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为学生成长赋能

2022-07-07赵兵王正江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6期
关键词:南泥湾农耕模块

赵兵 王正江

谷城县茨河镇亚声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以著名革命烈士、中共谷城县委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李亚声的名字命名。学校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劳动赋能学生,在赓续红色基因中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为学校特色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新活力。

加强劳动文化建设,打造劳动教育实践阵地

茨河镇亚声中学以“赓续红色基因,加强劳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为抓手,以校安围网工程建设为契机,通过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沟修路、围挡护栏,设立农耕文化园,將闲置的30多亩荒山华丽“变身”为“南泥湾”农场,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实践阵地。“南泥湾”农场分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耕实物展示区、农耕实践体验区”三个项目区。

在“农耕文化展示区”,学校精心打造墙壁文化,颂扬劳动之美。师生漫步在“农耕文化展示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领悟南泥湾精神,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劳模的事迹,还可交流农耕种植技术,感悟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伟大。

“农耕实物展示区”陈列收集来的农家生产、生活的传统用具,如犁、锄、耙、镰刀、扁担、箩筐、木锯、木工刨、吊线斗、石磨、蓑衣、碓窝等,为青少年深入了解农业发展进程,了解传统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学习平台,拓展其对农耕文化的认知。

在“农耕实践体验区”,学校将“南泥湾”农场进行责任划分,教师劳动基地以教导一团、教导二团等形式命名,学生劳动基地以七连一班、七连二班等形式命名,将责任田分配给各年级、班级的师生,学生在实践区进行时令蔬菜种植,学会种、养、收、食、储等技能。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劳动赋能学生成长

学校秉承“五育”并举新时代教育理念,利用“南泥湾”农场,全力构建“123”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模块式架构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1”即设立劳动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为切实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将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前后的一周设为劳动周。在劳动周,学生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致敬最美劳动者;师生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瓜点豆,种植时令蔬菜,发现校园最美劳动者;走进美丽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参观中国人民空军驻茨河第5713工厂航空展览馆,了解我国空军发展史,学习大国工匠精神。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丰沛的劳动情感、了解充足的劳动知识、掌握适切的劳动技能、锻炼强健的劳动体魄等,达到以劳动培育理想、以劳动发展本领、以劳动历练担当的目的。

“2”即“两节课”。每月开展1次以突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劳动技能”等为主题的班会课;每周一节劳动体验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内容上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

“3”即“三大模块”。学校以“日常生活模块、传统手工艺模块和蔬菜种植模块”进行项目式教学。

“日常生活模块”以自主管理涵养品德,包括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学生美好的一天从打扫卫生开始。起床、洗脸、刷牙、叠被、整理内务、到班级卫生区打扫卫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要学会拖地、削水果皮、淘米、洗菜、做饭、炒菜、洗衣、清洗小家电等,使学生在劳动中历练担当,在劳动中学会与环境、与他人、与自己相处。

“传统手工艺模块”以实地参观感悟工匠精神。茨河豆腐和茨河腐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茨河镇被誉为“鄂西北腐乳第一镇”。在每学年劳动周中,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豆制品加工厂参观其制作工艺和流程。在豆腐坊里,学生目睹泡豆、磨浆、沥浆、煮浆、点浆、加压成型等豆腐制作方法和流程;在腐乳生产车间,学生了解腐乳的做法:将豆腐切为均匀方块后,放入簸箕晾干,进行自然发酵,生长毛霉菌后,将发酵完成的豆腐块沾满由花椒、胡椒、辣椒等30多种佐料组成的调料,放入玻璃瓶,淋上小磨油后密封包装进行二次发酵,待完全入味后打标出厂,上市销售。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蔬菜种植模块”以亲身体验提升能力。学校将“南泥湾”农场分给各班,供师生种植时令蔬菜。农场就是课堂,种植也是作业。各班级领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播种、观察、记录、管理、收获等实践活动,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迁移问题的能力。在翻地、除草、浇水、施肥、起沟等劳动过程中磨炼其意志,野蛮其体魄;生活即教育,在收获季节,学生把劳动成果如蚕豆、花生、蒜苗、南瓜、冬瓜等以市场价卖给学校食堂,所得收入由各班班委会管理,用于班级活动、奖励、资助等。同时,学校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将劳动成果变成美味的菜肴,品尝自己种植和采收的食物,滋味是不同的。学生在品尝自己劳动果实的同时,真正体会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使劳动教育“活”起来

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采用“一单一表三评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单”即学生劳动任务清单,由家务劳动任务清单、学校劳动任务清单、社会劳动任务清单组成。家务劳动清单每2周安排1次,内容有结合时令学种蔬菜、帮助父母买菜学做佳肴、对照说明清洁小家电等,多种形式的劳动任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更让学生懂得感恩。此清单由家长给予定性评价。学校劳动任务清单每周推出1次,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己班级的“一亩三分地”里记录、观察挖地、选种、育苗、除草、施肥等,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此清单由班主任给予定性评价。社会劳动清单一学年安排1次,内容主要是走进手工作坊,了解本地土特产的制作工艺,走进美丽乡村感受生态魅力,走进工厂感悟大国工匠精神。此清单由学校给予定性评价。

“一表”即“学生劳动教育评价表”。评价表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其中,学生自我评价10分,小组评价30分、教师评价30分、家长评价30分。大于等于80分为优秀,小于80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是学校评选年度“劳动之星”的重要依据。

“三评比”即“劳动小能手”“劳动之星”和“劳动基地”评比。根据“学生劳动任务清单”每月评选表扬一批“劳动小能手”;根据“学生劳动教育评价表”每学期评选表扬一批“劳动之星”;“劳动基地”评选是根据基地评比细则,每学年评比1次,种植前准备30分,种植中管理30分,劳动成果收获40分。90分以上的班级授予“示范劳动基地”称号,80分以上的班级授予“优胜劳动基地”称号。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南泥湾农耕模块
走进南泥湾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农耕感怀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