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教学

2022-07-0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题组分层作业

刘 慧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基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构建为基础,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应该分层布置,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概述

数学分层作业,是指在布置作业过程中遵循分层实施的理念,提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作业模式。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数量和质量的作业,确保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进步。[1]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一)分层设计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显著差异,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教师开展作业分层教学时要综合考量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分析计算等能力,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解决优等生“吃不够”、学困生“吃不了”问题,帮助学生在作业中收获成就感。

(二)分层设计作业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经过不断深入实践和探究而形成的,学生只有坚持发展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内容与学生真实学情,分层设计探究性作业,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三)分层设计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中,科学选择习题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需要精心选择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作业设计前对学生科学分层

在作业分层前,教师首先应该先了解学生学情,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学生分层应该满足公平性、隐蔽性、动态性需要。公平性是指教师要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分层效果,根据统一标准执行分层设计;隐蔽性是指分层设计作业的核心是先对学生分层,但同时要立足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分层结果不应该公开;动态性是指学生所处层次会发生变化,这种层次性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综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日常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以及阶段性学业考试成绩等设计动态分层。

例如,在针对初一年级某班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时(学生数量20人),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多次考试成绩。为有效降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偶然性因素影响,教师统计了该班学生初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以及下学期第一周考试成绩。教师根据三次成绩得分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三次考试的试题模式都是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计25道题。分层依据是:三次成绩均在128分及以上、90分至127分、90分以下,学生共分为三个层次。初次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初次分组

其次,教师应该避免唯成绩论分层,将日常作业完成情况与数学课堂表现纳入分层依据的标准范围,对表1进行调整。19号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不足,作业完成度低,因此教师应该将19号学生安排到C层学生名单中;而A层学生中的15号学生,虽然三次成绩很高,但是发生过抄作业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将15号调整到B层学生行列。综上,教师完成学生前期分层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前期分层

再次,教师应该及时设计动态分组。根据前期分层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初二上学期阶段性考试成绩,教师对表2中的学生分层名单进行相应调整。C层学生中的13号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认真,上升空间大,因此将13号学生调整到A层;19号学生,在开展作业分层活动后,数学月考成绩提高8.5分,因此教师将其调整到B层;16号学生在进行作业分层后,数学学习进入瓶颈期,作业质量不稳定,月考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师将学生调整到C层,过渡一段时间。综上,学生动态分层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动态分层

(二)在作业设计时对作业合理分层

学生分层完成后,教师开始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学生差异性原则。根据表3中的学生分层情况,针对性设置三个层次的作业内容。拓展题组:A层学生完成,难度系数最高,主要是教材常规题型的拓展练习,作业设置目的是提高A层学生的数学创新应用能力;巩固题组:B层学生完成,难度系数适中,作业内容以适当拓展为核心,主要在教材例题基础上增设新的条件;基础题组:C层学生完成,难度系数偏低,作业内容以教材为核心,针对例题进行模仿训练,旨在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一章时,教师在布置“三角形”知识相关的作业时,第一,坚持一致性原则。

A层学生拓展题组:

1.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5厘米,周长是多少?

2.△ABC中∠B=2∠A-∠C,∠B是多少?

3.如果△ABC≌△DEF,∠A=45°,∠E=65°,∠F是多少?

B层学生巩固题组:

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是6厘米和8厘米,周长是多少?

2.△ABC中3∠B=∠A+∠C,∠B是多少?

3.如果△ABC≌△DEF,∠A=65°,∠E=45°,∠F是多少?

C层学生基础题组:

1.等腰三角形腰长是2厘米,底长是3厘米,周长是多少?

2.△ABC中,∠B=∠A+∠C,∠B是多少?

2.如果△ABC≌△DEF,∠A=50°,∠B=30°,∠F是多少?

由此可以看出,三组作业题每组习题内容都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一致,同时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特点。第二,教师坚持差异性原则。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作业设置都是围绕“三角形”展开,但是难易程度上要有明显差距。A层学生以证明探索题为核心,B层学生以简单证明题为核心,C层学生以填空与证明题为核心。例如:

A层学生拓展题组:“△ABC中,∠ABC=90°,AB=BC,直线EF经过B点,AM⊥EF于M,CG⊥EF于G,如图1所示。如果直线EF绕点B进行旋转,请问在∠ABF=30°时,MG、CG、AM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请写出等量关系,并证明结论”。

图1

B层学生巩固题组:“△ABC中,∠ABC=90°,AB=BC,直线PO穿过点B,AG⊥PO于点G,CD⊥PO于点D,直线PO绕B点旋转,∠OBC=30°时,求证GD=AG-CD”。

C层学生基础题组:“△ABC中,∠ABC=90°,AB=BC,直线PD经过B点,AM⊥PD于M,CN⊥PD于N,现在有三个结论,(1)△AMB≌△CNB,(2)MN=AM+CN,(3)MN=AM-CN,其中正确的是哪个,选择一个正确的,进行证明”。[2]证明△AMB≌△CNB?

解:∵∠MAB+∠ABM=90°

∠ABM+∠MBC=90°

∠NBC+∠BCN=90°

∴∠ABM=∠BCN

∠MAB=∠NBC

∵AB=BC

∴△AMB≌△CNB

总之,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时应该按照一致性和差异性原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三)作业完成后进行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分层次评价是指面向所有学生,承认差异、理解差异、利用差异,在差异基础上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对于分层作业也应该采取分层评价。一是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A层学生,以稳定为主要评价标准,作业正确率要确保在95%左右;针对B层学生,以增幅为评价标准,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效率;针对C层学生,以情感为评价标准,C层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最重要。二是采取异质分组评价方式。A层学生评价C层学生作业完成情况;B层学生评价A层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而C层学生对B层学生进行评价。在互相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分层作业是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提升数学学科教学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分层作业的内涵与应用价值,精心设计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活动。立足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对作业进行合理分层,对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评价,从而达到理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状态。

猜你喜欢

题组分层作业
有趣的分层现象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例谈“体积、容积单位换算”教学
雨林的分层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有趣的分层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作业
类正弦定理猜想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