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3-16林丽娟
林丽娟
“双减”意见的发布极大地压缩了中小学课后作业的量,有效提升了课后作业的“质”,也进一步拓宽了教学改革的可操作空间。一方面,双减政策兼顾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两方面的因素,完善了义务教育改革的立体宏观框架;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本位出发架构教育管理体系,进而精准引导、切实深化教学改革。由此,不论是教研实践空间的拓展还是育人理念层面的变革,都展现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良好生态。然而,政策的提出仅仅只是开端,后续的实践落实才是政策发挥价值的主要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才能真正达成教育理念的发展。[1]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指由学生自主开展、自主推进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学习过程相比,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吸收知识、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自行了解所学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同时还需要自主进行学习规划,用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因此,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自主驱动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是催生自我驱动能力的必备要素;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则是保持个体自主动力永续的关键;学生个体学习的自律性、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硬性条件;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则是自主学习得以实现的客观环境。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律意识、学习能力和沉浸式氛围共同构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体系。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
1.立体的自主学习动机
要想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必然需要具备足够的学习动机,且这一学习动机应当充分为学生服务。一般而言,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可以是为了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提升,也可以是在课余时间发展和提升个人素养。总之,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就是最为基本的自主学习动机。
2.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能够确保学生一直保持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保持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的精神,同时避免学习厌倦感的产生;另一方面,只有保持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到新的学习切入点,克服困难进而迸发出新的学习灵感。
3.自律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蕴范畴中,自律性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律性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学生需要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做出详尽的规划和部署,同时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而按照规划落实学习计划与具体行动。因此,具备自律性的学生其学习行为必然也是积极的、主动的。
4.完备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还较为薄弱,只有具备完备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完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包含了设置并调整目标、选择学习资料、调整学习状态、评估学习成果等多维度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运用和发展共同构成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每一项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5.沉浸式的自主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赖于其在沉浸式学习氛围中的日积月累。这不仅源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而集体的约束和规训有助于其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集体化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可参考、可模仿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集体自主学习氛围的浸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包揽规划
在过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已然养成了包揽规划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习惯。教师在进行自身的教学规划时,会将其思维模式套用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规划中,并要求学生依样一一履行。从短期效益来看,这有利于轻松实现课堂教学进程与学生学习规划的同步性与一致性,但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个体存在散漫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能稳定地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然而,这正是培养个人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自律性的关键期和敏感阶段。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散漫学习习惯,成为了群体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阻碍,也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表征。
(三)容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规划者,即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展现个人能力和素养,也无法从中实现个人的能力突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严重不足,已然形塑了学生跟随教师步伐、听从教师指导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路径。
(四)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能力的培养规划
在自主学习空间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也受到了限制。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知识的传输和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其捷径就是关注学生的应试考试成绩,而能力、素养等无法在短期内收获成效的教学要素、环节,往往在语文课堂中只占据着较小的比重,它们自然就难以成为教师心目中的教学重点。
(五)学生缺乏一定的学科认知和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匮乏,一方面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的学科认知;另一方面还在于学生忽视了自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不仅是指学生对于“学习”这一活动本身缺乏兴趣,还在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缺失学习兴趣,学生在学科认知和学习兴趣这两个方面均有所缺失,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教学困境。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个体潜力
在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在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现学生个体学习潜力的挖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学习兴趣点的历程,而学生个体学习兴趣的养成,可以是自身潜在能力的挖掘,也可以是构建生活兴趣与学习兴趣的联系。
(二)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凸显语文学科教学价值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正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优化。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地位,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是语文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多元化可能的有效探索。
(三)深化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扎实的语文基础和深厚的学科素养。然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只要具备该阶段应当拥有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就拥有了培养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能。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能力基础的夯实和学科素养的深化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进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础
自主学习既是一项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素养。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设置语文预习环节,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在双减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双减政策中所包含的理念内核,以减轻学生负担为课堂的教学出发点。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好语文学科的预习环节,并将预习作为学生作业任务的一部分,通过作业形式的转变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充分适应双减政策要求,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其次,在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时,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维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发现自身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将其转化成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动机。[2]
(二)开发多元学习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多元的课堂学习形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多元学习形式的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备充分的实施可能,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内容容量较小,学习强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开发多元的学习形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路径。首先,教师可以征求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意愿,并对这些学习意愿进行综合,整合成为课堂学习形式的初步框架;其次,教师还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计划,为多元的学习形式提供实践的可能;最后,教师应当明确多元学习形式的教学思路,即将创造自主学习空间作为教学基准,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帮助学生学会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得益于学习规划的形成。因此,在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与学习规划相关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学期的第一、第二节语文教学计划,设计成为学生制定学习规划的专项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自身的语文学习规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梳理,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规划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将“宏观搭建—中观制定—微观调整”这一思路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规划实施过程中,即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对自己所设定的规划内容进行修正。由此,通过学习规划的制定和持续调整,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也随之养成。
(四)拓展语文学习场域,创设沉浸式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年累月的涵养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拉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时间线,同时放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节奏。在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时,急于求成是错误的教学心态,而长周期、慢节奏的培养过程可以给予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措施修正的适切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尝试进行语文学习场域的拓展,从原有的教室空间向外延伸,并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匹配相应的学习场景,同时引导学生在各个场域中展开自主学习过程。通过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沉浸感,提高语文学科学习的体验感,进而增加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信任度。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通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消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抵触、厌倦心理,由此弱化学习中的沉重负担;同时更是为了发掘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语文课堂教学所带来更为多元的可能。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窥见其背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深化,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