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明理启教
2022-07-07邹信武
邹信武
1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提出了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四基”“四能”及“六核心素养”.2019年秋季学期,部分省份率先使用新教材,教材在《标准》下做了哪些改变?新教材对比旧教材有哪些优势?又是如何体现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如何利用好教材落实“素养”教学?……这些都是摆在高中教师面前的问题.因此,对比新旧教材,寻找和分析差异,探求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是高中数学教师加深对教材理解、落实《标准》理念的必然要求.
本文选取了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2019年)的《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和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2004年)《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分别简称为“新教材”和“旧教材”).这节内容是不等式的初始课,学生经历用不等式描述现实中不等关系,推导与证明不等式性质的学习过程,并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恰好可以体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因此,选择这一节内容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对理解《标准》理念下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师教学指导都是极其有帮助的.
2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不等式性质”编排对比
2.1教材位置和章节名称的比较
新教材将旧教材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3.1节《不等式与不等关系》调整至新教材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节,章节标题也发生了改变-《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在新教材中,第一册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预备知识,在这节内容之前,學生学习了集合的有关概念、关系和运算,还学习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等简易逻辑知识.
2.2 教学内容的比较
比较新旧教材,该节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生活和数学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不等式的实际背景,感受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进而总结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第二部分是类比得到等式性质的方法,归纳不等式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应用.
2.3教学课时的比较
旧教材中没有明确将这一内容划分课时,教学时往往根据教师对内容的理解分为两课时,部分教师拓展教材内容,引入大量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用不等式描述客观世界作为第一课时,实数以,6大小比较的事实及不等式性质作为第二课时;也有部分教师将实数以,6大小比较的事实及简单应用放在第一课时,将不等式性质作为第二课时,都有其合理之处.而新教材中明确了课时分配,不等式实际问题抽象和“基本事实”作为一个课时,不等式性质单独作为一课时,并且各自配备了练习.
2.4 教材的整体性
本轮课改另一个热点就是“单元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倡导按内容或思想方法重新整理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单元.在新教材中,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是本章不等式知识的起始点,它是后面不等式知识的基础.而等式与不等式的类比,是本章内容叙述的线索,其后面内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基于对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几何直观的理解上.在细节上,也处处体现着在这样的安排,比如第一课时中问题2中的“二次不等式”,为2.3节“解二次不等式”埋下伏笔,引出探究案例赵爽弦图,并证明重要不等式,为其后基本不等式提供逻辑基础.这样的安排,兼顾了知识的关联性,保障了知识整体性,也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使学生从中领会数学思想,提升理性思维.
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旧教材中的“不等式性质”
3.1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1].-般地,抽象经历两个过程:感性具体一理性具体一理性一般,它是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直观想象主要包括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两个方面.直观想象是认识抽象对象的另一条途径,它是符号化语言的直观解释.因此,教学中数学抽象对象与几何直观经常相辅相成,
在本节内容中,新教材更注重数学抽象形成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地帮助学生经历和体会抽象过程,感悟抽象对象的本质.在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过程中,新教材往往会给出它的几何直观,重视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学内容,借助图形描述和理解代数问题,比如“引入基本事实”过程中,旧教材仅仅限于自然语言抽象至符号语言,而新教材中在原有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图象语言(数轴),更清晰地将抽象过程展露出来.又如:不等式性质3中,新教材增加了该性质在数轴上的几何解释,并给出提示:“从不同角度表述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加深理解,对其他不等式的性质,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吗?”从符号语言再转向自然语言或者几何直观,这是由理性一般转向理性具体的过程,也是对抽象事物的更深层理解.
3.2 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在本课时中,逻辑推理是最重要的培养素养之一.逻辑推理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数学运算本质上是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
逻辑思维素养的落实,首先要注意教学安排的逻辑性.新教材中,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一课时中,教材内容的线索如图1,在第二课时中,教材内容的线索如图2.从图中可以发现,新教材中,知识点间环环相扣,前后联系,使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层层递进,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能培养学生严谨思考问题的习惯.
逻辑推理素养的生成,需要学生经历、感受推理的过程.对比发现,新教材更注重遵循学生思维规律,让学生参与感受发现数学关系、数学规律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结论的过程.如图2,教材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采用了类比推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中思考未经验的内容,经历分析、联系、对比、猜想的过程;得到猜想之后,又从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出发,证明猜想,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从性质再推导出新性质.在一节课上,学生就经历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推理过程,因此这块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养成关键性素材.
在本节内容中,数学运算在内容上是数学知识的纽带,推进着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学生的内化过程.如不等式性质的发现与证明过程,教材先是让学生观察,找到发现等式性质的基本方法——自身定义与运算,猜想出性质1~4,使用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进行证明(作差运算),再运用性质2、性质3和性质4推导性质5和性质6.再如例1的旁白注解“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它为实数比较大小提供了标杆”,点出了问题的本质,明确了运算目的,让学生探求运算思路,设计计算方法,这都体现了《标准》的要求.
3.3 数学模型
不等式作为描述现实世界不等关系的模型,两套教材都设置了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题,相比之下,新教材的例子更具趣味性,比如新教材中在习题2.1里面增加了第9题:“证明:圆的面积大于与它具有相同周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并据此说明,人们通常把自来水管的横截面制成圆形,而不是正方形的原因”,第10题“糖水不等式问题”,给出了非常生活化的应用,用数学关系去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同时深化对不等式的理解,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新旧教材《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对比的启示
在《标准》下,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材处处体现着“学生主体”意识,知识作为载体,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而要点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的体验,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程序性知识,这才是触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地方.基于本节内容,有如下几点思考:
4.1 教学应遵循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
相比旧教材,新教材有更清晰、更完整的数学知识生成脉络.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发展,使得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更自然.特別是第二课时,涵盖数学知识多,涉及数学思想多,关系复杂,教学中应充分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把控全局,合理地调控“教学内容秩序”,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4.2教学应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标准》的“四基”其中一条是“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上,除了生生、师生之间这类外在探讨研究活动之外,更需要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本节内容包含大量的类比、推理和论证,需要学生进行大量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因而,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把握课堂节奏,在这些关键节点上留下足够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是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从数学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保障.
4.3 挖掘教材隐性素材,促进学生思考
在教材中,许多表述会较为简洁,部分知识“点而不破”,预留“空白”,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空白处”,这是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如新教材中不等式性质1,教材没有给出证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该如何证明性质17证明的依据是什么?这个证明看似简单,但要有理有据,并不容易,需要使用实数大小的基本事实和实数的性质进行证明.又如:在不等式性质3推导性质5的过程,蕴含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性质6推导性质7,又蕴含了一般到特殊的思想,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炼和升华,使学生从中领悟数学思想,生成数学核心素养.
4.4 依托教育技术,将抽象直观化
“符号化、形式化和公理化”是现代数学的重要特征.本节内容涉及较多符号化描述及运算,还有公理化的证明,具有高抽象、难理解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多种教育技术,加强其符号化的抽象表述的几何直观解释,多角度呈现它的抽象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对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 (01),35-37
[2]朱立明,胡洪强,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8, 27(1):42-4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