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进校园 薪火代代传

2022-07-07黄名凤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6期
关键词:进校园中华课程体系

黄名凤

“楠管表演时,非常注重神态和情感的表达,比如正视、斜眼、圆眼、瞪眼、皱眉……”枝江楠管艺人、湖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和春定期在枝江市问安小学指导学生学习楠管艺术。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透露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传统文化的滋养也正改变着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

枝江楠管发源于风靡江汉平原一带的沔阳渔鼓,由清末董市(今枝江市董市镇)富绅张金山所创,如今已成为深受枝江人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2007年,枝江楠管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枝江市问安小学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谋求特色发展,将这一本土非遗文化带进校园。

了解本土优秀文化,与非遗亲密接触。学校凭借浓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一方面组织力量深入挖掘,收集整理本地楠管曲目,将其引入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当地文化部门,寻求专业支持,争取专家每月到校指导,争取相关部门每学期到校举办“非遗”展示会,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打通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最后一公里”。枝江楠管的引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传统文化进课堂,赋能学生成长。“乡村从不缺乏天才,缺的是照耀到天才头上的那一束光!这一束光就是支撑孩子们成长的课程体系。”如何打造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又一项重要课题。学校在文化学者与教研专家的指导下,建立起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将楠管以及蝶舞、莲湘舞等枝江本土艺术纳入其中。学校开发《枝江楠管》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系统学习。校内成立了17个兴趣社团,覆盖楠管、舞蹈、泥塑、剪纸等方面,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又为其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平台。

授业需有良师。学校聘请本地民间艺术家担任校本课程指导教师,同时培养了10余名兼职教师,从而打造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各层次搭配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打造一批小传人,让文化之火在乡村流动。学校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重大使命,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小传人。王皓楠自9岁起便与楠管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杨和春、余远国等前辈的指导下,这位“00后”楠管小传人先后创作了《扶贫不宜扶懒》《生态小公民》等5个节目,用传统艺术演绎新时代主旋律。学校定期组织小传人们开展公益演出,让民间艺术走出校园,在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空間的同时,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学校自主编排的舞蹈节目《枝江蝶舞》在第三届湖北省中小学校“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展演活动闭幕式上演出。

多年来,学校用一次次的改革探索与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办学实践中,为乡村孩子的未来打下鲜明的底色,为他们的成长构筑了一座闪亮的灯塔。学校先后荣获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湖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等称号。

责任编辑/王秉乾69CC1333-7529-403B-A846-C8E9968F7CF8

猜你喜欢

进校园中华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