件不同于一般瓷玩具对人物、动物的直白描摹,而是运用谐音,将马、猴组合在一起,造型上采用骑乘姿态、比例恰当,寓意上通俗易懂,工艺上显然增加了难度,彰显出制作者的审美趣味和独特巧思。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此多的数量、种类,且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釉色色彩和造型风格的瓷玩具遗存,均指向宋元时期,特别是开始使用瓷范,显示出中陈郝瓷窑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开始瓷玩具的批量生产。同时,受地域、时代、原料、工艺和工匠审美的影响,本文所选瓷玩具反映出传统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以及宋元时期鲁南地区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韵味,也说明中陈郝瓷窑在宋元时期已经把瓷玩具生产作为重要生产内容,形成了成熟的创作、烧制技术,证明宋元时期中陈郝瓷窑生产瓷玩具已经进入成熟期。

(图片拍摄:孙晋芬、奚栋)

参考文献:

[1]刘凤君,宋百川,徐龙国,郑岩,冷艳燕.山东枣庄中陈郝瓷窑址[J].考古学报,1989(03):363-387+403-408.

[2]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山东枣庄古窑址调查[C].//文物编辑委员会.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4.

[3]孙晋芬.中陈郝古瓷遗珍[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宋元枣庄市器物
中华传统器物制作文明的现代创造转换与现代美育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身如器物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宫“保”鸡丁
浅议《宣和遗事》体裁
森林里来了“多眼怪”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