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07-07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关键词:灵长类生物医学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景

“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实验室围绕生命的发生、发育、疾病和衰老等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运用前沿生物医学技术,结合多学科交叉,系统开展灵长类(猴和人)研究,重点探讨人类生命发育理论、复杂疾病机理,开展干细胞、基因编辑等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以期对重大疾病的机制解析和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发现和提出深入理解生命本质的重大科学理论。

实验室围绕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复杂疾病治疗,设置3个主要研究方向:(1)灵长类生殖与发育调控;(2)灵长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3)灵长类动物模型与疾病机制。近5年围绕上述方向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

1.揭示异种细胞的嵌合能力

结合猴胚胎体外培养系统,评估了人扩展多能性干细胞(hEPS)在食蟹猴中的嵌合能力,揭示了hEPS可以嵌合进入食蟹猴胚胎,并可以伴随着胚胎发育进入原肠运动。该研究回答了异种嵌合细胞如何互作及发育程序差异如何调节等基础科学问题,为解决异种嵌合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器官再生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成果于2021年4月以长文形式在《Cell》杂志上发表。

2.揭示体外培养的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图谱

实验室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构建了人胚胎(三维,14天)和猴(二维,20天)胚胎体外培养体系,首次系统解析了灵长类胚胎着床后,特别是原肠运动时期重要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事件,绘制了原肠前人胚胎的分子和形态发育全景图,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研究成果分别以长文形式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

3.靶向基因编辑技术猴模型揭示人类复杂系统疾病机制

首次利用靶向基因编辑方法建立神经发育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从行为模式、病理发生及发病机制的系统研究,不仅证明了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非人灵长类较啮齿类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对未来更深入地开展疾病发病机理研究和治疗将产生深刻影响。研究成果于2017年5月以长文形式在《Cell》杂志上发表。

重点实验室设置有灵长类生物医学创新班,导师团队由中科院院士季维智领衔,集合了一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和领域内著名双聘教授。学生由科研导师一对一进行“个性化”指导,直接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完成学科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本科生招生从昆明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中遴选或从优秀高中毕业生中直接录取,同时为学生配备外籍教师,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及部分课程全英文教学,定期与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者互动,立足前沿,与国际接轨。通过学术沙龙、学术讲坛和学科竞赛等激发学生科研热情。

国家重点实验室鸟瞰

猜你喜欢

灵长类生物医学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蝾螈的皮肤受伤后可快速愈合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灵长类表情包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纳米机器人及其发展研究
中国灵长类动物一览表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