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通立交设计美学的一点思考

2022-07-07汪慧君

工程与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杂乱互通线形

汪慧君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五分院,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 言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公路发展理念从“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升级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色公路、品质工程、美丽公路已然成为公路建设的目标。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于公路的通行功能,还要追求安全、舒适、美观。而目前的美学研究大多集中在建筑、工业等领域,在道路领域,鲜有相关研究和论述。基于此,本文选取道路设计中的“互通立交”作为起始点,进行互通立交设计美学的一点思考。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等级公路及城市快速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车辆快速转换创造了条件。高速公路立体交叉往往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城市、县的出入口,城市快速路的立体交叉往往作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代表城市的发展成就。

1 互通立交美学既有研究成果[1]

1.1 互通立交的美学特点

互通立交的美学特点包含:

(1)立交观赏的多角度性:可以从行车视角、上帝视角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赏。

(2)立交环境协调性:任何立交的美,都不应脱离其所在的环境。

(3)立交美学构成的多样性:立交集建筑、道路、桥梁、交通工程、环境于一体。

1.2 互通立交的美学构造法则[2,3]

互通立交的美学构造法则包括:

(1)安全感:良好的线形、足够的视距、清晰的诱导、牢固的护栏、足够的桥下净空等均是安全感的体现。

(2)整体感:构成立交各种因素以及立交与所处的环境应有机融合。

(3)节律感:流畅的线形、轻型的结构物有规律的重复、匝道反复跨越构成空间的虚与实、明与暗的有规律的重复交替。

(4)尺度感:路幅宽度、结构物高度、几何线形等这些尺度间的比例协调关系。

(5)色质感:立交各组成部分的色调选择、色彩搭配、材质表现选用。

1.3 互通立交的美学内容

立交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立交的本体美和环境美,本体美包含总体造型、立交线形、立交桥跨、局部造型与装饰,环境美包含立交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等。

1.3.1 互通立交的造型美学

立交总体造型是指立交空间形态,平面轮廓、线形组合、线条设计以及细部装饰和景点布置的协调组合。立交总体造型构思的基本手法:①仿生法(蝶式立交、苜蓿叶形、喇叭形、子叶形);②协调法(不必拘泥于标准样式,与环境协调即可);③位置法(城市立交造型有一种象征意义);④辅助手法(小品、栏杆、照明、色彩搭配等)。

评价互通立交总体造型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功能性;②前瞻性;③层次性;④一致性(出入口形式一致,立交构造简单);⑤多样统一性;⑥通透性。

1.3.2 互通立交的线形美学

立交区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纵面线形互相跨越,又互相连接,构成立交的层次性。尤其是城市重要节点立交,是构成城市风格和风景的重要人文景观,往往是一张体现城市形象的名片。

立交线形美学的主要要求有:①实用才是最美的,以满足交通量要求为基本,选取适当的指标,不应浪费指标;②安全才是最美的,匝道平纵面线形具有良好的视线诱导性,尤其是出入口处;③和谐才是最美的,线形指标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宜曲则曲。

1.3.3 互通立交的桥跨美学[4]

立交桥跨的美学效果除与单座桥跨相关外,更强调的是立交范围内所有桥梁的整体统一。

立交桥跨美学设计的要求有:

(1)桥跨布设要服从立交总体造型。

(2)透空度:是立交美感的一个重要指标,桥下空间一定要合理有序,避免下部构造布局产生杂乱感,如图1所示。杂乱包括墩位布置的杂乱、墩形变化的杂乱、墩体材质使用的杂乱、墩身及根部装饰的杂乱,以及色彩运用的杂乱等。

(3)安全感:采用对称法则和均衡法则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感。

(4)尺度感:尺度比例协调以及桥跨与周边环境间的尺度比例关系应恰当。

1.3.4 互通立交的环境美学

应注重立交规模与所处地点或城市性质的适应性。比如特大城市的重要节点市政立交,应气势宏伟,能凸显城市的风格和气派;中小规模城市的市政立交,如果规模过大,不仅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会由于两者对比的反差使得城市本身显得不足轻重;繁华的商业中心会由于立交的过分庞大和过分集中的车流冲淡其商业氛围;而公路立交则应侧重于以地形条件布置立交形式,并以功能要求为主。

立交与环境协调的基本手法:

(1)消去法:当立交的存在有可能损害其所处的环境或景观完整性时,应尽量使立交构造物不引人注目。

(2)强调法:使立交成为区域景观的中心,突出立交在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如对于一些大型城市的中心及重要节点处立交,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卢浦大桥立交(强调法)

(3)融合法:前两种方法的折中,多用此法。

2 思 考

综上所述,互通立交的美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判,有主观因素,如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有客观因素的,如形式美学所表现的对称的、紧凑的、均衡的、协调的;有本体之美,即互通立交本身造型、线形之美;有外部环境协调之美,即互通立交与外部环境和谐共生之美;从视觉上看,有上帝视角和行车、行人视角,上帝视角看总体造型、线形之美;行车、行人视角看桥下空间秩序、绿化景观点缀之美。

基于公路立交和城市立交构成美学的要素、要求不同,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1 关于公路立交

公路立交一般远离城市,互通主要以满足交通转换的功能为主,其美学要素主要体现在“造型美观、土地节约、环境协调”三个方面。

如平原微丘地区:充分考虑交通量转换需求,主交通流方向匝道构成了立交美学的骨干,平纵指标应适宜,主次分明,交通组织明晰;其余交通流方向则满足基本功能;总体造型简单、对称、均衡、立交层次低。

山岭重丘区:充分考虑交通量转换需求,兼顾地形条件,平纵指标宜适应地形,避免大填大挖,同时注意视距的安全;总体造型灵活、紧凑、与周围环境相融共生。

2.2 关于城市立交

总体来说,城市立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用地资源的极其受限,不同交通参与者需求不同(快速与慢行,车与人的交通组织)以及立交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方面,其美学要素主要体现在“造型气势、层次分明、组织有序、环境协调、精雕细琢”五个方面[5]。形象地说,城市立交的总体设计基本是“向天要地”,设计以紧凑为主,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上帝视角看造型气势,而以行车、行人视角来看桥下空间才是良心。

3 结束语

美的评价既包含了主观,又包含了客观,评价的感受是模糊的,但从结论上又是趋于统一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互通立交设计美学的分析,提供一种思路,在后续设计中互通立交设计除了满足必备的功能需求外,还应有更高的美的追求,这一点上,是符合我们所追求的交通强国目标的。

猜你喜欢

杂乱互通线形
Make Your Work Do On Time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编读互通
In My Next Life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