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当代生活美学的通天玉首饰设计

2022-07-07邓婧怡

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首饰设计创新设计

邓婧怡

摘要: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拥有丰富的通天玉矿产资源,通过对临武通天玉的文化、市场、产品及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通天玉市场存在产品形式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性、艺术创作方向模糊等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利用临武通天玉的天然优势,从人文生活与设计的关系等观点阐释如何将当代生活美学思维融入通天玉首饰设计中。将美学思维作为指引思想,从材料碰撞之美、传统工艺之韵、造型结构之简、功能变换之巧四方面探讨通天玉的创作实践。使设计具有文化性、美学性以及设计本身的价值,使通天玉之美丰富大众的美学生活,让设计推动临武通天玉的产业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通天玉 生活美学 创新设计 首饰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之一,也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中华民族的玉文化最初诞生于8000年前石器时代;而后,儒家学派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将玉文化发扬光大;现代,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埋藏于深山的各种矿藏被逐步发掘,又给玉文化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郴州地处南岭山脉,属于多金属的成矿地带,矿产资源富饶,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被誉为世界的“矿晶之都”。近十年,国内的地质学专家在临武县的通天山、香花岭、东山等区域发现大规模石英岩玉矿脉、透闪石质玉矿产以及水铝石玉矿产,分别取名为“通天玉”“香花玉”“舜珑玉”,临武县也被称为郴州的“玉都”。其中,“通天玉”资源尤为丰富,随着当地“玉石”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如何将当代生活美学与通天玉首饰设计相融合的问题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通天玉的物化属性及文化属性

(一)通天玉的物化属性

临武通天玉玉质细腻温润,是微晶质至隐晶质集合体,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内含少量高岭石、蒙脱石、褐铁矿等矿物。玉石中粘土矿物孔隙吸收了Fe元素,使通天玉色彩众多,常见的有白色、黄色、红色、褐色、灰色、蓝色、黑色等,其中仅白色就高达十余种,有奶白、蛋白、果冻白等。摩氏硬度为6-7,极具雕刻性。通天玉是继黄龙玉、台山玉后,我国境内发掘的又一种优质的石英岩玉资源。

(二)通天玉的文化属性

临武县隶属于郴州市,被称为“楚南古邑”,因县城毗邻武水河而得名,是湖南省唯一产玉石的县。通天山地处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处,海拔1千多米,山体陡峭但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

在临武,流传着这样一则美丽的传说。相传嫦娥从“通天山”升天后,在广寒宫日日思念人间的后羿,却苦苦不得见,她流着泪将桂树的种子洒至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借此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此后,人间多了一个漫山桂花树的“香花岭”,嫦娥洒下的泪珠也就成了通天山上的瑰宝——“通天玉”。

临武县发掘和使用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据考证后解释道:“鹊山”即南岭山脉,而处于大海以西的“招摇山”是鹊山最西面的山,此处重峦叠嶂、高山密林、多桂树,具有丰富的金属矿物与玉石矿产,与香花岭、通天山的地质特征极为相符。

在五代杜光庭撰写的《录异记·异石》中有一段对玉石的描述“光幻变彩,质地纯净,如凝脂胶冻。”这表述着此玉石颜色丰富,质地细腻且无杂质,为隐晶质或显晶集合体。根据现代地质学家对玉石的性质特性的定义与古文典籍中对玉石的描述结合相对比,在临武古时产出的玉极有可能是通天玉。由于温度的控制因素,岩浆岩与围岩交代作用下,容易导致接触带上的石英脉显现出凝脂胶冻状,这与石英质玉的物理化学性质高度吻合,与通天玉的地质特征极为相符。

通天玉具有高度的文化、地理辨识度,通过创新设计的方式,将当代生活美学融入到通天玉的首饰设计当中,这种发展理念具备将通天玉塑造为“城市名片”的潜力。

二、临武通天玉的发展現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临武通天玉的发展现状分析

1.通天玉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临武宝玉石市场,用于售卖的通天玉产品主要分为摆件与首饰两类。商家多将品相中上、体量较大的原料用来制作摆件及把玩件;品相较好、体块不大的原料切割成手镯料;手镯料中空部位的玉料用来制作成各式吊坠原型,剩下小块的玉料常打磨成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珠子编织成路路通、项链、手串、108佛珠等。

通天玉产品的形态设计上,常直接套用观音、笑佛、龙凤、如意、花草类、植物类等元素(如图),在图案应用上多参考传统和田玉的纹样,主要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或是仿古的创作题材。产品的设计很少根据产品原料自身富饶固有色彩或是俏色进行创作,缺少创新性思维,鲜少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中进行创新再应用。通天玉企业之间的品牌界限模糊,缺少具有识别性的作品与符号,创新及保护意识不强。

2.通天玉产品的市场反响

通天玉色彩丰富,玉质细腻而温润,深受国人喜爱。其中,部分白色且具有油脂光泽的通天玉常被世人与和田玉相媲美,在市面上深受追捧。2015年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通天玉3天销售额达150万元。2020年12月,湖南·临武宝玉石文化旅游节,7天的节会,以原石、摆件及挂件产品为主的通天玉共销售五千余件,销售额高达7000万,相比5年前,通天玉的销售额达到了质的突破,这也表明市场对通天玉这种玉材的反响火热。

但值得关注的是,通天玉首饰的日常销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佩戴通天玉首饰的人群均以小孩、中老年为主,难以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二是市场普遍追逐白色温润的品种,未能发挥通天玉丰富的颜色优势。三是产品形式以模仿为主,缺少与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产品辨识度低。

3.通天玉产品的制造工艺

临武县是全球唯一的通天玉出产地,自发掘以来,一直依靠着比较低端的开采及加工方式进行原料生产,先由当地农户或初加工商进行原料初筛及粗加工,然后再运至家庭作坊或是当地私企,采用人工、半人工的流水线作业模式,由加工师傅对通天玉原石进行剥离、选料、开料、规划、切割、打磨、雕刻、抛光等工序进行加工制作,其加工环境简陋、设备仪器过时、工艺水平不高,各工序控制过程中高度依赖于加工师傅的个人经验。

4.通天玉产业的从业人员

通天玉加工工厂中大多沿用学徒制,学徒年纪偏小,学历普遍不高,跟随师傅入门后学习基础技艺,逐步深入到雕刻技术,通常4-6年出师,能自主完成产品的制作后自立门户成为师傅。大部分师傅与学徒都没有经过系统历史文化与美学教育,对“设计”的概念认识略显模糊,长期以来,临武的工厂对玉石产品制作始终沉浸在模仿之中。

近几年,郴州市政府对临武玉石产业的重点扶持政策和临武宝玉石文化创意园的兴起,吸引了数位玉石雕刻大师进驻,以通天玉为原料的雕刻作品相继获得“天工奖”最佳创意奖、“百花杯”金奖等重要奖项,整体艺术氛围提升。但在批量化商业产品的设计中,仍然缺少大量具有美学背景的创意型人才与前沿的工艺技术人才,市场产品的整体艺术氛围与美学素养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临武通天玉产业存在着产品形式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性、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工人美学素养不高、艺术创作方向模糊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既弘扬传统玉文化精髓,又符合当下潮流趋势,且切之可行、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来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提升临武通天玉首饰的艺术价值,进一步挖掘通天玉行业无限的发展潜力。

三、当代生活美学思维与首饰设计相结合的基本方式

当代生活美学思维与首饰设计相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使设计赋有灵魂;将设计与人的生活、心理相交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将这些结合方式与通天玉首饰设计进行恰当的融合,必然对通天玉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文化与首饰设计的融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品质内涵的设计往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设计师从历史中获取的灵感,能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当代设计中。设计创新对临武通天玉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设计创新则需要新的观念与文化的传承创新结合,设计者的文化素养也能赋予创意的广度与深度。如秦汉时期艺术整体呈现质朴而奔放、粗狂而又细腻的设计风格,是秦汉时期“四方交融”“景象繁荣”的体现。通天玉作为传统玉文化的载体,在通天玉首饰设计上,应探其文化内涵之后,再进行设计创新。使“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概念与通天玉首饰创作相交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美学相融合,使消费者不单聚焦于通天玉的材料价值,更在意它的文化与美学价值,让拥有者能在产品中切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引起文化的共识,从而增强民族自信与审美意识,充分感受到通天玉首饰给生活带来的愉悦与美好。

(二)当代生活与首饰设计的融合

“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是近年来设计师们对产品创新的理解。起初在美学中艺术与生活属于不同范畴,艺术与生活看似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网络生活的不断普及,艺术与生活的鸿沟已逐步消散,“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已为大众所接受并乐于追求。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设计是为人服务,需要回归于生活。因此,通天玉首饰的设计想要更为广泛的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迫切需要结合当代生活美学的思想,以生活作为设计起点,挖掘人看待人、景、物的差异化美学感受;学习中外从古至今的设计方法及艺术展现形式,创作出契合国人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的首饰产品,使通天玉首饰快速进入国人的当代生活之中,让其成为一个作用更全面的载体,去传播艺术之美、生活之美,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产生共鸣,使得设计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人与物的融合

“以人为本”是一项设计思维方法,象征着设计者在设计中要充分揣测使用者的需求,越能满足使用者内心需求的产品越能体现“人性化”。当代生活美学强调人内心中的自由与灵魂上的欢愉,强调身心统一的美学理念。因此,在通天玉的首饰设计上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购买需求,需根据不同人群做差异化设计。在提升产品的艺术性、美学性的同时更需要注意产品的可开发性、佩戴性与交互性。使产品與消费者能发生情感上的联系,做从内心出发的设计。使通天玉首饰成为人们表现自身个性的有效工具,能充分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艺术品位与自身修养,使拥有者能获取更深层次的满足感,从而提升对产品的广泛认同感。

四、基于当代生活美学的通天玉首饰设计应用

(一)材料碰撞之美

材料的革新通常能给大众带来独特的生活感知,将不同的材料重组再创造不仅能带给产品鲜活的生命力,也能使消费者眼前一亮。例如由王沂蓬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突破了以往奖牌单一材料的使用,融入了极具中华文化的玉石,使用了金牌结合白玉、银牌结合青白玉、铜牌结合青玉的组合,向世人完美展现了东方智慧。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美感,通天玉的设计不仅要突出自身的材质优势,更需开拓思维,在以自身为主的前提下,将金属、木材、橡胶、皮革、丝绸等材料进行结合设计,将“轻首饰”“新时尚”等美学观念融合通天玉首饰设计中。如下设计图,将通天玉与黄金、珐琅等材料相结合。

(二)传统工艺之韵

中国的传统首饰工艺有七种,分别为:点翠、烧蓝、景泰蓝、花丝、玉雕、錾刻、金银错,每种工艺都极具独特的表现魅力,即使现在市面首饰众多,当大众步入博物馆看见前人美轮美奂的传统工艺作品时,也无一例外地被古代能工巧匠的工艺所震撼。将传统工艺当代化、生活化也是各大珠宝品牌一直探索方向。例如:潮宏基一直秉持“弘扬东方文化精髓,推动中国原创设计”的理念,不断为我国首饰行业注入血液,在2020年国潮风猛烈之际,潮宏基推出由传统工艺烧蓝制作的国风首饰系列“国色”及古法银饰“福袋”一经推出在市面上收到无数好评,通天玉的具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等使人感到纯净的质地,以白色系或是红黄色系的通天玉为核心,结合少量花丝工艺进行主题首饰,不仅能使大众感受到传统工艺带来的美学冲击,还能赋予大众雅致、精细的心理感受。通天玉的色彩丰富,除亮色系外还具有黑色、灰色等深色系原石,深色的原石以纯雕刻手法制作首饰容易将系列“淹没”其中,与传统工艺“金银错”的结合使用能在深色系通天玉首饰上起到点睛的作用。传统工艺之美难以言表,每种工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在通天玉的设计上应着重思考与其结合的各种可能性,这不仅是对通天玉应用的创新,也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走入百姓家的媒介。

(三)造型结构之简

通天玉的首饰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儿童及中老年市场的传统玉雕首饰,也应该大力开拓年轻新生代这批消费主力军。在年轻人最爱逛的APP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中,描述时尚美学的关键词有“Ins风”“轻奢风”等词语,它们都是简约风格的代表。简约、大方不需要过多装饰,是当代年轻人对当代生活美学看法。因此,要开拓年轻市场,通天玉首饰设计在造型上可以尝试以几何图形为主的简约造型;在表面装饰上可以运用少量金银错工艺、微量雕刻点缀等进行表面装饰;在连接装饰上可以使用少许金属件或各种材质的编绳等作为连接装饰,使首饰呈现简约而不简单的视觉效果,也会给原本传统质朴的玉器增添一层时尚而年轻的色彩。例如左门工作室制作的和田玉系列金银错极简首饰。

(四)功能变幻之巧

首饰的存在是为了增加佩戴者的魅力,使其变得自信。趣味往往能给大众平淡的生活增加色彩,趣味首饰也是如此。北京千叶珠宝股份公司旗下品牌“dada”在金属与宝石等材料的范畴内开创了“随心配”的首饰概念,“每件首饰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件首饰又都不只是个体”。一物多用的功能化丰富了拥有者的视觉感官,为拥有者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了搭配的乐趣。通天玉首饰一直以来给大众带来沉稳、传统的固有思想,设计师应该不断突破固有思想,丰富通天玉首饰身上的标签,使消费者能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化”。通天玉的制作中,通常会有很多小料留存,将小料加以打磨,形成简洁的造型。在功能设计上可以将金属件或使用榫卯工艺等作为可活动接口,由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美学观念进行自由搭配,这不仅能充分的利用通天玉原料,更能增加通天玉的可变性。趣味性首饰能最大程度彰显消费者的独特个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体验型产品。

五、结语

临武通天玉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其品质优良,色彩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受到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的制约,使得通天玉产品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掘。此时此刻,迫切需要进行设计创新,来打通行业发展脉络,将当代生活美学观念融入通天玉首饰中势在必行。通过这种方式的融合,不仅可以开拓通天玉的设计思维,丰富大众对玉石文化的认知,提升民族自信;还能通过通天玉首饰的创作,引导大众不仅关注通天玉的材料价值,也能关注其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使通天玉之美丰富大众的美学生活,让设计推动临武通天玉的产业创新与发展,从而达到玉石产业发展与人文素养提升彼此促进的局面。

參考文献:

[1]刘悦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310.

[2]吴冬梅.玉雕艺术创作当代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

[3]段卫国.通天玉历史溯源及当代文化价值[N].中国矿业报,2020-03-05.

[4]李伟良,王谦.临武县通天玉相关特征及成因初探[J].国土资源导刊,2015:46.

注: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基于矿物晶体应用的首饰艺术设计研究,编号:21C0709。

猜你喜欢

首饰设计创新设计
流动的“线”在当代首饰设计空间形态中的应用
雕塑创作技巧对首饰设计教学的启发
传统“龙凤蝠”纹样融入现代首饰设计的方法研究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蜡雕工艺在产品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