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研究的高校宿舍睡眠空间产品系统设计
2022-07-07陈泽宇蒋雯
陈泽宇 蒋雯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 宿舍家具 行为研究 睡眠环境 产品设计
引言
我国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目前超过了2800万,为了学生个人安全并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必须入住学校提供的集体宿舍[1]。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睡眠是宿舍空间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良好的睡眠是保证高校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生活,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睡眠质量不理想[2]。睡眠质量不佳和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威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3]。目前对改善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一方面是从学生的个人心理和生理因素方面探讨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从空间和家具设计方面提出改善措施。现有的研究和产品设计尚未充分地解决集体环境对个人睡眠的干扰问题,尤其缺乏针对学生在床上行为而进行的设计。为此,本文将研究高校集体宿舍的生活空间、睡眠环境、学生的睡眠行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学生的高质量睡眠需求为出发点,从宿舍家具的设计入手,提出一种高校宿舍睡眠空间的产品系统设计方案。
一、高校集体宿舍中的行为分析
(一)高校集体宿舍环境及活动
集体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一个集休息、学习、储物、社交和娱乐等多功能的复合型群体生活空间。睡眠休息是高校学生在集体宿舍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除此之外看书、学习、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上网、宿友间交流互动等课余活动丰富着高校学生的宿舍生活。
承载这些功能和活动的家具包括床、桌椅和衣柜,其中床是学生睡觉休息的空間,座椅为学生的学习、娱乐等日常活动提供平台,衣柜是储衣置物的主要空间。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的面积通常为20-30平方米,有4人或者6人一起居住。内部主要采用长廊式的空间布局,两边陈列包括床铺和衣柜在内的宿舍家具,中间空出用于通行的过道,整体空间狭小,布局紧凑。两边的宿舍家具布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新型组合床,即上面是休息区,下面是学习和活动区;另一种为双层床和公共的生活学习区域。其中新型组合床将每个学生的生活空间进行独立整合和功能区的合理划分,而受到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青睐。
(二)床上活动与行为
平面尺寸为900mm×2000mm的床铺是学生进行睡觉休息的主要空间,是宿舍家具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之一。由于宿舍内人均占有面积小,除了睡觉休息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在床上进行学习、看电影等其他活动。笔者通过对自己所在高校的学生群体在床铺空间的各项活动行为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访谈,对其活动流程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存在痛点问题,如表1所示。
(三)睡眠影响因素分析
造成高校学生睡眠质量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高校学生正处在学生角色向社会人士转变的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导致个人在情绪和心理上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是来自集体宿舍这一客观环境下存在的各种影响个人睡眠的不利因素。本文旨在通过产品创新改善宿舍环境,从而改善宿舍睡眠体验,因此研究主要围绕第二类因素展开。
针对上节所述的宿舍行为,笔者向广州3所高校共1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确定高校宿舍环境下哪些行为会对学生睡眠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近67%的调研对象对睡眠空间并不满意;在102位睡眠质量一般及以下的调研对象中,普遍认为来自宿舍环境的噪音、光线和睡眠空间的舒适度等环境因素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三大主要原因。
1.噪音影响:在集体宿舍中各个学生的作息规律不同,当有学生需要休息时,其他宿友会因为娱乐、学习、工作等发出各种声音,由于宿舍的空间小,每个人的私人空间缺少隔绝声音的有效措施,宿友发出的声音对休息者的入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敏感人群和本身有睡眠障碍的学生其影响更为严重。因为宿友打鼾而造成的宿舍关系紧张的现象也困扰着诸多学生,打鼾不仅对自身的睡眠和身体不好,在集体宿舍这一睡眠空间中,发出的鼾声也严重地影响到其他宿友休息,一个集体宿舍有一个打鼾的学生,该宿舍的整体睡眠质量就会下降。还有宿友间聊天、外放音乐、闹铃等各种噪音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睡眠,给学生的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和宿友间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2.光线影响:集体宿舍采用的是公共照明,大部分宿舍内部的主要照明是由安装于天花板上空的日光灯灯管提供,灯光的开关与否由宿舍内大多数人的需求所决定。对于有早睡习惯的学生来说,当其想休息时,其他宿友却有照明的需求,灯光的存在就会对其睡眠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关闭了公共的照明光源,宿友开的台灯等发出的光线也给部分对光线敏感的学生的入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床铺上加装床帘的现象在高校宿舍中普遍存在,通过不透光的布帘将床铺的四周及顶部围起来,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个人睡眠空间,较好地解决了他人的照明光线影响自身睡眠的问题。
3.睡眠空间的舒适度:宿舍的床不仅是作为睡觉休息的空间,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根据调研结果表面,部分学生会在床上进行看书、学习等活动,而床上没有用于置物和储物的空间,完成这些活动之后,所用到的物品无处放置,只能随意堆放在床上或者特意下床放在书桌,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桌子、书本等学习用品及衣物的堆积,让本来就不宽敞的床铺平面空间变得更加拥挤,学生在睡觉时身体得不到很好的舒展,睡眠的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二、产品系统分析
(一)产品功能分析宿舍家具的设计,既要发挥集体宿舍的空间利用率,满足集体生活的基本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私人空间的个人需求。根据以上对高校学生的床上行为活动及睡眠体验与需求的分析研究,我们分析定义了如下的产品系统功能。
1.隔音隔光:睡眠休息是高校学生在集体宿舍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行为,提高睡眠质量是目前学生最为迫切的需求,因此营造一个独立舒适的睡眠环境是该产品的核心功能。研究表明在该场景下声光干扰是影响睡眠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视觉和听觉传播途径的有效阻隔是保证睡眠空间私密性的基本手段。
2.提供床上小环境:睡眠除了受声光的影响,也与空间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有关,因此,空气流动、防蚊、白噪音播放、助眠香薰、睡眠光调整等功能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容易入睡的环境,从而促进健康的睡眠。
3.提供床上活动辅助及物件收纳:根据前面的调研,学生在床上的行为除了睡眠休息,还包括看书、使用电脑、手机等学习及娱乐活动,现有的宿舍床的设计是仅从睡眠功能出发的,学生需要自带小桌、台灯、插座等辅助产品上床,也造成床上空间的拥挤和杂乱。日常的很多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电子产品,所以电源的提供是必须的,小桌板、学习照明、少量书本、衣物的收纳也都是常被需要的功能。
4.睡眠空间开敞与封闭的可控性:宿舍内的学生既有保护隐私、独立完成个体活动的离群倾向,也有渴望沟通、交流合作的合群倾向。宿舍作为一个群居式的生活空间,既要满足个人睡眠休息和学习空间的相对独立,也应考虑日常的宿友交流需求,做到在睡觉休息、学习等活动时相互间不打扰,在室友沟通交流时无障碍。
(二)系统结构分析如前所述,宿舍家具一般包括床、桌椅、书架、衣柜,主要有上床下桌和双层床加公共学习桌这两种布置方式。限于篇幅原因,本文重点只讨论床的设计,并遵从现有的宿舍家具系统布局,即床作为宿舍家具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它可以有两种总体组合方式:一是两个床模块重叠为上下床,另一种是与学习空间上下重叠。
除了总体组合方式外,我们希望床能够能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以适应尽可能广泛的用户需求变化。为此,我们对床的结构进一步模块化,以实现产品在两个层面为用户提供选择性:一是针对功能1、4让校方选择床的基本功能和形式;二是针对功能2、3让学生按因人而异的需求配置功能模块,也可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增减配置。学校可只提供床的基本功能,这样可降低初始成本,让产品系统更具有可实施性和推广性;其他可配置功能則由学生自行按需购买安装,保证了使用功能的丰富性和个性化,从而使产品系统具有大批量定制的属性。
三、产品方案设计
家具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人体尺度和空间尺度;材料的选用受功能要求的影响,并决定了产品的结构和形式。宿舍家具对宿舍内部的整体风格和氛围营造起着决定性作用,宿舍对于学生来说就如同家一样,温馨融洽的宿舍环境是每个学生所期盼的,所以对于宿舍家具产品的选材和外观造型的设计应满足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倾向。
床的基本功能包括支撑睡姿、上下床、隔音隔光、开合可控、换气、照明以及电源提供等。所有功能中,隔音的难度最高,要求密闭性,为此,本产品选用了具备一定隔音功能的材料并采用了睡眠舱的设计形式。考虑结构强度和成本因素,支承结构采用铝合金最为适宜,基础结构模块的设计如图1所示。
产品的基础结构模块分为支撑杆件、连接件、侧板、隔音门帘、梯子、床板和顶板7类。支撑杆为铝合金型材,竖向有3种长度规格,横向有2种长度规格,用以形成产品的结构框架;连接件有3类,分别用于连接固定杆件和各类侧板,其中接线槽连接模块将220V生活用电转换为12V弱电输出,可为电子产品提供电源,同时又避免了使用普通插线板存在的安全隐患;侧板有3种尺寸规格和3种材质(分别为木板、孔板和透明板),在保证其隔音效果的同时采用透明侧板有利于降低内部空间的幽闭感,结合窗帘的使用可以灵活控制内部空间的透光量,布满等距的蘑菇形孔洞的孔板用于固定附加功能模块;隔音门帘本质上也是一种侧板形式,其尺寸规格与侧板可以实现互换,帘状结构可以实现开合灵活控制,打开时是睡眠单元的入口,关闭时能够隔音,如果对隔音要求不高的场景,可采用普通布帘代替;床板为铝合金框架以确保整个床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顶板带有照明灯以满足床内部空间的照明需求,两端的排气扇一进一出确保在封闭状态下内部空间的空气流通性,可折叠悬挂支架可用于支撑显示屏/电脑等设备。
该模块系统可产生多种不同的总体组合形式,既可以产生新型的隔音隔光睡眠舱产品,也可以再现传统的开敞式床架形式,既可以用于上下床组合方式,也可以实现上床下桌的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侧板模块组合又可实现更丰富的床型变化,这为学校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也是产品系统的商业可行性基础。图2给出了其中三种组合示例:组合方案①与现有的上下双层床形式一致,组件最为简单,适用于对睡眠环境独立性要求不高的场景。组合方案①加上更多侧板和顶板后即成为具有隔音隔光功能的上下睡眠舱组合方案②,尺度设计使得两个睡眠舱间留有间隙,以保证下面舱顶换气功能的实施;上下床重叠布置情况下一般是从正面进行上下床,故门帘设在正面,进入床内部拉上隔音门帘后即可营造遮光隔音的独立睡眠空间。组合方案③为上床下桌的形式,可以考虑从床尾上下床,故门帘模块设在床尾;考虑视觉开敞性,侧板上部采用了透明材质侧板;床模块下面是集学习、储物的个人空间,保证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空间相对一体且互相独立。
(三)附加功能模块及其配置设计复合型的床铺空间是学生进行休息及其他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床上的行为及生活习惯因人而异,因此系统功能(2)(3)所涉及的产品都作为附加功能模块,由学生自行按需配置。这些产品可分为电子产品和非电子产品两类,前者通过磁吸和卡扣的形式与接线槽连接,后者通过卡扣和橡胶塞结合的新型结构固定在孔板上任意位置。附加功能模块与接线槽或孔板的组合采用总线结构模式,既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其安装拆卸的便捷性,可以按需任意增减附加功能模块种类和数量。图3给出了一种配置情况示例:孔板上放置了搁板、挂钩、相框、可折叠小桌板,满足了学生在床上进行学习及其他日常活动的需求,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可以使相关物件收纳于靠墙立面,确保学生在休息时不会受到床面堆砌物件的挤迫,有充足的床面空间用于舒展身体;另外,接线槽装置了香薰和白噪音发生器,可在睡前建立气味和声音的小环境,安抚学生的睡前情绪,达到一定程度的助眠效果;在床上使用电子产品、为电子产品充电是每个学生的日常需求,在接线槽上安装USB接口模块以便为在床上使用的数码电子产品充电。附加功能模块的设计是开放的,后期可以不断开发新的模块加入系统,为睡眠空间提供更丰富的功能选择。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集体宿舍的内部环境及学生睡眠行为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噪音、光线及睡眠空间的舒适度是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三大环境因素,结合现有的宿舍家具设计及布局情况,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宿舍家具系统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在集体宿舍中学习、娱乐、交流等各项活动需求,重点满足了学生对舒适的睡眠环境的需求,达到在集体宿舍环境中营造独立舒适的私人睡眠空间的目的;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能够以标准化的结构单元组合出多样化的家具形式,使产品系统能够适应广泛的用户需求。主要结构模块单元由型材和板材制成,结构简单,低廉的制造成本使产品系统具有良好的商业可行性。附加功能模块子系统的总线型结构设计,使该子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下一步的研究将面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睡眠空间的行为研究和需求挖掘,丰富系统中的模块构成,扩大产品系统的多样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