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高考作文满分,但感到很羞耻

2022-07-06罗婞

北方人(B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套路词语

罗婞

我2012年参加江西高考,作文满分。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年夏天查分时的场景。一大早,我就拨打了查分热线,估计人数太多,刚开始一直占线。到了九点半的时候,我听到了自己的分数:618分,语文140分、英语142分、数学127分。

总分和我平时成绩差不多,没有意外。但语文“140分”冲击到我了。我语文确实不错,但这是我从来没考过的高分。考后第二天我们就发了参考答案,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大概哪里丢分。140分意味着我高考作文最多只扣了一两分。

我心跳得很快,手指颤抖地按下数字键,继续查询小分。电话那头的机器女声平淡地说,“作文,50分”——江西省大作文满分是50分,我是当年的高考作文满分得主之一。

老师和家人比我更激动,我刚挂电话,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先后来电。“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从来没见过语文上140的,也没有作文得满分的。”这是语文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后来常常对别人重复的一句话。

这些年来,我很少主动提及这件事。最开始,我只告诉关系亲近的朋友,后来干脆缄口不提,全因我从未感到骄傲;相反,甚至有些羞耻。

就像游戏上分一样

我从未感到骄傲的原因很简单:我不认为高考作文满分是“有才华”的表现,至少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数是怎么得来的——利用规则,讨好评卷老师。

以前,我自认为是个“与众不同,且文思涌动”的人。现在看来,不过是因为家境不错,在十八线城市,比同龄人游历过更多地方,早早接触了互联网和多元信息,想买什么书就买。

我的写作始终以自我表达为中心。喜欢诗歌的时候,词语破碎,迷恋文字读起来那种“叮叮咚咚”的节奏感;喜欢纪实文学的时候,故作深沉地模仿,这在成年人眼里,确实幼稚。

从初中开始,语文老师都不太喜欢我,尽管偶尔会夸赞我书读得多,文笔成熟,但从分数看来,有高有低,并不稳定。

这个情况的改变始于我第一次高考失利。从决定复读那一刻起,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数。

分数写在规则里。我以前执拗地认为,学习的喜悦在于获得新知,应该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但现实就是这么残忍:没有人会为你的过程打分。对我来说,高考变成了一场上分游戏,一切必须围绕得分展开。

作文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我的数学不好,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130多分,题目难的话,可能只有110分了。所以,我必须“扬长避短”,作文,也许可以成为我的秘密武器。

我尝试过很多种文体、写法,反复研读过很多高考满分作文,最终发现最好得分的是议论文——也就是大家群嘲的“八股文”。分数能稳定在42到45分左右,但突破很难。一些得分点也明晰起来,比如,引用的案例要丰富,适当加入罕见的成语和生僻词语,但不能用多,不然反而扣分。

真正让我心中有一张明确得分表的是一位人大附中的名师。当时,网课刚开始流行,我妈给我买了一套,假期时候听。

这位老师从评卷人角度出发,把作文评分标准量化得更加清楚了。我的记忆或许不是完全准确。他说,评卷人从四个维度看一篇作文:文笔、结构、逻辑以及深度。这四个维度不需要都达到,只要能把其中一个做到极致,其他几个维度没有明显缺陷,表现中上,基本就能得高分甚至满分。

这个“套路”解析让我豁然开朗,也成了我得分实验的指导。

2012年江西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是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20分钟就完成了学生生涯中最后的这篇作文。

自古套路得人心

我到底写了什么?

在得知自己满分后,我几次努力回忆文章内容,总是失败。但我却清晰地记得自己击中了哪些得分点:首段第一句话就点出文章中心,“人应当知足,寻求内心的平静”,后面跟着一大串排比句,夹杂着引用的古诗词和名人名言。接下来的段落,是并列递进关系,每一段都是论点加案例式,论点一段比一段“深入”,从浅显的日常大道理,最后直击“与自我和解,寻求内心平静”,首尾呼应。

我后来还尝试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满分作文。可以负责地说,网络上流传的“满分作文范例”,90%都是假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当然,也有真实的,每年全国总有那么几篇全文放出来引起很大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这些作文我都看了。直到现在,我都能像“拆弹”一样,几分钟内找出所有得分点。

作为套路党,只要是市面上有的真滿分作文,我都拆解过无数次。我印象最深的是,福建省2011年的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我第一次读到时有惊艳之感,觉得标题太独特了,过目不忘。该文以法国作家纪德的金句开头,整体语言流畅,素材丰富,一千字的文章里引用了14个名人的名言或者事例,有常见的袁隆平、爱因斯坦、梵高、贝多芬,也有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的桑塔格,还有那时最红的乔布斯。在当时的我眼中,这篇文章全是“人物案例、引用名人名言、并列递进”这样的得分点。

现在,27岁的我再读这篇作文,脑海里剩下的只有疑惑:作文标题,是不是有语病?为什么车轱辘话要来回说?

在网络上热议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我也拜读了。有文言文,有舶来词,总之,在我眼里还是套路。我说它是套路,因为我也这么干过。我的摘录本上满是这类生僻词,很多我已经忘记怎么读——因为口语中根本不会使用。但我会写、会用,并且牢记着一个原则:这类词语,一篇文章中使用绝对不要超过10个。

(摘自2021年第20期《视野》)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套路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找词语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