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实践创新的湖南探索诗画山水不动产,鲜活文旅新动能

2022-07-07张伏中熊曦黄思思蔡青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3期
关键词:永定区桃花源生态

□ 张伏中 熊曦 黄思思 蔡青

湖南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并高位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

2019 年,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作出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的决议》,明确提出把“支持创建一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一项重要工作。2021 年,生态环境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强化支撑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将“强化示范引领,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第一项共建内容。

近年来,湖南省已创建成功的地区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摸索出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鲜活生动的示范经验和典型模式。截至2021 年年底,湖南省已有长株潭地区的浏阳市、洞庭湖地区的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大湘西地区的永定区、大湘南地区的资兴市等4 个地区获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实践经验。

浏阳一河诗画,满城烟花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与江西交界。全市自东向西为浏阳河上、中游及部分下游,西北部为捞刀河上、中游,南为南川河,总人口142.9 万,总面积5007 平方千米,是湖南省人口第一、面积第二大县。浏阳作为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立足“浏阳河”“浏阳烟花”两大名片,坚持因地制宜,强化特色打造。依托浏阳河与大围山优质生态资源,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两手抓,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努力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浏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守绿换金”转化发展优势

浏阳始终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紧密咬合、无缝对接。

柏加镇把守护“绿色心脏”作为时代使命,提质传统花木产业,做强做精花木产业,现有花木储量资产总额约300 亿元,已成为中南六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

大围山以涵养水土激活现代农业,用特色水果、农家乐等产品增值绿水青山,让昔日的林场景区变成了今日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实现旅游产业收入100 亿元,带动就业岗位1 万个。

“添绿增金”打造生态银行

浏阳坚持不懈地开展复绿、增绿、添绿、补绿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努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银行”。

在田溪村,村民众筹植绿复绿,高标准打造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开发有机种养殖业、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挖掘发展客家文化特色,实现了由林场向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的转变。人均年收入从2015 年的不到5000 元增长至2020 年的1.2 万元。

苍坊村在保护绿色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围绕“红色旅游”主题,流转土地资源,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游,引进红色研学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全年研学旅游人数突破5 万人。

“点绿成金”激发产业活力

浏阳市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产业,探索形成了符合自身条件、具有当地特色的有效模式和典型经验。

永安镇以村级土地合作社与湾塘盘古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组建湾里旅游开发公司的方式,打造老种子博览园,带动老种子加工厂、老种子主题民宿等绿色农业主题产业发展。实施老种子科研育种、袁隆平超级水稻院士实验基地等20 多个项目。老种子博览园与官渡镇竹联村“诗画中州”一同被列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功能区试点。

小河乡采用“旅游+文化”模式,展现“世外原乡,画里小河”的美好画面。鱼鳞坝、叠水坝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世外桃源,文旅融合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南,是《辞海》《辞源》中注释的《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是湖湘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近年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责,以文旅融合为主导,以“两山”转化为主线,盘活特色旅游资源。按照以保护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思路,开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的良好局面,塑造了桃花源特色生态旅游品牌,真正把美丽山水变成了群众的幸福愿景,把桃花源的美丽颜值变成了乡村群众的富民产值。

“文旅联姻”赋能旅游产业升级

桃花源依托独特的山水诗画、人文意境和田园生活,打造了国内首个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每天吸引近千名游客前来观演。在这部炫彩夺目的实景大戏中,当地360 名村民成了兼职群众演员。他们白天务农务商,晚上演出,跟着文化旅游全面脱贫并走上小康之路。通过“文旅联姻”,桃花源的传统生态文化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农旅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汤家山村生态旅游和乡镇振兴深度融合,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在汤家山村创新探索农宅合作社改革“135 模式”,即搭建一个合作社平台,推行自主经营、委托租赁、集中流转三种模式,强化政策、资金、力量、市场、利益五类保障。这一模式切实把景区延伸到家门口,把设施完善到家门口,把游客接送到家门口,真正实现了让农户在家门口从业。这种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两山”转化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绿色资本”促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桃花源依托其特有的生态资源,不断提质升级全域生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深度挖掘本土农耕文化和道教养生文化,大力发展全域生态康养产业。生态康养产业成效显著,桃花源于2019 年度荣获首批“中国森林康养林场”称号,成为湖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典范。

白鳞洲村位于沅水江心,四面环水,拥有独特的“三日同辉”自然景观,是古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的原型地。近年来,白鳞洲村坚持生态“护”岛、绿色产业“强”岛、农旅融合“活”岛,创立“小陶家”系列品牌,发展有机果蔬采摘、休闲民宿等农耕旅游项目,使昔日封闭落后的江心小村焕发出勃勃生机。白鳞洲村现已成为桃花源全域旅游的热门景点和乡村旅游网红目的地,为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文旅转型探索了一条路径。2021 年,白麟洲村入选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成为湖南卫视《乡村合伙人》《向往的生活》等热门综艺的拍摄地。

永定区武陵之魂,生态惠民

永定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西南部,属武陵山脉腹地,是张家界市府所在地,也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素有“仙境张家界,魅力永定区”之称。永定区总面积2169.03 平方千米,生态资源优势显著,森林覆盖率达74.12%,拥有享誉国内外的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茅岩河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是张家界的生态旅游先导区。永定区坚持生态立区,守护绿水青山,形成了“旅游+”模式、“农业+工厂+旅游”等模式,积极打造“张家界莓茶”地区公共品牌,不断延伸和扩宽产业链,助推全区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以天门山为先导,创新现代旅游模式

永定区始终坚持旅游核心服务区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在天门山地区开展非法滥采镍钼矿整治,销毁1000 多个已挖矿井,累计投资近 6000 万元,分期分批对销毁后的开采点进行全面整治,有力保护了天门山的生态环境。永定区利用“天门山”这张名片,整合全区绝版景观资源、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将原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实施“旅游带动、绿色崛起”战略,构建“一核两翼四带、三产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实现“结构围绕旅游调,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如今,天门山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游客近 500 万,年上缴税收两亿多元。

以莓茶为特色,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张家界莓茶是在张家界区域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中生长、繁衍的藤茶品种,含有天然活性成分黄酮。在目前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莓茶的黄酮含量最高,被称为“黄酮之王”。

永定区作为张家界莓茶的原产地,将莓茶作为“一县一特”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2010 年永定区“茅岩莓茶”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15 年“茅岩莓”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9年张家界莓茶主产区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已达6.5 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2.75 亿元,占地区总产值的5.55%。2020 年永定区新增莓茶种植面积1.6 万亩,总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带动山区7000 多户农户脱贫,实现近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张家界莓茶”公共区域品牌建设和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模式。莓茶也成为仅次于张家界旅游业的第二大绿色产业。

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打造生态乡村样板

永定区马头溪村依托风景秀丽的绿水青山、保留完整的128 栋独特土家吊脚楼和丰富的“匠人文化”,采取“山水+文化+旅游”的乡村发展模式,形成一楼、一歌、一舞、一花、一渔的“五有”土家农耕生态文化产业。具体指的是,以土家吊脚楼为主的写生绘画、影视拍摄等文化产业,以土家歌舞表演、民间体育竞技为主的文化娱乐产业,以千亩油菜花生态观光、沿溪垂钓、杨梅采摘、户外徒步为主的农业休闲产业。马头溪村还成立了“马头溪樱桃花土家民俗艺术团”等5 个土家民间艺术组织。“土家织锦”“马头溪木榨油”等原生态产品成为马头溪村的特色标志,马头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古村、产业强村、生态美村、旅游名村”。

资兴绿色宝库,点水成金

资兴市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面积2735.45 平方千米,总人口38.25万,享有长江经济带、湖南省“一带一部”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发展战略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拥有蓄水量达81.2 亿立方米、水质优于饮用水一级的绿色宝库——东江湖。近年来,资兴市围绕东江湖探索出了一条“点水成金”的发展路径。

用“冷水”做强大数据产业

资兴市以东江湖丰富的水资源作为服务器散热冷源,打造了全国最环保节能的大数据中心,能承载20 万个机架、500 万台服务器,可满足1000 多家互联网企业的需求。大数据中心可实现年节约用电50 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 万吨,现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A 级数据中心认证,被授予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电信等30 余家公司已入驻或签约。

用“优水”发展高端饮品

资兴市通过政企联动,加快水产品开发利用,实现了东江湖优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让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青岛啤酒郴州公司新上原麦鲜啤、易拉罐啤酒、海藻苏打水等生产线正式投产。王子海藻苏打水填补了国内健康饮水创新市场的空白。浩源食品公司年生产18 万吨东江湖优质饮用水生产线年销售额达两亿元。东江湖饮水工程已惠及郴州城区和周边桂阳县等地,涉及居民200 多万。

用“秀水”拓展全域旅游

资兴市依托创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5A 级旅游区等6 个“国字号”生态品牌,打造了“城乡处处是风景,时时处处皆可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示范区。以水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0 年湖南(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资兴市白廊镇成功举办,尽展资兴山水魅力与民俗风情,助推郴州全域旅游发展。

用“净水”浇灌生态农业

资兴市充分利用东江湖作为灌溉水,积极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打造了“东江湖蜜橘”“东江湖鱼”“狗脑贡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发展586 家农村合作社、276 家家庭农场、3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6 个共75 万亩。现正在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清江柑橘特色产业小镇、汤溪茶叶特色产业小镇、兴宁蔬菜特色产业小镇和八面山楠竹特色产业小镇“一园四镇”,努力打造百亿柑橘产业、百亿茶叶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猜你喜欢

永定区桃花源生态
再造“桃花源”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心人——记张家界市永定区中共党史联络组常务副组长赵宗山
《桃花源记》
红心猕猴桃脐红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