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软土路基波浪变形机理及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022-07-07王昕杰
王昕杰
摘要 软土工况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对地基的强度、刚度有较大的影响,软土地基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容易变形。某新修路段有软土地基,在施工场地采取了真空预压加固处理,工程完工后一段时间,路面产生了明显的波状沉降。基于此,文章以软土路基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波浪”沉降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力学分析,明确了路基“波浪”沉降特征与车辆荷载的相关性;根据软土路基“波浪”沉降变形的特征,提出软土路基上应用土工格栅进行加固,以控制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
关键词 软土地基;波浪变形;土工格栅;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13-0157-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负荷日益增加,道路的损坏问题也随之而来,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舒适性。软土路基沉降影响路基、路面的结构整体性,如:易引起路面开裂、凸起等病害[1]。该文通过建立路基的力學模型,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路基加固进行了优化与改进。
1 软土路基变形分析
(1)在软土路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控制路基变形非常关键,根据沉降发生的历史时间点,可以将路基沉降划分为瞬间沉降和累积沉降,其中累积沉降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次固结沉降和固结沉降[2]。同时,在软土路基上也会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形变,从而给路基带来永久的损坏。
(2)该工程的软土路基,虽然采取了真空预压加固法,但整体的承载力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运营需求,在完工之后,路基相继发生了“波浪”形沉降,最大峰值落点达到100 mm。
2 超软土道路地基波浪变形机理
(1)软土道路建成通车后,由于车辆荷载与路面层自身重量的耦合作用,导致软土路基产生“波浪”形沉降。
(2)当汽车在“波浪”形变的波峰或谷点时,相应的软土路基荷载响应如图1所示。
(3)在“波浪”形变路面选取特征点A、B、C、D、E,假定车辆行驶速率为v,车辆重度为G,车辆轮胎受路面反作用力Fn,车辆离心力f,车辆自重与路面法向夹角值θ。根据离心力计算公式,可得轮胎反作用力Fn计算公式。
(4)AB段与DE段车辆做近似圆周运动的离心力方向向上,由图1受力分析可得出路面反力为:
(5)BC段与CD段车辆离心力方向向下,因而路面反力为:
式中,m——车辆的质量;R——路面圆周曲线半径。
(6)结合式1、2和图1,可以看出,AB段的轮胎反作用比BC段小,在谷点处,车辆的冲击变形比峰值位置要大;从DE和CD段的反作用,也可验证出反作用力的结论。
(7)BC段:车辆通过B点到达C点,如式2所示,随着车速的提高,汽车的自重和道路的法向角θ逐渐减小,相应的轮胎反作用力Fn随之增大,在汽车行驶到“波形”段时,路面受到的影响最大,相应的塑性变形也较大。
(8)CD段:在车辆到达C处时,对应的瞬间速度最大;由式2可以看出,当车速下降时,汽车重量与路面法向角θ会逐渐增大,相应的轮胎反作用力Fn会随之下降,因此,在谷底时,路面的动态载荷最大,谷底处的残余变形最大。
(9)软土路基波浪形变机理:1)在道路建设初期,由于路面的非均匀沉降,使路面产生初始波形;2)初始缺陷和不同尺寸的车辆负载,使得路面的起伏程度持续加重[3]。
3 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从软土路基“波浪”沉降的变形机制可以看出,“波浪”的破坏应该以早期破坏为基础,并为今后的软土路基加固和修补指明了一个新的思路[4]。
3.1 软土路基加固常用方法
(1)换填法:软土路基采用换填法,可在原有路基上采用挖掘机对软土和淤泥进行清除,并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回填压实。
(2)抛石挤淤法: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通过石头的挤压作用,使软土路基得到强化处理。以石头代替淤泥是一种置换方法,它可以彻底地改善软土路基的特性,提高其稳定性;在合理的尺度下,一般选择5~40 cm的尺寸,并确保浸泡后的片石强度至少为20 MPa;在抛料时,首先利用大颗粒石头进行预挤压,然后由大型挖掘机和其他履带式机械进行碾压,保证其具有基本的稳定性。
(3)水泥搅拌桩法:
1)采用深搅拌器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将地基和混凝土中的泥土充分混合,从而在软土中产生粘接效应。再将其与周边软粘土混合,从而构成具有高强度的水泥搅拌桩;
2)水泥搅拌桩是一种较好的软土路基处理方式,在桩底2~4倍直径处,可使搅拌桩获得最大的轴向载荷,当桩长小于7 m时为水泥搅拌桩的最大轴向载荷。因而,在桩头以下2~4倍桩径处,桩体的轴力较大,提高了桩体的承载能力。
(4)其他处理方法:采用反压护道法、预应力管桩法、高压旋喷法等。反压护道法是指在道路两旁填筑较大的反压力和较厚的土层,以避免软土路基发生剪切与滑移的现象发生;高压旋喷桩是采用旋喷、定喷、摆喷三种方法对软土、沙土和淤泥质土进行加固。
3.2 分析选用的软土路基加固方案
(1)该工程使用周围的块石作为换填材料,在换填完毕后,其承载能力和变形相对较小;为了改善路面的承载力和降低路面沉降,可以将上部的荷载传递到下卧层。
(2)对软土路基的变形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议对软土路基应用土工格栅进行加固,以改善其承载力和变形刚度。通过实际应用证明,采用土工格栅加固后的软土地基,其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在软土路基上,由于采用了土工格栅的约束,其摩阻力有明显增大,土层间的抗剪性能力也有明显增大,并能有效地防止土的横向变形[5]。
(4)在路基和路面层之间增加土工格栅,可明显改善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抗变形刚度,防止裂缝现象的发生,降低路基、路面层的铺层厚度。
(5)增加土工格栅可以减弱土壤的剪切破坏,从而对软土路基的可塑性变形进行控制。
3.3 土工格栅加固超软土路基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为了论证土工格栅加固超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3.3.1 计算模型
(1)采用Abaqus软件对加增土工格栅的软土路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2)采用Membrane单元对不能进行变形的土工格栅进行模拟,以符合实际工程的要求。
(3)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对软土、砾岩层进行了数值模拟[6]。
(4)在土工格栅、软土间加入有限元计算,以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性。
(5)基于线弹性本构关系,模拟土工格栅。
3.3.2 计算参数
为获得精确的本构关系,并进一步改进有限元数值计算的精度,在施工现场进行了原状土的实验,其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3.3.3 荷载
有限元模型中,以平面载荷取代车辆载荷,以均匀载荷计算路基基础构件的自重[7]。
3.3.4 有限元计算结果
(1)模拟结果:
1)比较常规软土路基、加铺土工格栅软土路基时的应力与变形,以确定其土工格栅的加固效果[8];
2)图2所示为土工格栅的应力云图,而图3所示为一般的软土路基上的应力云图;
3)比较结果表明:在土工格栅的布置下,可以使载荷的分配方式得到最优,从而达到应力的扩展;应力等级会减小,证明了土工格栅的作用。
(2)位移模拟:图4、图5显示了两种情况下,在常规软土路基与增加土工格栅软土地基上,进行竖向位移的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路基垂直位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者之间的位移差大于25 mm,充分证明了土工布格栅对地基垂直位移的限制作用。
4 结论
为了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路面品质,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办法,以确保路面能够经受车辆的多次荷载和冲击,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营。通过对软土路基“波浪”形沉降的机理、加固工艺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在软弱路基条件下,路基初期的沉降缺陷是造成软土路基“波浪”形沉降的原因,在车辆的连续行驶下,“波浪”形沉降的峰值和谷差逐渐增大,最后造成路面开裂、凸起,严重影响路面的正常行驶[9-10]。
(2)从离心力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波浪”路面上各种特征点的荷载计算公式,利用此公式可以求出在波峰和波谷的冲击效应。
(3)利用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可以解决软土路基初期沉降的问题,从而从根源上对“波浪”形沉降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约束。
(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比较了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路基受力情况,并与常规软土路基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增设土工格栅可以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优化载荷形式,提高了路面的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立强, 闫澍旺, 徐余. 软土路基“波浪型”不均匀沉降及其机制分析[J]. 岩土力学, 2011(S1): 526-531.
[2]余昌平, 甄光磊, 王文杰. 软土路基沉降预测对项目成本影响的技术研究[J]. 公路, 2020(10): 35-39.
[3]郭在旭, 胡会星, 周和祥, 等. 上跨城市地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 路基工程, 2020(6): 162-166.
[4]王灏, 刘珍, 杨果林, 等. 高液限土半填半挖高边坡路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6): 190-195.
[5]骆永震, 许江波, 王元直, 等. 加筋泡沫轻质土路基施工过程应力变形模拟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5): 10379-10387.
[6]孙立强, 闫澍旺, 徐余. 软土路基“波浪型”不均匀沉降及其机制分析[J]. 岩土力学, 2011(S1): 526-531.
[7]馬登刚. 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特性及其预测方法探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4): 230-231.
[8]王亚涛, 何杰, 汤磊华, 等. 土工格栅加筋垫层工作特性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5(4): 15-19.
[9]李冰, 刘杰, 何杰, 等. 有无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2(2): 24-28.
[10]郑明强, 高建平. 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及控制标准分析[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