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探索与重构

2022-07-07罗诗卉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旅戏剧融合

罗诗卉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受到了大范围关注,众多戏剧工作者由此创作出不少优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剧场模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当文旅产业与沉浸式戏剧相融合时,突出了观众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参与者的审美体验。笔者从沉浸式戏剧的理念出发,结合旅游产业中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列举大型沉浸式戏剧《名楼盛宴》的表现形式,剖析传统文化如何运用到沉浸式戏剧当中,探究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沉浸式戏剧中国化

(一)溯源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又被称之为浸没式戏剧,这类戏剧可以追溯到美国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的“环境戏剧”一术语,理查·谢克纳曾提出“环境戏剧是除房间界限外的一切剧场形式”,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剧场空间,打造出在任何时空状态下都可以进行戏剧演出的理念。由此可见,“环境戏剧”的诞生营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而沉浸式戏剧正是继承了谢克纳的这一观点,通过打破镜框式舞台与传统剧院的规则,让观众成为角色,重新定义参与形式。

沉浸式戏剧的具体实施最早来源于英国著名的Punchdrunk剧团,这种沉浸交融的新型戏剧风格,也正是由该剧团从2000年成立起就开始尝试并不断创新的戏剧实践,以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神秘莫测的剧场空间,成功的满足了观众对戏剧艺术的好奇心,其中当红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更是成为沉浸式戏剧的“教科书”模版。所以沉浸式戏剧完美的融合了“沉浸体验”与“环境戏剧”二者的特点,是在二者之中取其精华所结合出的有效产物。

(二)沉浸式戏剧进入中国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国人在经过传统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将艺术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让旅行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娱乐,为文旅融合的存在赋予了一定的研学性质。于是,中国导演将戏剧创作与旅游文化结合到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沉浸式实景戏剧的形式,将地域文化以及情境交融紧密联合,完成艺术的二度创作,体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意境。而这类意境则是中国人的独创,是中国旅游业向文化产业、人文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沉浸式实景戏剧中所产生出的意境,大力提升了文旅融合中产业的互动性、文旅发展的能力和质量,成为文旅融合新的台阶与创新机制。

二、文旅融合与沉浸式戏剧

(一)沉浸观演,寻觅文化

沉浸式戏剧是文化与戏剧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与商业的体现,通过结合“剧本杀”与“密室逃脱”的娱乐性质,近几年来该类戏剧在国内大热,收获了众多青年爱好者的好评。但当文旅与戏剧相结合时,戏剧的创作就需要结合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普及人文知识、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实现了文旅交叉融合后沉浸式戏剧的研学意义。

沉浸式戏剧打破了“第四堵墙”,消除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边界感,塑造出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将当地文化放置于戏剧,让观众在旅行过程中体验人文艺术风采,从被动接收文化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优质文化的过程。

(二)弘扬文化,古为今用

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沉浸式戏剧在实现文旅融合的同时,戏剧创作者理应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沿用古今优质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丰富的戏剧表演形式,弘扬和传播古典文化,并加大力度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胜古迹,让观众(游客)在进行娱乐的同时,被充满传统文化的氛围所熏陶,由此丰富内心世界,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全民人文素养,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三、当下沉浸式戏剧的发展现况——以《名楼盛宴》为例

越王楼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年—661年),是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齐名的唐代文化名楼之一。“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经过众多诗人熏陶的越王楼,被誉为“天下诗文第一楼”。大型沉浸式实景戏剧《名楼盛宴》通过将绵阳越王楼打造为演出场地,经过舞美还原,在幻梦之中重塑八位唐代詩人的风采,让今时观众在虚实空间里沉浸体验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

(一)置身名楼,梦回盛唐

大型沉浸式实景戏剧《名楼盛宴》于2022年5月18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正式发布,经过2400平米的实景打造,真实还原了盛唐缩影,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沉浸式戏剧体验馆。

复合立体式的戏剧空间,重塑了观演关系,通过多维度的视角给予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卢昂曾指出:“所谓观演关系主要是指演出场地的结构形式所决定的演出者与观赏者之间的特殊的审美关系。”当“三一律”的原则被打破时,舞台空间不再限制演员与观众的活动区域,将宫廷盛景、山水田园放置于名楼,通过创作者对艺术、灯光、影像、声音等的环境打造,最大限度地促进演员与观众的戏剧体验。

(二)邂逅顶流,共叙风雅

沉浸式戏剧不再采取单线式叙事结构,转变为多线式,让观众自行选择故事线,而《名楼盛宴》通过重拾经典IP,对IP进行再度创新,让参与者对“八种传奇故事”进行选择,体验“八段悲欢离合”。尽可能地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通过边走、边看、边玩、边演的观演模式,领略唐朝诗人的文化底蕴,打破参与者对经典人物的固化形象,探寻不为人知的“历史死角”。

在沉浸式的观演过程中,还设定了参与者与诗人们之间进行互动体验,例如与诗星孟浩然吟诗作对、帮助陷入梦境的李商隐、开导为情所困的薛涛等。此外,在游戏机制方面,将盛唐时期风靡大街小巷的趣味游戏植入其中,例如双陆、斗草、角力、围棋、投壶、射生、弹棋、樗蒲等。除游戏外,还有与绵阳本地非遗文化相关的联动,如剪纸、毛笔、豆豉、年画等。这类互动的插入让观众自主调动“七力四感”,充分感受沉浸式戏剧的魅力所在,在戏剧中享盛唐人生,品盛世万象。

四、结语

如今戏剧爱好者已经逐步年轻化,对于如何在这类观众中弘扬与传播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下艺术工作者需要聚焦的话题。将沉浸式戏剧与文旅交叉融合,推陈出新,营造出新型的观演关系,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赋予文化与旅游一定的研学性质。沉浸式戏剧与文旅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并且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取其精华,推进社会的进步,树立社会主导价值思想,帮助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知名度,弘扬民族自信,为沉浸式戏剧注入新的生命力。F27141DD-8F02-43B4-954D-BC6519A9099A

猜你喜欢

文旅戏剧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传统戏剧——木偶戏
刚柔并济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破次元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