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独居生活志
2022-07-06郭盼盼
郭盼盼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独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随着年轻人独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一人居”,独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2.4亿单身人口,其中7000多万人独居,到2021年预计将有近1亿人独居。独居的年轻人大部分有房或整租房屋,异乡工作、单身、享受自由和清净是独居的主要原因。
在外界看来,独居往往和孤独、孤僻、拒绝社交等相关,甚至被调侃为“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网购、五谷不分”。而身处其中的年轻人,却对独居生活有着各自的感悟。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对于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并没有那么容易,租房往往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蒋蒋在上海已经生活四年多,搬了两次家。一年前,她租了一套朝南带阳台的老式公房,一人一猫过着独居生活。
虽然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但也没磨灭年轻人享受生活的热情。蒋蒋就非常热爱生活,她在租下房子后,首先做的就是爆改出租屋。
因为房子内部老旧,家具破损,窗户和墙上都是污垢,得到房东允许后,她决定将房子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扔掉旧家具置办新物件,请清洗师傅大扫除,置办精致漂亮的家居用品……一顿收拾过后,整个房子焕然一新,变得简洁、舒适而温馨。
她准备了白色、深色、米色三套色系的床品来回换着用,还养了一些花花草草点缀房间,很有生活气息。她也会经常换一换家具的位置,让生活有新鲜感。
一年来,蒋蒋和自己的猫咪过着简单又温馨的小日子,时常宅在家看书、学习,享受一人一猫独处的美好。她也喜欢寻求新奇的事物,时常探家居店、分享潮流物品、拍下城市里的美好瞬间。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她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你感觉幸福的就是对的。”
“北漂”的小北也是租房独居的一员。2020年疫情期间,他度过了一段在家隔离的日子,合租的糟心事一下子被放大。他决定去整租一套房子,开始独居生活。
如今,在40平方米的空间里,他购置了新厨具、书架,还买了一些健身器材,精心布置了一番,虽不美观但十分整洁。每次回到小屋里他都感到无比放松。有了独立空间,他也有了更多时间消化工作压力和消极情绪。目前,他正在备考专业证书,努力让自己升值。
“我在阳台养了100多盆植物”
“每天下班回到家,是我最放松的时候。”蔡谜是一位独居90后,独居时间已超过十年。从异地求學到步入职场,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租房独居。
2018年,从上海回到海南老家后,他在工作地附近购置了一套48平方米的开间。去年,他终于不用反复搬家,不用再看房东脸色,告别了逼仄的租房日子,开始了“一人居”的自在生活。
在蔡谜的家里,有个15平方米的大阳台,里面摆着几十种百余盆花草,那是他精心打造的“空中花园”。每天回到家,他就查看哪些植物发生了新变化,哪些需要浇水施肥,美好的瞬间也会用相机记录下来。这里是他的身心栖所。
蔡谜的房子在海口新埠岛碧桂园中央半岛,北临琼州海峡,西面隔江相望的是海甸岛,南面是内海湾区,东面则是南渡江出海口,自然风光优美,是海口可观赏日出日落景观的滨海社区,而这个阳台更是将美景尽收入内。
在购房之初,他就相中了这个“风景独好”的大阳台,计划着在阳台上打造一番绿植小天地。搬进去后,他就行动了起来。一开始他什么也不懂,就在工作之余查资料,一点点探索植物习性,周末几乎泡在花卉市场,甚至和花卉老板成了朋友,他也会特意飞到西双版纳、昆明的花市跟商家讨经验。
虽然也“养死”过不少植物,但因为热爱,他耐心摸索,就这样从无到有,从一盆到百盆,小花园成型了,也让独居生活充满了生机。“春天什么样,夏天又是什么样,秋天桂花开了,冬天叶子掉了,来年春天又是崭新的样子。”他说,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花花草草的变化,越养越喜欢。最近,蔡谜养护的萨利安海宇叶子长到了一米长,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他在阳台上还开辟了一块休闲区,时不时邀上三五好友喝茶叙旧。“吹着江风,闻着花香,聊着旧事,听着朋友们对花园的赞美,我觉得这就是美好生活的样子。”蔡谜说。
蔡谜是个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奇事物的阳光男生,除了养绿植,他还喜欢摄影、旅游、烹饪。他说自己不拒绝社交,但相比于无效社交,如今他更喜欢让自己静下来思考,专注于做喜欢的事。
“因为独居,反倒真的开始热爱生活,喜欢在周末研究新菜谱,喜欢给家里买花花草草和好看的家居用品,在家听歌可以外放,想和谁聊天就打电话到半夜……”他说,自由、自在、充实,是他爱上独居的原因。
如今,除了工作,他的生活被各种兴趣爱好填得满满的,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蔡谜喜欢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拍下来分享。身边朋友常说,他能发现日常中被忽略的美,也会因为看到他的分享而感到生活可爱。
独居的日子里,蔡谜也收获了很多小温暖。有时蔡谜外出,有些花草需要照顾,他就拜托给物业管家帮着浇水施肥。“我把家里钥匙留给了物业管家,他们也很乐意帮我照顾花花草草,就像好朋友一样。节假日小区物业还会举办观影、包粽子等社区活动,独居生活偶尔也很热闹”。
她的“小窝”成了朋友的“树洞”
女孩子都幻想拥有自己的衣帽间,2020年,菲菲就搬进了带衣帽间的新家。
那一年,她30岁,已经工作八年多。她一直努力赚钱,从租住最便宜的单间到合租,到整租,再到如今在兰州拥有了自己的家。
工作中,菲菲经常加班或出差,独处时间很少,她非常珍惜独居的日子。工作中,她是精致优雅、面面俱到的职场人,回到家她只想从快节奏中抽离出来,自我调节。
菲菲调节自己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慢下来。在买房之初,菲菲就看中了碧桂园这个小区带院子的户型,果断入手。搬进来后,她就着手翻土、播种、盖塑料薄膜……把小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种满了草莓、西红柿、黄瓜、花等,看着它们慢慢发芽、开花、结果,也让她感受到岁月静好。
她的独居生活很“田园风”,她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养生派”。每当摘下自己种的蔬果,她都很有成就感,会给自己做一顿健康美味的饭菜。
休息日,她经常约朋友小聚。她觉得,对独居的人来说朋友非常重要。受朋友影响,她爱上了喝茶,她喜欢跑步,也影响着朋友一起“打卡”。菲菲还特意留了一间招待朋友的客房,不知不觉间她的“小窝”也成了闺蜜寻求安慰的港湾。
这几年,菲菲不少朋友陆续结婚生子,工作和生活有时难免一地鸡毛,她们没办法和父母甚至和丈夫倾诉,就会来到菲菲家里,为生活暂时按下“暂停键”。前不久,一位朋友还特地从外地坐了五六个小时动车过来找她谈心。
“她们压力太大了,也希望有这样一个自己的空间。”听了太多故事,菲菲更加珍惜当下的独居生活。“一旦进入婚姻,就很难再回到独居状态。”她说。
菲菲不是独身主义者,她有能力保障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希望找到精神层面契合的另一半。世俗对年龄的看法已经越来越不能左右女性的婚恋观,就像菲菲,宁可等待也不将就。菲菲会花时间探索新鲜事物,她说现在正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时候。
菲菲很喜歡健身,她家所在的这个小区位置很好,出门就是体育公园,有专业跑道,环境也很优美,她一有时间就会去跑步。她也喜欢书法,她的家里没有餐桌,而是摆放了一张长桌,既能练书法、煮饭烹茶,也能当办公桌,整个家里完全按照自己喜欢的状态设计。
对女性来说,独居最重要的是安全。在买房时,菲菲就着重考虑。她说,住在一楼相对来说不安全,但整个小区每个院都设置了物业管家,进楼栋都要刷卡,晚上也有巡检很安心,有时加班到晚上一两点回到小区,都会看到保安在地库巡逻。
独居的日子是菲菲暂时脱离外在压力的日子,每当回到家,她可以面对真实的自己,回归本心,回归生活。
“独居是独立的开始”
Kelly最近比较忙,忙着总结收尾这一年的工作,忙着做明年的计划。但这一年最让她值得回顾总结的,还有生活里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始了她自己的独立生活。
1996年出生的Kelly是广东韶关人,直到大学毕业后工作,她都一直没离开这座城市,也没离开父母亲人。大学期间她经常回家住,工作后的前两年也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长大,渴望能独立生活。工作后,她发现自己和父母的生活习惯差异越来越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无法重叠在父母的生活圈子里,她需要独立生活。于是她提出外出租房的想法,最后综合考虑下,父母出了首付,决定让她供房。
就这样,今年年初,Kelly搬进了新家。虽距离父母家不远,但她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和爸妈住会有依赖感,如今没有人管束,我反而能更合理地安排时间、规划生活,独居是独立的开始。”她说。
她满心欢喜地置办家居,每购置一件物品都会拍照记录。因为要还房贷,她学着每个月做开销规划。一开始,父母很担心她没法照顾好自己,Kelly则用实际行动向父母展示了独居能力。
Kelly非常热爱生活,也懂得想方设法享受生活。她会花很长时间研究美食,每个周末去采购食材,认认真真考虑吃什么,烧烤、饼干、螺蛳粉……如今已信手拈来。
国庆节假期时,亲戚们都回到了老家,Kelly邀请他们来“小窝”做客。她和妈妈一起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看到她把生活过得井然有序,家人们也很放心。
独居,让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阳光照亮房间,格外温暖舒适,窗外景色优美,绿树鲜花,泳池里波纹荡漾,老人孩子慢慢散步。Kelly说,自己对生活质量没有那么高要求,就像现在这样简单舒适就好。
因为房间客厅比较大,她买了一台投影仪,既能看电影也能跟着视频健身。在当地,大家对这个小区的配套环境很认可,她的朋友也在这个小区买了房,她经常邀请朋友来家中小聚。最近,她还打算邀请父母过来,做一顿刚学会的鸡爪鸡翅煲。
她说,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也很知足。
独居不是独活
在这些年轻人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独居的正向性,他们渴望向内探索,渴望寻找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而非消极逃避现实。当下年轻人追崇的独居,多数还是希望让自己能够在快节奏中慢下来,对话自己、梳理自己,充分去做自己。
从他们的故事里也能看出,独居是一种能力,需要在保持自己和社会关系平衡的前提下,充分享受一个人生活的个中滋味。同时,独居也是一种选择,但无论是选择哪一种居住方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内人物均为化名)
(摘自2021年第46期《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