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书济南
2022-07-08张以刘雨
张以 刘雨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携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款款而来的济南,文艺范儿十足。“天下泉城”“诗城词都”“曲山艺海”等享誉内外的城市名片,便是最好的印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或水墨丹青,或笔走龙蛇,或吟诗作赋,或轻歌曼舞……用不同类型的文艺精品涵养着城市的精气神,让泉城这座城市拥有了更多的文化味道,也让更多的人以此了解济南、熟悉济南、欣赏济南、爱上济南。
赓续历史繁华,开启文艺新篇章。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从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生动实践中,深入挖掘地域独特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文艺活动,发挥文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独特作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拓展创作广度深度,努力打造济南特色精品力作;坚持“送文艺”与“种文艺”相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让济南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波兴浪涌、再放异彩;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注入新动能、汇聚新力量……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济南城市的文化自信需要文艺的厚植和支持,济南城市的文化宣传也需要文艺的引领和提升。本刊自本期起,推出“文风艺韵”专栏,通过实地调研和名家访谈,多角度展现泉城历史文脉,多侧面讲述济南文艺故事,让城市更美更有温度,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济南作为千年古城,书法文脉源远流长。
历史上书法巨擘如欧阳询、苏轼、赵孟頫、桂馥、铁保等,都在济南留下了珍贵笔墨。历城区彩石街道房彦谦墓前的“房彦谦碑”,是初唐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应房玄龄之约,为其父房彦谦所书,是山东境内现存的初唐刻石珍品;长清博物馆内的《齐州长清真相院舍利塔铭》是迄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苏东坡石刻小楷真迹;千佛山碑刻《历山铭》、五龙潭畔刻石《潭西精舍记》是清代书法家桂馥所书。
除了古人留下的佳作,济南当代书家的作品也是堪称一绝。在济南千佛山的“鲁班祠”、趵突泉的“卧牛泉”以及“聚丰德”等老字号的商店门口都可以欣赏到书法大家张立朝先生的笔墨风神。尤其是大明湖游船画舫最著名的那一对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若论山东及济南書法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立朝先生当属其一。
早年他师从著名书法家王讷,“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张立朝先生已是闻名济南的书法家。进入五十年代,在山东书法走出沉寂、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时,他已作为当时山东书坛的代表书家之一,活跃在社会上。跨入六七十年代,他以卓著的成就、极高的影响力,跻身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之列,知名海内外。”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业法这样评价。
张立朝先生对山东书坛的贡献大约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艺术勤勉一生,以毕生精力投身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实践;二是德艺双馨,注重自身的学识与修养,育人无数,弘扬书法文化。
在当代齐鲁书坛画苑,张立朝与关友声、黑伯龙、弭菊田、岳祥书、金棻被誉为“六大家”。书法家舒同称其“师古创新,入颜出颜,是山东难得之书法大家”。书画家、美术理论家朱铭说:“他自六岁启蒙练习书法,到四十多岁的时候书艺达到炉火纯青之际,不但精通各种书体,而且无论蝇头小楷还是擘窠榜书,都美轮美奂,应付裕如。”
张立朝先生是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楷、行、草、隶、篆、魏碑六体无所不精,尤以楷书和行草书成就最高。“他主要擅长写颜,在颜体基础上有所创新,楷、行、草皆出于颜门,自成一家。行笔雄浑开阔,结构古朴空灵,端庄遒丽,苍劲脱俗,被世人称之为‘立朝体’”。书画家朱铭在《张立朝书法集》序一中这样表述。
立朝先生认为:“作为书法家,如果没有深厚的字外文化修养功夫,书法作品就缺乏艺术的创造力和感染力。”他一生都把读书作为一种字外功夫来修炼。
他的勤奋与博学让他在书法艺术方面造诣极高。最具代表性的是1966年2月,立朝先生用楷、行、隶、篆四种书体精心创作的四幅中堂条屏在日本展出,被誉为“书艺超群,堪称一绝”;时隔十年他最负盛名的楷书代表作《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再次倾倒日本书道界,也震惊了国内书坛,被称之为“当代书坛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除了海外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外,他把自己毕生的书法研究和创作实践用于了书法教育与书法普及。
从1955年开始,立朝先生每年都为济南市中小学生书写大量的楷书字帖作为书法课的范本。后来还相继书写过《楷行草隶篆五体字帖》、《张立朝楷书正气歌》楷书字帖。此外,他还沿袭传统、授徒传艺。他不仅要教授学生书法知识,还以身作则做到德才兼备,方能为人师表。
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书法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其弟子多达300余人,大部分已成为齐鲁书坛的中坚力量。对此,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陈梗桥说“张先生为书法教育、书法普及、书法事业所作出的奉献是无私的、巨大的、有目共睹的,人们会永远尊敬,永远感谢。这就是人民的书法家”。
“身修而后家齐”,立朝先生对自已的子女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是3个儿子几乎人人都从六、七岁开始习字,而后根据各自特长分别在书画雕塑领域进行专攻。传承父亲在书法艺术领域发展的是次子张国英。
7岁开始写书法,研习书法60余年,对于引领自己进入书法艺术世界的父亲,张国英十分感慨:“父亲曾说,学习书法要读帖、临帖、悟帖、出帖。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我整整临了10年,一日不曾间断。”在父亲的严厉苛求下,张国英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培植了厚实的文化底蕴。
誠如父亲告诉他“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技巧的挥洒,而是学识修养的展现。”在张国英看来,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基础,哲学是方法,传统美学是标准。
他推崇学习书法先从文字学开始,“东汉文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对我们常用汉字的文字字形、字义源流演变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和阐述,其实就是一本小篆字典,理解透彻后大有裨益。”对汉字掌握后,进一步了解书法史整理书法的脉络,此外,他认为一定要时常颂读经典诗词,不仅要懂诗还得会作诗,他父亲曾说“书家写诗,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形式表现出诗的意境美。”
“书法是一种对比艺术,通过对立与统一形成的美而打动人。”这是张国英对书法的哲学观点。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将学书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张国英认为“所谓平正,即是和谐、均衡和对称,险绝强调的是书法要有收有放、有起有伏、有倚有侧。书法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白纸黑字就是矛盾,在写书法的过程中字体的大小、笔画的粗细、用笔的干湿、行笔的快慢、字形的开张等这都是矛盾。而好的书法就是在一篇作品中不断地制造矛盾,再解决矛盾,并使其统一协调起来。就如同太极图一样,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怎么看都是非常和谐完美的。这正是书法作品的生命力。”
欣赏书法作品,张国英秉承了其父张立朝先生的传统美学观点:即先看章法,再看结构,最后看用笔。这三点正是书法创作的三要素。“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章法要完整,通篇布局要和谐;再看字形结构,同样的字结构不一样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章法、结构尚有规律可循,最难的是用笔,贵在点画精到。只有将这三者的规律把握住,再通过书者的认识和对内容的拿捏,创作出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有看头了。”
“归根结底,书法作品还是应以情动人。就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他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所书,用来追祭侄子颜季明。通篇文字随其情绪起伏而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不多见,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第一次看时我就落泪了。”同样让张国英落泪的还有父亲最后留给他的一幅作品《雄心揽月,壮志凌云》。
作为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国英不仅在书法艺术上追随其父造诣深厚,在繁荣书法事业,弘扬传统艺术,服务大众文化方面也一脉相承。
张国英表示,济南是泉城,更是诗城,济南的楹联文化底蕴深厚,优秀的楹联书法作品不胜枚举。比如有“济南第一联”之美誉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清代诗人刘凤诰所作,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现存两块旧时石刻;“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诗圣杜甫游大明湖时即兴而作,后来山东盐运使陈景亮重修历下亭,撰写《重修历下亭记》,请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记之;“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对趵突泉的描写,由书法家武中奇撰写;泺源堂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为元代诗人赵孟頫赞趵突泉诗,由书法家金棻撰写;大明湖名士轩门两侧的“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为书法家郭沫若撰书;铁公祠内北墙东侧的“铁肩担道义,碧血照湖光”为书法家魏启后撰书;蔚蓝轩门前廊柱的“蔚秀依栏凭水色,蓝阴对镜鉴天光”为书法家欧阳中石撰书。
“书法和楹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这些作品既有了耐人寻味的诗意美,也有了书法多姿多彩的形体美。这正是楹联书法的魅力。”
如何在济南厚植、推广楹联书法文化?对此,张国英颇有一番见解。“泉水是济南的根与魂,赋予了其有别于其他任何城市的独特气质与魅力,济南应该在泉上下功夫。将泉水文化与楹联书法进行结合,是浓缩泉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以简洁蕴藉的艺术笔墨传达泉水文化的精髓,还能在尺幅之间呈现撰者与书家的心境性情,具有文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也是泉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2012年,在张国英的大力推动下,济南启动了“泉甲天下·济南名泉——楹联征集大赛”,并精心打造了《泉甲天下·济南名泉楹联作品集》。“通过征联竞赛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泉水、泉城和泉文化。征集到的这些楹联对于济南名泉文化的挖掘、创新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能充分反映济南名泉的风采,可以进一步提高济南泉水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品集中收录了560余幅优秀楹联和140余幅楹联书法作品,其作者和书家多为活跃书坛联界的老中青艺术家,他们或纳古法于新意之中,或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创作了清新、浑厚、奇逸、雄健、诙谐等多种艺术风格的联语作品,这对泉文化传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楹聯书法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不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征集的泉水楹联走进市民生活,济南在老城打造了楹联文化一条街。
“一湖碧水千秋画,百眼清泉四季诗”“雨荷随意一湾水,明月有心半榭风”“一城泉水韵,千古圣贤风”“盎然诗意满载柳,明媚溪亭一笛风”……漫步曲水亭街、后宰门街、西更道街、王府池子街等老街巷,青砖灰瓦间,一块块泉水文化内容的木刻楹联悬挂于门前。传统文化与老街巷的组合,搭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水风情,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泉城文化景观。
“可见,书法只有作为群众文化的形式存在,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迸发出无尽的创意与市场价值。”
在一代代书法实践者和教育者的推波助澜下,济南书法事业繁荣发展,书法教育广泛普及,书法名家不断涌现,书法创作成果丰硕,习练书法蔚然成风……厚重的济南文化底色中弥漫着翰墨书香。
Jinan, a thousand-year-old city, boasts a longstanding cultural context of calligraphy.
In ancient times, scholars of great attainments such as Ouyang Xun, Su Shi, Zhao Mengfu, Gui Fu and Tie Bao left precious brushwork for Jinan. Contemporary calligraphers also impressed us with their remarkable pencrafts. For instance, we can appreciate Zhang Lichao’s exceptional calligraphy of “Luban Temple”in Qianfo Mountain and “Woniu Spring” in Baotu Spring.
Zhang Lichao’s calligraphic influences in Shandong are mainly manifested from two aspects: He had honored his lifelong commitment to the profession, putting all his energy to practising the art of calligraphy. Giving equal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and moral integrity, he had devoted to calligraphy education that focused on spreading the culture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Following the same path, Zhang Guoying, whose calligraphy is essentially continuous with his father Zhang Lichao, has been contributing to the prosperity of calligraphy,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the service of public culture.
Zhang Guoying initiated the launch of “best springs in the world and famous springs of Jinan - couplet calligraphy contest”, the publish of “calligraphic works selected from the contes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ouplet-related culture street in the downtown district.
The calligraphic arts grow and prosper in Jinan, thanks to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Calligraphic education is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 famous calligraphers are springing up, remarkable pieces of calligraphy assemble, and mastery of calligraphy is carried forward. The calligraphic charm pervades J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