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市政道路工程定额应用问题及改进方法
2022-07-07杨红芳
杨红芳
摘要 工程定额作为一种工程管理手段,是规范工程市场的重要标准。但受制于定额编制的滞后性及政府定额编制的权威性,市政道路工程定额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定额编制、定额应用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当前定额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提出了市政道路工程定额的改进与完善建议,旨在为业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工程定额;发展历程;作用;方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U41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13-0187-03
0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政府主导类工程项目,项目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的项目经济文件多以政府定额作为编制依据,但由于受部分省市尚未建立概算定额、定额编制滞后、定额调节机制缺乏等因素影响,工程定额与市场严重脱节,导致定额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1]。该文在分析市政道路工程定额应用问题的基础上,对工程定額的改进方法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市政道路工程定额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定额作用的不合理扩大影响市场正常发展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政府主导的市政工程项目,对政府定额编制过于依赖,致使定额作用不合理扩大,阻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招投标阶段,部分地区以招标控制价综合单价乘以浮动系数,确定清单项目合理报价上下限,本质上是以招标控制价综合单价作为清单项目不平衡报价评判依据。
(2)在工程市场、招投标评标机制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工程合同计价方式仅有定额计价一种[2]。
(3)招投标阶段,现行评标办法均以招标控制价综合单价平均价作为评分计算基础。
(4)施工单位、咨询单位高度依赖工程定额。
1.2 工程定额与市场存在脱节情况
工程定额以工程市场信息为编制依据,受工程信息收集技术手段、定额编制周期、材料更新等多种因素影响,定额编制具有滞后性,主要问题如下:
(1)随着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理念投入使用,人工、机械台班定额消耗水平偏离市场。
(2)定额人工单价与市场人工单价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偏差超过50%,甚至100%;定额修订阶段,虽然会根据当地人力市场人工单价适量调整,但定额人工费总体水平仍偏低于实际市场。
(3)工程定额每五年修订一次,施工单位在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时,常出现无定额可用的局面,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
(4)工程定额每5年修订一次,工程定额基础数据的不全面性、定额编制的滞后性,限制了新技术、新材料、新施工组织方式的使用,施工单位依靠新技术工艺、新组织管理方式取得的价格优势难以转化为竞标优势。
(5)工程定额是基于消耗的计价定额,随新材料、新技术、新施工组织投入应用,实际消耗低于定额水平,但定额更新周期较长,致使定额消耗水平与市场实际消耗水平偏差扩大。
1.3 EPC总承包项目采用定额计价导致实施过程中造价争议
现阶段,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编制了预算定额,可为预算经济文件编制提供依据;但当前仍有许多省市尚未编制概算定额,致使部分省市的市政道路工程概算经济文件编制无定额可依,加之当前绝大多数省市未编制估算指标,定额体系无法为新型建设模式提供经济文件编制依据。
随着EPC、PPP等新型建设模式在国内不断推广应用,建设项目发承包几乎可以在项目推进初期的各阶段进行,而不再局限于施工图阶段,当前多数省市的定额体系缺乏概算定额、估算指标,无法满足新型建设模式的应用需求,引发项目实施阶段中的造价争议。
1.4 缺乏工程定额的动态调节机制
工程定额以建筑市场信息为依据,定额站所获取的市场反馈信息的可靠性、完备性、灵敏性,均会影响工程定额编制质量[3]。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建筑工程领域新工艺技术、新材料、新管理模式更新速度较快,但定额缺乏有效的动态调节机制,工程定额更新对市场反馈信息的灵敏性不足,难以为新材料、新工艺、新管理模式提供定额依据。
1.5 工程定额使用错位
当前定额体系下,部分省市尚未建立估算指标、概算定额,致使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错位使用情况时有发生。
(1)当前尚未建立概算定额的省市,项目工程概算经济文件只能按照初步设计图纸和预算定额编制,但初步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不足,无法全面反映项目工程内容,预算定额所编制的概算文件,也无法准确反映项目投资概算,诱发“三超”问题。
(2)随着EPC、PPP等新模式不断推广使用,实际招标不再局限于施工图阶段,初步图纸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招标时,当前的定额体系常无法为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计价依据,建设单位又不得不以定额作为合同计价依据,引起工程定额错位使用问题。
1.6 公路工程与市政工程定额存在应用交叉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界限越来越模糊,城郊道路的设计既可能采用公路工程的标准,也可能采用市政工程的标准。工程造价必须依据建设标准,采用相应的定额进行编制。同一工程在不同计价体系下的工程费用差异较大,给从业者带来很大困扰,不利于造价的控制。
2 市政道路工程定额的改进与完善建议
2.1 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动态工程定额
2.1.1 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计价定额
结合市政道路项目工程特点,建立市政道路项目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工程定额中的人工费、机械费直接体现为费用形式,材料费则根据市场价格调整,具体如下:
(1)人工费:以当前定额中的人工价格为基准,由当地定额站部门,深入调研当地人工市场行情,测算工程定额人工费用与市场实际人工费用的偏差,上报省级定额站审批调整。
(2)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采购、消耗各类建筑材料所产生的费用,材料价格按市场实际价格调整。
(3)机械费:机械费是施工作业阶段所发生的施工设备、测试仪器使用费用。其中燃料动力费根据市场实际价格确定调整;燃料动力费以外的机械费根据省级定额管理部门的相关调整规定、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统一调整[4]。
2.1.2 建立定额动态调整机制
(1)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立完善的造价数据收集机制,深入调研人工费、机械费市场变化,并将市场造价信息数据调研情况上报定额管理部门,由定额管理部门定期发布人工费、机械费调整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定额动态调整机制。图1为与市场相适应的定额及其动态调整研究。
(2)定额编制阶段,需整理审校大量的定额基础数据,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无法有效保证定额基础数据的分析精度需求,也难以满足定额基础数据整体性分析要求;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符合定额基础数据整理、分析特点的信息平台,可为动态定额调整机制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加紧建立全国造价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材料、人工、机械费用的动态收集、更新,系统建成后,定额管理部门可依托该系统实现对工程定额的动态调整。
2.2 完善适用于不同设计深度、不同承发包模式的配套指标及定额
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特点、不同发包阶段的配套指标及定额服务需求,形成适用于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发包模式的配套指标及定额体系,适应ECP、PPP等新型建设模式的发展、运用,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健康发展,见表1。
2.3 工程定额作用亟须归位
(1)國有资产为主导的市政道路项目投资管控中,估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分别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计价依据,概预算定额服务阶段具体内容差异较大,原则上应该杜绝交叉使用,保证工程各阶段经济文件编制的准确性。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依据,这一阶段概算定额作为概算文件编制依据,概算编制的首要作用是控制项目整体投资规模;施工图阶段以施工图纸工程量为计算依据,这一阶段预算定额作为预算文件编制依据,施工图预算是项目竣工结算的控制上限;经批复通过的工程概算、可行性研究估算,分别是项目施工图预算、项目预算的最高上限。项目主管部门及项目参与各方,须树立全过程管理的意识,确保项目实施各阶段发生的工程费用均在相应阶段的经济文件指标以内,防止“三超”问题出现[5]。
(3)为从源头防止因定额错用,导致项目各方围绕定额产生造价争议,尚未建立概算定额、估算指标的省市,可根据地方市场实情,推动地方概算定额、估算指标编制,完善地方定额体系。
2.4 理清公路定额与市政定额的区别与联系
对公路定额和市政定额造价计价程序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对应的计价程序,见表2和表3。
(1)公路定额建安费由直接费、设备购置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税金和专项费用组成;而市政定额建安费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价差和税金组成。
(2)市政定额措施项目费分为施工技术措施费和施工组织措施费;施工技术措施费是可以量化的措施项目,比如模板、支架、场外运输等;而公路定额未单独计列。
(3)市政定额的规费、税金与公路定额基本相同。
(4)无论是公路定额还是市政定额,措施费、管理费、利润等均以定额价为基础进行取费。
3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定额对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手段。政府为主导的市政工程定额体系是项目各阶段经济文件编制的核心依据。为确保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经济控制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消除项目各方围绕工程定额产生的争议和经济纠纷,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符合定额基础数据的信息平台,建立定额动态调整机制,使工程定额更加贴近市场。为解决定额错位使用问题,适应新建设模式发展,各省市结合地方工程市场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工程项目需求的概算定额、估算指标,完善定额体系建设,从源头消除定额错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夏玲.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及案例分析[J]. 市政道路与汽运, 2022(2): 155-157.
[2]王昌. 市政道路工程概预算定额水平和人工单价测算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8): 228-229.
[3]朱树英, 王先伟. 工程定额的法律地位以及指导市场计价的操作性[N]. 建筑时报, 2015-03-12(15).
[4]张永成, 郭帅, 叶艳兵. 工程造价合同备案数据采集质量管理研究[C]//. 第二届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会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总承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2019: 310-313.
[5]李由. 市政道路工程定额与水利工程定额对比浅析[C]//. 中国西部地区市政道路学会2013年科技论文集, 2013: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