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07罗秋云
罗秋云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如此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同时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效应;质疑能力;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迅速发育。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学习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期,性格特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塑造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把身心健康纳入学生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引入课堂,鼓励教师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引导学生探索自我。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激励效应”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来的探究欲望較为强烈,由此可见,兴趣是激励学生前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激励效应”,能够指导教师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借助于榜样、奖励、语言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更为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意志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激励效应”,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摆脱学习方面的失败感,促进自身的全面、个性化发展。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学校对于一些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会通过请家长、劝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力。而在“激励效应”的指向之下,教师会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闪光点、成功点,多激励、鼓励学生,坚持下来,就会让学生产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二、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激励性评价的灵活运用
激励性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如果说表扬是一道阳光照进学生的心里,那么批评的艺术就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时,不要泛泛地表扬,如果激励来得太廉价,学生总有一天会厌倦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激励性评价中力求表扬与批评并重。激励性评价不仅仅要针对结果,而且要针对过程和态度。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而充分。小学语文教师应灵活使用语言、体态和外界物质来进行激励性评价。过多的口头评价难免太简单随意了。体态评价可以通过表情管理、行为动作向学生传达评价信息。例如,学生不认真、思想不集中时,轻微地提高语调或者进行眼神接触,或者轻拍肩膀进行提醒,都会迅速使得学生调整状态。一方面可以淡化批评痕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不会因为个别提醒而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外部激励很容易被老师在课堂上忽视,但适当地使用外部激励,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阅读比赛、写作比赛中用于评比的小红旗、小红花等。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会采用奖励“辣条”和零食的方式,还有的奖励语文成绩好的同学10秒免费购物,这种形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充分利用好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语言、体态、物质激励性评价适时地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设定适合的期待值,让学生拥有奋斗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待,让学生能够遗忘过去的失败,对现在、未来充满强烈的自信心,这些都需要教师设定合适的期待值,让学生拥有相应的奋斗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科学设定课堂期待,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促进的场所,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文本艺术手法、艺术情感、艺术思想的交流,真正让学生实现情感和心灵方面的交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以此来设定语文教学方案,并且要形成一种教学期待,表现出渴望学生进步的状态,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上进心,促使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把话讲清楚、把字写工整。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期待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每天有一个小的进步,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提升,都要给予鼓励与肯定,表现出更高的期待,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去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借助于差别期待来展现出“激励效应”,教师要充分分析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期待,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策略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此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时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在班级内形成浓厚的语文知识氛围,通过环境来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语文。此外,教师必须选对方式,用最科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激励,不能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更不能随意地批评学生,而是尽最大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均.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18):46.
[2]李润平.浅析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J].情感读本,2016(05):60.
[3]陈婷.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