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军
2022-07-08孙万林
孙万林
中学时代最让人心驰神往的还是学军的生活。
军营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神秘而陌生的,更重要的是军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解放军是勇敢和正义的代名词。当年有一句十分流行的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可见军队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那时一切与军队有关的东西,也是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物品,枪是肯定得不到的,军装、军帽、军用挎包、军用水壶,能拥有一件就足够让你的内心充满凛然正气。
在学校老师办公区走廊的头上,有一间门上挂着工宣队牌子,从没有进去过的办公室,只记得听过一次工宣队工人代表作报告。这位代表是一位四五十岁的秃顶的中年男子,不苟言笑,神态严肃,据说是部队的转业军人。这次学军活动就是他帮助学校联系的。自从得到学军的消息,同学们便天天数日子。期盼的日子终于到了,大家兴奋不已,一放学就早早回家做准备去了。
那天早上,学校大门还没开,就已经有不少同学等着了,生怕耽误军训。除了自带的背包,每人还配发了一把“三八”式步枪,第一次把真枪挎在肩上,那感觉真得不一样,好像腰板都格外有力量。
大家排着队,雄赳赳气昂昂,步行到火车站坐火车去我们军训的目的地——四五六兵工厂警卫连。一群学生背着枪走在大街上,尽管队伍不整齐,却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关注的目光。老师要求枪不能离手,务必保管好。其实不用老师叮嘱,同学们根本也舍不得离手,喜欢还没喜欢够呢!在火车上坐下来,同学们才有空细细看一看手中的老枪,发现这些枪外表还是有些差别,而且产自不同的国家,有中国造,还有日本造、德国造。老师说枪是从武装部借来的,是抗日或解放战争时期用过,现在已经被淘汰了的老枪。这些刻满历史痕迹的老枪,从八路军、新四军或解放军战士的手中,如今穿越岁月的时空戏剧般地握在了我们的手中。
坐的是城郊的慢车,路程虽然不远,但仍花了 1个多小时才到郭店火车站,部队派了一辆军用卡车把我们接进军营。军营就在厂区里,是一个口字型的院子,中间是操场,四周是营房,西北角留有一个出口,有解放军战士持枪站岗,操场上还有一只高大的德国黑背狼狗竖起耳朵警惕地注视着我们。没想到,我们的住处没有安排在军营内,而是在离军营不远的一个闲置仓库里。床是用兵工厂放炸药的木箱子搭成的,全体男生加老师30多人一字排开依然没能排到头,十分的宽敞。虽然没能跟解放军战士同住,但是安排了我们跟战士一起吃饭。
到达的第二天,军训正式开始,科目是最简单的列队训练,也是训练新兵的入门科目。训练开始前,先有一个班的战士为我们进行队列表演。穿着干净整齐的军装、带着鲜红的领章和帽徽的战士,个个身材挺拔、精神抖擞,十分帅气。随着领队一系列短促有力的口号,战士们动作迅速整齐、威武雄壮,同学们都看呆了,没等回过神来表演已经结束了。望着战士们喊着口号离去的背影,同学们羡慕不已。我们被分成4个组,每组12人由1名战士担任教练。稍息立正,向左向右看齐,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转,齐步走、跑步走,战士们做起来那么简单好看的动作,同学们做起来却显得那么滑稽,不是方向不对,就是动作不协调,更谈不上整齐划一了,连自己都觉得十分好笑。一个动作练半天还是达不到要求,教练也是无奈地直摇头。
感觉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队列动作,反反复复练了两天才多少有了点模样。即使腰酸腿痛,也一点没有影响大家饱满的热情。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都在讨论训练动作,希望能跟解放军战士做得一样整齐好看。
既然是军训,一切都要按照军事化的要求来做,跟战士们的作息时间保持同步,早上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起床、跑早操,晚上伴着悠扬的军号声熄灯就寝、站岗。站岗是在大家睡觉后轮流在室外值勤,每组2个人,每岗2小时。当然,站岗的都是男同学,女同学不参与。到军营的第一天,我们的枪就被没收锁在连队的枪械库里了,站岗只能拿着战士们训练刺杀用的木头枪,跟拿着一根打狗棍没什么两样,绝对没有握着真枪的那种底气和职责感,站岗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第一岗还好过,反正躺下也不一定睡得着,靠在窗外听一听宿舍里发生的故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难过的是后半夜,睡得正香被叫起来站岗实在是极为困难的事,大都磨磨蹭蹭不愿意起床。有不负责任的,接岗的同学还没起床自己就躺下睡了,结果是后半夜的所有岗哨就都在床上值勤了。总有精力旺盛不甘寂寞的同学,私自承包后半夜全部的站岗任务,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梯子,掏了周边仓库房檐下边大部分的麻雀窝,第二天把收获的麻雀蛋悄悄分给要好的同学。那时候,城市里有很多的瓦房,房瓦下边就是麻雀最好的筑巢地,掏麻雀窝是孩子们十分喜爱却又机会不多的活动,因为梯子是不容易找到的必备工具。麻雀在那时被当做偷吃农民种在地里粮食的害鸟,抓麻雀、掏麻雀蛋并不算是做坏事。还有更有心的同学,利用站岗的机会跑去和站岗值勤的战士套近乎,一来二去居然获赠一顶难得珍品——军帽,让不少同学羡慕不已。无聊无味的站岗让这些同学过得有趣有味。
好戏总是放在最后。队列训练之后就是刺杀、投弹、射击的训练,对同学们吸引力最大的科目射击训练压轴闪亮登场,我们从学校背过来的老枪这时才真正地派上了用场。在学习了步枪的工作原理后,就进入练习瞄准的阶段。因为枪实在太老了,很多枪的准星以及金属外层镀蓝磨损严重,在阳光下根本做不到准确瞄准,好在只是用来练习,体会射击的感觉。瞄准训练技术含量高但是消耗体力少,是最轻松的训练阶段。但是在地上趴一天,一遍遍扣扳机放空枪,看不出有什么训练成果,感觉还不如在操场上的队列训练有意思。
终于到了实弹射击的时候,教练为我们准备了4条枪,这是在数十条老枪中精心挑选调校出来的,科目是臥姿百米固定靶。随着教练的口令声,射击开始了,同学们的心情由兴奋变为紧张,大家眼睛都紧紧盯着趴在射击位上的同学,不敢发出声音,生怕吵到射击的同学。“叭”“叭”的枪声在旷野显得格外清脆响亮,充满了穿透力,令人汗毛陡立,跟看电影时的感觉截然不同。完成射击的同学有的脸色发白茫然不知所措,有的5发子弹打完似乎还意犹未尽。轮到自己上场,从卧倒装填子弹开始,心就不停地砰砰直跳,不知道第1枪是怎么打出去的,只听到耳边一声爆响,身体像被迎面跑来的人猛地冲撞了一下,脑袋一片空白,等回过神来耳朵还在不停地鸣叫,就像有人一直在耳边吹哨子。报靶杆在摇晃,教练说是8环,还不错!稍稍镇定了下,准备打第2枪时,手指放在扳机上迟迟不敢扣下去,对那一声突如其来巨响心生恐惧,却又是那么的期待,“叭”又是突然的爆响,或许是有了心理准备,这一枪没有了第1枪的震撼力,前方报靶10环,令人惊喜。继续射击,直到被教练踢了一下屁股,才意识到5发子弹打完了。成绩41环,不算优秀也不算差,如果上战场说不定也能杀死一两个敌人。不知道上战场与敌人厮杀,是不是隐藏在每个男孩潜意识中的天性,但是我知道玩打仗游戏是男孩们儿时的最爱,一把新的玩具枪能好几天连睡觉都舍不得离手。虽然没有机会上战场,今天的真枪实弹是不是也算是实现了埋在心底的那个梦想呢?
短短一周的军训结束了,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并没有因为军训的结束而结束,反而在心里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迹。许多年过后,我再次走进军营穿上了绿色军装,不能说与这次军训没有一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