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剧“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2022-07-07邹依灵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川剧剧目技艺

邹依灵

川剧要繁荣,人才是关键。一个剧种的盛衰,与它是否拥有一批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息息相关,人才是剧院艺术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剧院未来发展出人出戏的基本保证。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有流传下来的数以万计的优秀剧目,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有众多戏曲名家如熠熠星辰,光耀梨园。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川剧是我国有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是四川最明显的文化符号与标识。川剧要繁荣,人才是关键。一个剧种的盛衰,与它是否拥有一批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息息相关。人才是剧院艺术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剧院未来发展出人出戏的基本保证。进入新世纪,川剧艺术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陷入发展困境,但川剧工作者仍在积极探索,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在戏校教育之外,从以师带徒、口传心授到名家收徒传艺,在新老艺术家们虔诚的坚守和传承中,川剧艺术春色满园,繁花似锦。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文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12号)文件精神,推动川剧艺术繁荣发展,完善川剧人才培养机制,四川省川剧院坚持“以戏带人”的“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后起之秀,使之逐步成为剧院的中坚力量。

以2021年为例,四川省川剧院陈智林、左清飞、邱明瑞、任庭芳、燕凤英和李天玉以“一带二”的方式,进行“师带徒”的人才培养,培养了青年川剧表演人才杨坤昊、张浩、刘谊、谭红梅、蒲丽玲、冯午、温壁胜、万多、尹莲莲、朱秋华、朱婷婷、刘稣,传承了《易胆大》《卧虎令·判斩》《情探》《三娘教子》《盗仙草》《六月雪》《胡琏闹钗》《西川图》《花月亭》《箭射马踏》《戏仪》《别洞观景》12个剧目,以剧传人,以戏带人。

一、锻炼提升青年演员的表演技艺

戏曲是以表演艺术为主的舞台综合艺术,唱、念、做、打技艺永远是戏曲艺术最精彩、最不可重复的组成部分,演员是戏曲艺术的直接体现者,在戏曲传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川剧积累了丰富的表演技艺和传统功法程式,无论是唱工戏、做工戏、武打戏还是讲口戏,都有各自的功法技艺。这些功法技艺是川剧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川剧演员是川剧传承的核心,青年演员是剧院未来的希望,以“师带徒”形式传授经典剧目,锻炼了青年演员的传统技艺,增加技术积累。在上述传承剧目中,角色行当分别有武生、老生、鬼狐旦、青衣、武旦、丑角、闺门旦、泼辣旦、花旦,表演唱做念打皆有,青年演员在学习剧目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表演技艺,并融会贯通,丰富舞台表现手法。

二、传承川剧经典精品剧目

作为多种声腔剧种与巴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川剧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积累了两千多个传统剧目。剧目是川剧的重要遗产,需要得以继承和发展。

以2021年“师带徒”传承剧目为例,《易胆大》《卧虎令》作为川剧的精品剧目,也是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陈智林的代表性剧目。这些剧目为剧院独创剧目,成为剧院的代表性剧目。《情探》《三娘教子》《胡琏闹钗》《西川图》《花月亭》《箭射马踏》《戏仪》《别洞观景》为川剧传统经典剧目,系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艺术结晶,如《三娘教子》是左清飞的代表剧目,《胡琏闹钗》《西川图》是任庭芳的代表剧目,《花月亭》《箭射马踏》是燕凤英的代表剧目,《戏仪》《别洞观景》是李天玉的代表剧目,这些剧目经过他们千锤百炼,得到川剧界和观众的认可。《盗仙草》《六月雪》是邱明瑞对传统戏进行推陈出新后的剧目,既不失传统川剧韵味,又符合当代观众的艺术审美。

这些剧目作为川剧传统剧目、精品剧目和剧院的代表性剧目,通过“师带徒”人才培养,可以传承剧目,拓展川剧演员的戏路。

三、提升演员理论知识水平

演员要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除了要加强表演技能的练习外,还要琢磨人物性格、剧情内容、角色行当、剧目格调等,这样才能与角色融为一体,将表演技巧用得精妙绝伦,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

我院通过“师带徒”培养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打开了演员的眼界,帮助演员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增強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在经典折子戏的传授过程中,传授教师对剧目内容、表演技巧等进行讲解和指导,引导受传演员研究学习相关技能,不仅能让演员认识到不断学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还提升了演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们的表演精髓,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

四、逐步形成川剧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剧院是戏曲传承的载体,剧目是戏曲最基本的展示形式。川剧的传承、振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演员队伍。四川省川剧院通过“师带徒”这项活动的长效机制,激发了老演员传戏、教戏的热情,也调动了青年演员学戏、演戏的积极性。这样,川剧剧目和表演技艺得以代代相传,观众也能看到精湛而丰富的川剧演出,增强了剧院演出市场的活力,逐步形成“剧院—演员—观众—剧院”的良性发展生态圈。

综上所述,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师徒相授、活态传承的特点,四川省川剧院的“师带徒”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符合戏曲表演人才培育规律,为不断培养青年演员,提升表演技艺,完善剧院梯队人才建设,营造了有利于出人出戏的戏曲生态环境,为川剧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F27141DD-8F02-43B4-954D-BC6519A9099A

猜你喜欢

川剧剧目技艺
关于川剧进校园传承经验的探索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助力川剧振兴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我的川剧变脸娃娃
传授技艺
学川剧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