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纹路研究与应用

2022-07-07张梦瑶湘潭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面饕餮青铜器

张梦瑶(湘潭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0世纪50年代,大禾人面纹方鼎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乡。大禾人面纹方鼎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唯一一件有人面纹的方鼎,铸成年代约为商代晚期。商代盛产青铜器,湖南本地出土过大量青铜器,其中不乏大型青铜器,除了当时盛行的云雷纹、饕餮纹、云勾纹以外,人面纹为首次发现,因而大禾人面纹是最特别的。关于人面纹的猜想有很多种说法,方鼎上的人面纹样颇具女性特色,所以大禾方国为女性政权统治的说法应运而生。商代盛行奴隶制,强权政治下青铜器成为权力的象征,青铜器的大量产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手工业的发展也为青铜技术打下了基础。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大量现代设计开始使用传统纹样,同时传统纹样本身就富有历史文化色彩,与现代事物相结合,可以使传统纹样焕发生机。

一、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背景分析

(一)商代背景分析

1.历史背景

我国手工业在商朝时期迅速发展,青铜器技术不断改进,所制造的青铜器类型逐渐多样化,礼器、酒器等也逐渐增多,湖南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大概有如下几种纹样:人面纹、动物类纹、几何形纹等。大禾人面纹方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外,商后母戊鼎重达875公斤,是商代青铜器制造技术的证明。

2.湖南地域文化背景

在商代湖南境内的大禾方国文明中,青铜器技术高度发达,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数量繁多,其中不乏大型青铜器。湘江流域属于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这样的气候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明。

湘江流域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与平原和山地地形交错分布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这样的环境孕育出多样的湘江流域青铜文化。

(二)商代青铜制造背景分析

商代奴隶制的盛行和高度的强权政治使得统治者对青铜器的需求越来越大。由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商代大量的青铜器具有等级色彩。除此之外,青铜矿料的大量开发也是青铜器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1.材料分析

在铜材料方面,商代铜材料主要集中在中条山铜材料出产区,长江中游的铜只有少量可以输出,其中大部分仍然供给于该地区的青铜铸造业。

在锡材料方面,长江中游和辽西地区的锡储量丰富,可能是从商朝发展起来的。其中,江西和湖南可能是商代锡的供应地。

商代所需的锡材料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因此,商朝可能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锡(加上一部分铜)运输通道,这一通道被称为“金道锡行”。

2.制度需求

湖南出土的青铜器中大多以动物纹样为主,可见在商代人们就已经存在祭祀等习俗。殷商时期的青铜容器给人带来的神秘、平稳与写实的感受是当时人民信仰幻化的产物。

由此可以看出,在商代奴隶制度盛行、等级制度森严的背景下,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充当了神人关系的媒介。大禾人面纹方鼎中的人面纹样或许是当时湖南地区大禾方国的独特象征与代表,拥有着独特的含义与寓意。

图一 大禾人面纹方鼎

二、纹样及人面像分析

大禾人面纹方鼎整体器形为长方形,上半部分较下半部分略宽,方鼎四周有人面纹样装饰,整体高38.5 cm,鼎口部分长29.8 cm,宽23.7 cm,且长边两侧的人面纹样相对于宽边两侧较大。人面五官都较为清晰,只有耳朵相对较大并且分布于两侧。耳边纹样分为上下两部分,耳的上部有一云勾纹,耳的下部有一弯曲的手爪形纹饰。整体面容偏方形,嘴宽而大,唇部凸起。地纹均作云雷纹,耳的外面铸成单线条的夔龙纹,两侧面纹饰简单,四根底柱为圆柱形,底柱上半部分铸有饕餮纹饰,中间有三道弦纹。鼎内侧面中部近口处有篆体铭文“大禾”二字。

三、主要纹样分析

(一)云雷纹

云雷纹是中国古代纹饰中有代表性的几何纹饰之一,出现在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上,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盛行于商代,并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

云雷纹有很多种表现技法,如刻画、拍印、彩绘、压印等。其可能是从漩涡纹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但到商代晚期,云雷纹越来越少出现。云雷纹大量存在于商代的青铜器与白瓷之上。

(二)夔龙纹

夔龙纹经常出现在钟鼎类器物上,在商代、西周时期流行,常出现在青铜器以及玉器上。商代因为陶瓷技术的发展,当时流行的白瓷上也经常出现此类纹样,后来明清的瓷器上也多有出现,如清代景德镇陶器中就经常出现。

夔在古代形象类似于龙,《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说文解字》有:“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三)饕餮纹饰

饕餮纹样来源于《吕氏春秋》中的描述,即“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商周青铜器饕餮纹样延续了饕餮神秘、独特、璀璨的特征,并将纹样与王权、神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饕餮纹样青铜文化。

饕餮纹在青铜器中出现最为频繁,许多朝代的记录中都有对饕餮纹的描述。

(四)浮雕人面分析

1.历史背景分析

根据历史记载,大禾人面纹方鼎可能为大禾方国之物,方鼎在商代为权力的象征,而大禾人面纹方鼎中的人面纹样颇具女性特征,几字形纹样很有可能为女性耳饰,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的大禾方国或许处于女性强权统治下。

2.纹样分析

大禾人面纹方鼎上的纹路展现的是商代巫师施法操作的流程,大概为一位头顶有几字形纹样的巫师正在做法,经过夸张化处理后简化为方鼎上的纹路。

很多文献提及对方鼎纹路的猜想,大量资料显示,其中的人面纹样有可能为后稷,即古代的农神。但人面纹的整体特征偏女性化,颇具女性的柔美之感,所以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赋予了农神女性特征,也可能是受当时大禾方国女性统治者的影响。总之,学界关于人面纹的猜想有很多。

四、创新设计应用分析

(一)传统纹样

1.什么是传统纹样

传统纹样有很多种类,比如原始社会简洁的纹样,奴隶社会青铜器上的各种纹样,封建社会富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植物图案纹样。传统纹样是各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符号。

2.传统纹样来源

在原始社会中,简单的纹样却是古老文明的思想结晶,是我们研究原始社会重要的途径。原始社会的纹样大多比较简单,常运用到对称、重叠、组合等方法且内容以人与动物形象为主。

古典纹样大多来源于古代社会封建制度下产生的纹样图案,在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历史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在传统纹样中都有体现,有些朝代施行苛政,纹样大多规范、对称,有规律可循;有些朝代则崇尚文雅之风,纹样多自由、轻松,更多表达了文雅之感;有些朝代的纹样则充满富丽奢靡之感,烦琐的纹样中透露着富丽之美。

少数民族纹样多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等条件的影响,具有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有一些是依附少数民族自身技术所产生的纹样,如侗族的纺织纹样、白族的刺绣纹样等。

民俗纹样大多来源于人民的智慧与生活内容,多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民间生活场景为主,以剪纸、刺绣、灯彩图案等形式表现出来。

图二 饕餮纹饰

(二)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纹样作为时代的代表,具有极强的历史文化含义。其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与历史内涵,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现代的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碰撞出了火花。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使用传统纹样。传统纹样不仅可以体现历史文化,还可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进一步提高设计的价值。

北京同仁堂牌匾,黑底金字,边饰金色“回”纹,色彩上,黑色与金色对比强烈,形式庄重大方。北京同仁堂牌匾上的字纹图案,象征着健康长寿、长命百岁,与同仁堂推崇健康保健的主旨相契合。传统纹样的应用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新社会给传统文化一个更为合适的载体。

图三 大禾人面纹方鼎纹路应用实例

(三)应用方法

1.结构再造

结构再组合,是图案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的案例也有很多,如大禾人面纹方鼎中的纹样,其中的人面纹、“几”字形纹、饕餮纹等就可以分开再组合,即运用结构的方法,使这几种纹样在不失去本身特点的情况下进行组合再造,从而使纹样阐述新的语言,表达新的想法。

2.适当引用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纹样具有丰富的内涵,不论是不同朝代还是不同时代,都有承载着时代变化和历史内涵的传统纹样。因此,设计者对应用于现代设计的传统纹样有着丰富的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直接提取并使用传统纹样,如传统的“四兽”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常被直接使用,并具有美好、吉祥的寓意。

3.夸张变形

在现代商业设计中,传统纹样非常常见。商业设计往往简洁明了,重视使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所以,在商业标识中使用传统纹样,在赋予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同时也要进行夸张变形的简化,在不改变其独有特色与识别度的同时,对其加以改造。夸张变形后的纹样,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特征,将其夸张放大,可以更好地突出文化内涵,弱化不必要的细节,适用于现代设计。比如在龙纹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夸张变形等方法,形成了拐子龙纹。

五、总结

经过时间的打磨和积淀,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纹样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鲜明特点,大部分传统纹样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能够将丰富的中国传统纹样更好地应用于现代设计,将传统纹样与其设计风格、功能有机地结合,深刻理解各种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是对每位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从当前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融合了我国传统纹样的各种设计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更受消费者青睐。在当今世界大变局的大背景下,这种融合我国传统元素的设计产品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人面饕餮青铜器
山海经之凶兽狍鸮
饕餮吃掉了春天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它就是饕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神奇的人面动物
“人面动物”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