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特征研究及其社会环境和谐性建设路径
2022-07-06李明
李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剩女”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一群体引发人们关注。本文描述了“剩女”存在的特征,分析了“剩女”产生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的束缚、高等教育的普及、文化多元化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进而提出正确的解决途径,建议政府方面应该扩大宣传教育、加强女性法律保护、扩大择偶半径以及提高女性经济地位;个人角度应该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加强社会交往和建立正确择偶观;以及要求大众媒体建立正确的舆论方向。
关键词:择偶梯度;男高女低;剩女
一、背景
作为近些年来引发热议的话题,“剩女”泛指那些在一线城市,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自身综合素质很高但是不到三十岁甚者年过三十还没有步入婚姻的女性。虽然“剩女”现象还没有形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但任其发展下去早晚会对道德传统、婚姻司法和社保提出严格的挑战。“剩女”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社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政府大力宣传普及男女平等的优秀思想的同时极力摒弃重男轻女的糟粕思想,使新中国女性有一个极其良好的的受教育环境和一个较为平等的工作环境,在这种条件下造就了一批高收入、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女性,她们拥有独立的性格,并不像是传统社会女性那般依附男性生存,相反的是她们像男性一样在职场上打拼,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剩女”的特征
(一)“剩女”的区域分布特征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等地的未婚人口中,女性的数量比都在30%-55%左右。《海峡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北京已经成为了世界之最,大龄未婚女性的数量至少是80万。珠三角的深圳和广州的男女比例为1:7,由此可知“剩女”问题在中国一线地区比较严重。
(二)“剩女”的职业分布特征
“剩女”不仅在地域分布上有特点,在职业分布上也有特点,根据调查,发现许多行业虽然经济收入高,但是单身几率也大。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中“剩女”比例最大的职业是装饰类,第二是金融财会类,紧随其后的是美容美发、新闻传媒类、医药健康类、市场营销类等,而公务员和教师的占比却是最少的。
(三)“剩女”的学历分布特征
2010年团市委、北京青联联合举办青年交友联谊发布会,发布了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高学历女性多于男性,男性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到37%,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到29%。而女性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到48%,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则占到36%。尽管如此,在“剩女”群体的学历分布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本科,其次是研究生,最后是博士,专科和高中学历的“剩女”几乎没有。
三、“剩女”问题的多维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其一就是择偶梯度效应。现实生活中,城市中打拼的女性不仅工作好,学历学识方面也丝毫不输男性。在人们的普遍价值观中都倾向于男优女劣,地位上的男高女低,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单身女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在婚姻问题上,男性偏向于找社会经济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而女性偏向于找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做配偶,最终形成择偶梯度。而这种男优女劣的不平等的婚姻模式,致使婚姻市场上呈现出人为的“选择性”的比例失调。在这种择偶梯度中,处于男性下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男性和处于女性上层的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女性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他们的择偶范围很小,因而形成择偶困难。
其二是男权主义的普遍存在,毫无疑问,父权制结构的危害仍然存在,最简单的是制度上的问题,政府虽然在近些年开始推广实施男性产假制度,但是却丝毫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很多男性也不以为然,并没有意识到男性产假制度的意义何在。事实上,男性产假制度的缺失相当于完全地和先天地对妇女征收生育成本,而這就是造成了就业市场对女性歧视的最重要的原因,女性通过不婚来避免承担风险。
(二)高等教育的普及
数据显示有更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而对于女性来讲,教育的意义是培养女性的自信与独立,而不仅仅为她们创造了工作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念下的家庭模式,她们心中的完美的家庭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庭事务,而渴望和男性一样参与社会工作,创造自己的价值。“剩女”之所以处于这种危险境地便是男女双方博弈的后果,男性主导的传统婚姻倾向和新时代女性婚姻倾向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会导致两性之间的紧张甚至冲突。高等教育不断向女性传授知识,使女性观念不断更新进步,她们不再把爱情和婚姻看做人生的方向,转而寻找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努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们或者不婚或者丁克,不再孤注一掷只是相夫教子。
(三)文化多元化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对人们的内在价值、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中国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顺利发展,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挑战,而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重要环节更是首当其冲。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不婚主义的影响,中国女性开始追求独立自强,支持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光发热,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她们有自由权的意识,认为自己的私生活神圣不可侵犯。很多女性在自立和自足的状态下成为不婚主义者。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婚主义”盛行,剩男剩女普遍存在,很多的异性关系止步于恋人关系,而不是一纸婚约限制的夫妻关系,这是国民个人思想的提高,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四、“剩女”比例上升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首先,“剩女”比例上升意味着高标准的生育健康服务系统,当代社会的物质生产不断挖掘并以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为目的,创作出了更为多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得到体制的通行证后,在每一个领域都畅通无阻。因此带有避孕、节育功能的药物和器具生产逐渐盛行开来。原本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逐渐演变成单纯的满足生理需求,这类观念逐渐被青年男女放大并且走向了社会深处。在西方社会,大龄剩女、同性恋、未婚同居和不婚主义者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宽容,而在中国,传统婚恋观和现代性的碰撞使青年男女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而有一些青年受现代性的影响,也出现了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艾滋病和其他性疾病的传播问题。
其次,“剩女”标签性影响呈现低龄化趋势,会给未婚女性造成压力。当大众媒体经常使用“剩女”并且对其评价的同时会对单身女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不仅对没有婚恋的女性产生了标签效应,也使得“剩女”出现低年龄倾向,对未婚女性产生无形压力,甚至会导致适龄未婚女性的自我认同危机。
(二)积极影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剩女”数量的上升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学术知识的青年男女,基本以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和愿望为个人第一目标。在选择配偶时,男性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婚姻伦理和生育,而女性更不愿意只是搭伙过日子,男人和女人都有追求婚姻质量的强烈愿望,这种宁缺毋滥的观念必定会造成择偶条件的严苛,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五、积极实现“剩女”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一)政府角度
首先应该扩大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利用国家宣传的优势,做好国家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打破传统的婚姻梯度选择观念,转变人们对婚姻观中固有的“男优女劣”的观念,提高女性的理性意识,真正的提高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地位,提高对大龄剩女的宽容度。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有关对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使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成为一种良好的作风和习惯,切实保护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提高“剩女”对婚姻的安全感。
其次政府应协调城乡发展,扩大择偶半径。针对传统择偶梯度效应下产生的农村多剩男和城市多剩女的不协调局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投入,进而缩短城乡差异与农村男性和城市女性的差距。同时,应放宽户籍制度的限制,鼓励农村优秀男性进城创业,为城市适龄未婚女青年的择偶提供更多的选择。
最后政府應从经济上实质性改变女性的地位,在当今社会舆论导向下,女性被强行加入“生育价值”的歧视性角色标签。经济学认为这种歧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女性在分工体系中的劣势地位,才致使社会体系对女性的歧视。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女性群体积极地争取,踊跃的加入分工体系,累计社会资源,不断成为社会经济产出的主体,掌握自身的独立话语权。同时积极承担和男性同等的社会责任,还需要来自于政策方面的适配,至少需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分担一部分生育成本和养育责任给男性,最直接的就是男性产假制度,需要确保男性为养育家庭承担责任。这样就可以减少女性在就业中因为生育问题所遭到的歧视现状。而这个政策的本质就是解放女性在经济分工上的制约。当然,为了保证实践,妇女需要在政策出台后为稳定的经济产出做出贡献,以确保政府和企业能够通过政策运行。
(二)大众媒体角度
学者Leta Hong Fincher于2014年在其作品《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中直截了当的指出“剩女勾问题画出对女性的歧视和对中国讲结构的经济、政治和发展的更广泛的 问题”并且其认为“剩女”这一词语的出现本身就是错误的。事实上,整个国家的舆论对大龄未婚女性的态度非常不好,要知道对于中国大部分大龄未婚女性来说,“剩是选择,不是问题,优秀与否是价值判断,和是否找得到对象没有关系”,而媒体却大肆渲染“剩女”对社会的危害,对女性施加婚姻压力。部分媒体将关注重点放在女性身上,单身女性会因自己的困境而受到指责,被指责为过于变幻无常,过于物质化,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对婚姻的期望通常不现实。而作为国家舆论导向的媒体,更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女性的个人婚姻选择,这种刻板印象对女性在社会上的发展非常不利。一个方向正确的媒体报道应该涉及女性正面的特质和多元的社会身份。
六、总结
其实“剩女”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愈来愈多的人不愿意依照别人的想法去生活,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者独自顶住了社会舆论压力。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单身的人反而能轻松快乐地活出自己,自由且潇洒。或许从老一辈或者男性的眼中,“剩女”存在无疑是失败的。为什么一定要用婚姻当做指标来判断一个女人的成功与否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无论如何,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日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