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效应的评价研究

2022-07-07高小华吴洁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桐城市桐城文化产业

陆 菊,高小华,吴洁芳

(1.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商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能够赋予旅游产品新的内涵,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探奇求异心理;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新发展活力,开展旅游活动能够传播、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1]。通过国内文献梳理发现: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层面[2]、省域层面[3],而以小城市(县)为例的微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桐城属于安庆市的县级市,它凭借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皖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同时,桐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文化景点有孔城老街、六尺巷和桐城文庙等,为旅游活动开展增强了吸引力。近年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推进了桐城文化的研究[4-5],而关于桐城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效应的实证研究极少。文章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EA模型测度和评价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值、耦合效率,并分析耦合无效年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为桐城市文旅融合的协调、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1.1.1 构建指标体系与确定指标权重

由表1可知,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桐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选取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和入境旅游人次作为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博物馆数、剧场和影剧院等艺术表演场馆数、公共图书馆数、文化馆和文化站数、文物藏品数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数作为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表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1.1.2 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设桐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有P个正数指标,用x1,x2,…,xp表示;文化产业发展有q个正数指标,用y1,y2,…,yq表示,分别构建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式(1)与式(2)中,f(x)和g(x)分别表示第i年的桐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指数;x′i和y′j表示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aj、bj分别为桐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应指标的权重,f(x)和g(x)取值介于0和1。

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资源、客源市场、人才需求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各要素密切相关、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符合物理现象中的耦合原理。因此,根据式(1)与式(2)构建桐城市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6]:

式(3)、式(4)与式(5)中,f(x)和g(x)分别为桐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指数;α、β取值为0.5,T为二者的综合协调度;k取值2,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并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

1.3 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以投入-产出作为评价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的相对有效性。设决策单元有n个,每个DMUr(r=1,2,…,n)都有m中投入和s中产出,其中投入Xr=(xir,x2r,…,xmr)T,产出Yr=(yir,y2r,…,ysr)T,r=1,2,…,n。构造BC模型[7]如下:

式(6)中,θ表示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即耦合效率,由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可得,反映的是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状况。

根据表1中的具体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整合,得到耦合效率的投入指标(旅游产业)和产出指标(文化产业)。投入指标:旅游总收入(K1)是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的总和,表征发展旅游业所获得的经济收入以及发展水平;旅游总人次(K2)是内旅游人次和入境旅游人次的总和,表征桐城市的客源市场吸引力及旅游业发展潜力。产出指标: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L1)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产业的经营状况和文化经济的发展水平;文、体等行业从业人员数(L2),它表征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增加就业的人数;文化产业要素数(L3)是由博物馆数、剧场、文物藏品数、公共图书馆数等构成,反映桐城市文化产业的资源状况。文中相关数据由历年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以及文化旅游体育局公布的数据整理得到,其中个别年份缺失的数据由平均值求得。

2 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2.1 综合指数测度结果分析

如图1所示,2015-2017年,文化产业综合指数领先于旅游产业综合指数,随后,其遭到旅游产业的反超,在2019年两个产业综合指数趋于接近。具体来看,桐城市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呈现逐步提升态势,从2015年的0.010增加到2019年的0.993,增长了0.983;而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总体变化较大,从2015年的0.556波动式上升到2019年的0.958,增长了0.402。究其原因,一是桐城市政府逐渐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采取“以城区为中心,一带三区”的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二是尽管早已提出“文化强市”战略,但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特色不显著、规模不大等问题,导致文化产业滞后的现状。因此,桐城市政府应充分利用特色的文化资源,举办桐城文化节等活动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成立桐城文化研究中心以保护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产品的内涵等,为提升桐城市旅游文化品牌作出相应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遭受重创,因此二者的综合指数呈断崖式下降,数值分别为0.094和0.418。

图1 2015-2020年桐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指数时序变化

2.2 耦合协调度测度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15-2019年,桐城市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增长,从0.187上升到0.698,增加了0.511,年增长为39.07%;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初步协调,表明二者的协同发展趋于良好。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如下: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地方编制相关文件,规范市场秩序,引进资本投入市场,从而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但因起步较晚,相互间带动作用偏弱,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2016年,歌曲《六尺巷》在央视春晚上演艺,一时掀起了体验桐城文化旅游的热潮,加上市政府相关政策的落实,科技、人才的大量投入,两个产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017年之后两个产业市场繁荣,融合程度加深,协同效应显著,逐渐达到初级协调。但是2020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下降到0.302,耦合协调等级演变为轻度失调,表明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距离优质协调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表2 2015-2020年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

3 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效率分析

3.1 DEA耦合效率(综合效率)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15-2020年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效率平均值达到0.827。其中,2015年、2019和2020年桐城市的耦合效率值为1.000,表明这三个年份的耦合效率达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DEA效率最优水平;2016-2018年,三个年份的耦合效率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由最初的0.819下降到0.499,表明这三年桐城市文化与旅游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存在不合理,使得耦合效率的水平较低。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51,其中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达到1.000,而2018年的水平最低,表明桐城市旅游产业的投入要素与产出技术水平不高,要素配置不合理,影响其效率水平;规模效率的发展态势与耦合效率基本一致,其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均低于纯技术效率值。

表3 2015-2020年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效率

3.2 耦合效率无效年份的结果分析

投入冗余表明投入要素并未充分发挥其资源作用,产出不足是指其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2016-2018年的耦合效率是无效的。2016年桐城市文化产业要素数和旅游总收入达到优良状态,投入量(旅游总人次)出现冗余状态,说明尽管桐城市接待的旅游者数量很多,但是游客参观、体验和消费的文化产业的产品相对较少,导致产出不足。2017年桐城市出现文化产业要素产出不足的现象,表明需要增加相关的文化产业要素,如增加具有当地文化元素的产品、丰富文化产品的类型,以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满足其精神享受。2018年桐城市旅游总人数较多,而相关文化产业的服务人员出现不足现象,这可能会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果不佳,游客感知体验差,还可能会引起游客投诉等现象。因此,需要增加文化产业的服务人员数量,加强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桐城市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表4 耦合效率无效年份的评价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文章在测度桐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基础上,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等级,并运用DEA模型评价其耦合效率,揭示了二者发展的耦合效应,得到如下结论:除2020年外,综合指数总体发展较好,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最高仅达到初级协调阶段;耦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发展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而技术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式特征。

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桐城市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深度挖掘桐城市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应加强对老街、文庙、桐城文化博物馆以及名人故居等建筑的修葺与保护,形成丰富的文化载体,为旅游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通过舞台剧、戏剧等沉浸式文艺表演将故事情景再现,活化历史,使桐城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被大众理解,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和知识获取。这将有利于丰富文化资源要素类型,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桐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和协调发展。

第二,提高桐城市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效率。政府应积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通过政策支持,促进旅游相关企业转变旅游运营模式;同时旅游企业也应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快转变旧的经营理念,调整战略规划,依靠“旅游+科技”,开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提高资源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即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综合效率的提高。

第三,提升桐城市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服务质量。依托安徽省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以及桐城文化研究中心,培育和选用旅游专业型人才,提高文化场所的从业人员的数量,加强对从业人员基本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文旅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桐城市桐城文化产业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安徽桐城六尺巷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