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意大利学者的灼见

2022-07-08

杭州 2022年11期
关键词:贝拉歌剧英雄

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比弗·贝拉迪的这本专著,原名直译是《英雄:大屠杀与自杀》,中译名为《假如我是蝙蝠侠:独狼式凶杀的心理及社会成因》。

还记得在有机会向人学习欣赏帕瓦罗蒂的歌声时,我曾认真担心过,如果只听类似《我的太阳》那样的绝美片段,我确实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但若让我花大价钱并换正装,坐入豪华的礼堂,去听出完整意大利歌剧,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坚持到底、真入殿堂。毕竟,从那些脍炙人口的歌剧片段中,不难听出歌者的反复咏叹,大都是剧中人情感戏剧性转折或升华的瞬间,生活中的我们,其实早就结束那微妙时刻,被迫踩入正常节奏。意大利歌剧是一种艺术性的挥霍方式,要让观众的最重要心情时刻在华丽的咏叹调中,始终处于伸展、延展和不断延续之中,逐渐地走向沸点、奔向山巅、涌入精神天堂……故事的事实逻辑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曾经深度体验过生活、享有过美。我看这本书也有欣赏意大利歌剧的感觉,有很多精彩和华彩引人入胜,但也不太能完全消化,要多看几遍。

贝拉迪关注焦点明确而充满灼见,就是近十年来一再出现的随机恐怖滥杀现象。如造成大量青少年死伤的2011年挪威爆炸枪杀案,如2012年好莱坞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首映会上的“小丑”枪击案、如臭名昭著的2017年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等。正如序言所说:“此类案件的数量如今似乎正在激增,在美国尤甚……最为触动我的乃是凶手举措中那打破景观与真实生命(或者说真实死亡)之隔离的隐喻性意味。”作者看出这些凶手自以为是影片或漫画中的“英雄”,滥杀他人时毫无同情同理心,被捕后永远不会承认犯下大罪,他们知道自己处心积虑的大屠杀肯定会获得极大关注甚至载入史册;另一方面,他们也决定通过谋杀无辜的人来实现(警察介入的)自我生命结束。这类凶手的要害是他们不同于历史上的精神病连环杀手,“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主要趋势之一的极端示威者”。作者认为必须透过特殊的视角——犯罪与自杀,来认清这些疯狂的冷血凶徒,以便更深透地看到资本主义之苦痛和社会文明为何在支离。

贝拉迪的意大利式思维非常灵动和跳跃,他为撰写此书花费了40多年的研究心血,书中还原了诸多大屠杀现场,调研了数个凶手的家境身世和生活处境,引用了大量的最新理论术语和相关阐述进行论点佐证。我在极多的阅读体会和联想中,大致归纳三个最具创意或新意的观点:一是符号资本主义和仿真英雄的欺骗性,二是金融资本主义与普遍的犬儒心态,三是个人身份的陷阱及人人互害困局。

贝拉迪首先指出,人类历史在1977年迎来一个转折点——现代性终结,混沌再行。世俗事件的复杂性与高频率胜过了意志力,史诗英雄们及事迹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批量制造的仿真机器”。摇滚、朋克、漫威和其他科幻奇幻影视、全新模拟空间和神奇电竞游戏等符号主义与广泛传播幻觉的仿真物游戏,潜藏着后现代形式的悲剧之源:人们将幻觉和同一性当作真相,沉迷于视觉与神经模仿世界。而那些近五百年由辛勤劳动和社会共建积累起来的现代制度设计和财富,在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在金融经济营造的数字货币、报表、图标、运算、自动操作等种种抽象之物中,纷纷失去了现实感和确定性。于是,在现代社会黑暗面呈现、惩治无效的乱象面前,政治、经济、宗教、媒体成员们的人设坍塌和应对无方,显得前所未有、一再踏破底线。仿真的叛乱与现实的抗争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善恶分界。

其次,为何会有普遍的道德虚无问题。电影《饥饿游戏》的故事假定未来新文明的特点是大规模的奴隶制、军事暴力和一小部分人的特权。每年军队都会从各区抓出两个年轻人来参与全程直播的饥饿游戏,24个人中只有一个可以因为胜利而生存。创作者认为电影是在谴责当代社会的不平等,但实际上它在劝导年轻人简单虚无地接受一切现实、放弃自己起码的现实感和理性质疑。无论是努力成为战胜23人的仿真英雄,还是承认自己茫然无助或社会渺无希望,影片的热映和仿真场景成功植入,都反映了这一代人的犬儒心态,展现了这个时代反理想、伪向往的文明断裂。

再次,在讨论当代滥杀现象中的“谋杀与自杀”心理特征时,贝拉迪的一个解释让人震惊和三思,他认为这是一种对于“真实性”和“个人身份”的强烈渴望和扭曲反映。他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角度,强调现代虚幻个人身份的陷阱及本质,即“唯有以他者为镜并加以凝视对方、才能得到自己的身份证明”。在这本书中,读者会比碎片化新闻报道更完整地看到许多背景和分析,包括这些自以为英雄的“独狼式杀手”有意留下的信件和自我思想说明。在这些振振有词的歪理正讲中,读者确实能看出偏激狂妄、颠倒迷失和超级幻觉。如自由与平等,关爱帮助难民、移民和暂时有困难的人,这些现代启蒙口号和理想,竟然都成为了差别大屠杀的正当理由。

贝拉迪还将这些极端矛盾的心理与一些民族的集体身份抗争放在一起讨论,认为犹太民族失去原乡而离散流浪的痛苦经验,使得他们在创建开明普世主义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一方面,普世理性帮助他们超越自我身份、地理位置和记忆,去思考问题和立法,从而影响了资产阶级文化、普世人道主义以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文化的构建;另一方面,每隔一段时間就不得不面对的新一轮大规模迫害,又导致他们经常用伪装与隐瞒的方式谋求生存、以利再战。这种生存策略的背后是不断恋旧怀乡和充满怨气的循环往复,是期待终有一天反败为胜、重回归属的永远需求。事实上,非裔美国人、亚美尼亚人、泰米尔人等其他人群都曾否定生存与自身传统的关联,最终只能在对其实施压迫的暴君眼中看到自己。施暴与反暴、迫害与受害、求身份与报复他人、泄愤与替人杀戮……这些动机混杂和是非混淆,都使得所谓“独狼式凶杀者”现象不仅仅是少数罪案事例,而且是“人人心中有杆枪”的普遍问题,是现代社会普遍的悲剧式僵局或者说双重困境。

总之,在这本文字如意大利歌剧般悦耳动听的畅销好书中,作者独具慧眼地借用一些特殊罪犯已经吸引到的广泛注意力和情绪带入,来推进人们对真正时代困题的深度思考和有效解释。最后,贝拉迪建议我们都坚持自主和保持怀疑,并关注周围更多的信息,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客观身份,去有鉴别地支持那些优秀的流行文化。

猜你喜欢

贝拉歌剧英雄
英雄犬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老狗贝拉
唠叨的妈妈
四十九条围巾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三根横线的秘密
歌剧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