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箱梁与桥台施工偏差及处理方案

2022-07-07王锡志

工程与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端部桥台现浇

王锡志

(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1 工程概况

某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拆除重建原有桥梁,新建桥梁上部构造采用3×20 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该项目路基宽度24.5 m,半幅桥宽12 m,桥梁斜交角30°,横向采用4片梁,梁高1.2 m,湿接缝宽50 cm[4-7]。

2 问题概述与现状(引用现场调查结论)

2.1 箱梁未按设计角度预制

预制箱梁角度按照斜交角20°左右预制,导致端部尺寸有偏差、现浇中横梁及端横梁呈锯齿形分布。

2.2 端部伸缩缝预留槽偏差

因箱梁预制角度与桥台背墙不一致,导致端部伸缩缝预留槽口偏差,伸缩缝无法安装,同时部分梁体翼缘板抵住桥台背墙,梁体无法伸缩,如图1所示。

图1 预制梁存在的问题

3 方案解决原则与思路

3.1 方案设计原则

由于本项目中的预制箱梁的预制角度、长度与原设计有出入,需重新根据实际情况对桥梁整体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桥梁实际的受力状态是否还能满足使用要求。选取最不利的状况的箱梁作为通用情况,由于箱梁已经预制完成,根据施工记录等资料,梁高、板厚等受力构件尺寸与预应力布置仍然依据原设计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表明,按照翼缘板横向连接良好的情况下,目前的情况经过改造与维护处理后,对结构安全性并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如果按照原设计继续进行施工,目前情况下箱梁局部区域,尤其是横梁位置受力较为复杂,箱梁的纵横向联系与力流传递路径不明确,在长期运营状态下,经过活载的反复作用加上环境的劣化影响,结构受力将趋于不利,结构长期的耐久性与服务质量将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对目前出现的施工偏差进行纠正与处理,以加强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证桥梁的建设质量与服务水平。

方案设计原则如下

(1)保证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通过合理手段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受力,加强横梁结构强度与刚度。

(2)不破坏现有预制结构:目前预制箱梁已经架设完毕,本次设计原则上不在预制箱梁梁体上开洞、开槽,避免对梁体造成损失。

(3)施工措施环保:加固处理措施不造成当地河流与土地的污染。

3.2 现浇中横梁横向连接重建方案

目前现浇中横梁呈锯齿形分布,此种情况下,现浇中横梁难以贯通连接4片预制箱梁,横梁整体性难以保证。为解决此问题,采用钢结构作为现浇横梁骨架,加强相邻2片箱梁间的横向联系,同时提高横梁高度至1.2 m,以保证横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安全。

4 折线形现浇中横梁横向受力计算

4.1 结构验算方法

采用MIDAS Civil对折线形现浇中横梁进行横向受力分析计算,并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为标准进行验算,车道荷载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的新车道荷载考虑,结构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验算[1-4]。

4.2 验算模型

现浇中横梁横向受力分析模型为3跨带双悬臂的连续梁,由于各片箱梁顺桥向出现错位,因此模型轴线为一空间折线。

梁单元截面高度为1.2 m,截面宽度取4道中横梁宽度实测值中最不利的一组,且考虑横梁两侧腔内的现浇混凝土对支点附近梁单元截面宽度的增加作用。

截面纵向钢筋包括:距现浇中横梁底部85 mm平均间距100 mmφ25的横桥向束筋;距现浇中横梁顶板顶面270 mm平均间距100 mmφ25的横桥向钢筋;翼缘板内距顶面47 mm间距100 mmφ12的17(或17′、18、18′)横桥向钢筋。

截面抗剪钢筋:双肢φ16截面抗剪箍筋,支点附近及箱梁间横梁两端附近箍筋间距100 mm,其他间距150 mm。

型钢焊接而成的钢骨架作为安全储备,模型中不考虑其强度和刚度贡献。

4.3 验算荷载选取

(1)自重:钢筋混凝土构件重度为26 kN/m3。

(2)横梁两侧结构的自重及二期恒载产生的剪力效应:建立3×20 m连续小箱梁边梁纵向模型,自重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中支点支反力标准值为1 128.7 kN。考虑到现浇中横梁两侧箱梁箱室内约0.3 m厚混凝土的传递剪力作用,且每片箱梁范围内中横梁长度约1.3 m,因此每个支点两侧各0.65 m范围内承受1 128.7/1.3=868.2 kN/m的均布恒荷载。

(3)汽车活荷载:公路-Ⅰ级,模型中将0~3辆标准车,基于各单元横向影响线,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加载计算,并考虑汽车冲击系数和车辆荷载有效荷载分布范围影响。

4.4 验算结果

4.4.1 持久状况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中4.1.6-1式,现浇中横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正截面抗弯满足规范要求。

4.4.2 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1.5条验算,现浇中横梁的组合设计最大值均小于等于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满足规范要求。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9条进行抗剪截面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4.4.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验算

选取最不利位置边支点截面上缘,按钢筋应力205.97 MPa和安全系数1.4,裂缝宽度结果为0.14 mm,现浇横梁所有节点处裂缝宽度均不超过规范0.20 mm限制,满足规范要求。

4.4.4 结论

通过对折线形现浇中横梁横向分析计算,持久状况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均满足《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要求。

5 解决方案实施

5.1 现浇中横梁横向连接

(1)中横梁按照端部现状现浇,2片箱梁之间以连接腹板外边缘为原则。

(2)在现浇中横梁中部位置设置由2根HW100×100型热轧H型钢作为上、下弦杆,2根HN100×50型热轧H型钢作为腹杆的钢骨架连接相邻2片箱梁;杆件连接采用角焊缝连接。钢骨架与横梁箍筋焊接固定。如图2所示。

图2 现浇中横梁钢骨架构造图

(3)绑扎横梁钢筋,箍筋和横向受力钢筋进行加强,由于梁端呈锯齿状钢筋难以通长布置,绑扎时应保证每2片箱梁间钢筋通长,并在箱梁端部位置进行焊接或绑扎的连接以形成连续的钢筋布置;钢筋绑扎时应根据箱梁实际尺寸进行定位,保证保护层厚度。

(4)浇筑C50小石子混凝土,最大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0 mm,加强振捣及养护,保证横梁混凝土质量。

5.2 端横梁横向连接及伸缩缝预留槽偏差处理方案

如图3所示。

图3 梁端与桥台改造示意图

(1)端横梁按照端部现状,进行钢筋连接,箍筋和横向受力钢筋进行加强。

(2)现有桥台背墙从顶部往下切除50 cm。

(3)梁端加厚块纵向植入φ12的钢筋,浇筑三角形端部加厚块,注意预留伸缩缝锚固钢筋。

(4)桥台背墙植筋,浇筑35 cm厚新背墙。

6 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现场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实施方案时,相关构件的尺寸应根据现场情况做适应性的调整。建设、设计、施工各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发现问题方案应及时进行补充、修改。

猜你喜欢

端部桥台现浇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技术及其应用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振动抑制措施的探索
基于激光雷达及视频分析的站台端部防入侵告警系统
解析桥梁下部结构桩柱桥台施工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仁存沟大桥高边坡桥台病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