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比“角色”更传奇的一生
2022-07-06余音
余音
地下党员、话剧艺术家、人们心中的“姜子牙”,这三个跨度极大的“角色”,由同一个人扮演:年少热血,他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懈努力;青年到中年精进,他为新中国话剧事业贡献力量;人到老年,荣誉加身时,他幽默地说:“我要养两只狗,一只叫大师,一只叫泰斗,以后谁这么称呼我,我就告诉他们,‘大师‘泰斗在这儿呢!”
2021年6月,蓝天野作为唯一一名演艺界代表,接受中共中央授予的“七一勋章”,这位一生为了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老艺术家神采奕奕,白发之下,一颗年轻的心永远跳动。
01.地下党员王润森
今年95岁的蓝天野,永远记得一个特别的日子:1945年9月23日。这一天,是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子。这个决定,让蓝天野的一生从此脱离了预设的轨道。
让我们把时间的针脚再往前拨一些。少年的蓝天野,那时还叫王润森,很爱听京戏,也跟着一板一眼地唱过,但他觉得自己天资有限,很快把热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画画。
因为想做一名真正的画家,中学毕业后,他考进了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王润森家住西边,而学校在东边,两地之间的公交车经常要等上一个多小时,他索性每天步行十多里地到学校,在画室里一待就是一天。
学画期间,王润森离家多年的三姐王蕴华(化名石梅)忽然回来了。石梅早年加入共产党,后来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工作,此次回来的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
当时的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正如所有意气风发、渴望改变社会的年轻人一样,王润森被抗战胜利的曙光激励着,希望能为国家的战后恢复工作做些什么。石梅看到了弟弟心中燃烧的火焰,开始秘密发展王润森入党。
在三姐的影响下,王润森很快开始了革命工作。最初,他只是简单协助石梅进行党的宣传工作。上级党组织交给石梅一部短波收音机,可以收听来自解放区的最新消息。每天晚上,石梅会秘密组装短波收音机,再把电台里播放的最新消息记录下来。王润森会把这些内容刻成蜡板,印刷成宣传简报,再由石梅出去散发。
后来,逐渐成熟的王润森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那时北平西郊的西山地区已是解放区,蓝天野每天会骑着自行车,带着解放区需要的物资、文件等,在事先约好的地点和解放区的同志见面,对方也会将需要转交国统区的信息或物资让蓝天野带回。
回忆起那段经历,王润森表示从未考虑过身份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只是一门心思地想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困难和危险的考验让他的信仰更为坚定,经石梅多次向上级汇报,最终经党组织研究批准,18岁的王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之前,王润森曾和话剧有过短暂的交集。他是沙龍剧社的一员,偶尔会参加剧社里的排练,在里面“打打酱油”。
参加革命后,王润森发现,当时剧社上演的很多话剧,都是具有新思想的剧目,同学们渴望进步、拥抱新思想,他便顺势在剧社中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共产党员。
1946年初,根据上级指示,王润森的姐夫石岚也回到北平,成立“北平剧联”,和王润森一起以“祖国剧团”的名义开展革命活动。比起绘画,话剧可以直面更多观众,让更多人直接受到新思想的洗礼。曾有观众看完王润森他们的话剧后,到后台对演员说:“看完你们的戏,我知道为什么要闹革命了。”这样的话语,让王润森充满了动力,为了革命需要,他渐渐把重心放在了话剧上。
02.话剧演员蓝天野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王润森所在的爱国剧团转移至解放区。来到解放区的当天,接待他们的人说:“现在进了解放区,为了你们的亲戚朋友不受牵连、影响,每个人都要改名字,现在就改。”
王润森看着解放区的蓝天,一个名字从脑海里冒出:“我以后就叫蓝天野。”从此,解放区多了一个文工团的活跃分子——蓝天野。
1949年2月,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城。22岁的蓝天野在天安门金水桥前观礼,兴奋地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解放军入城真是气势雄壮、热烈……北平全城沸腾,老百姓欢欣鼓舞,很多上前去慰问解放军战士。”随着大军进城,蓝天野所在的文工团也开始积极排演节目,宣传党的城市政策。
1952年,蓝天野正式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人艺”)工作,成为人艺建院后的第一批主要演员。
那一年他25岁,“标准的青年演员,对未来满怀憧憬”。时任人艺院长的曹禺、副院长焦菊隐等都提出:“要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办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话剧院。”
在人艺的排练场里,贴着“戏比天大”四个大字。蓝天野一直记在心里,时时刻刻为“一出好戏”服务。他觉得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更要下苦功夫,为了贴近饰演的人物角色,蓝天野想了很多办法体验生活。演农民,他就白天演出,晚上下地割麦子;演纨绔子弟,他就到市场上请教别人怎么握鸽子。
1958年,人艺大戏《茶馆》开拍。导演让他演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秦二爷”,可他完全想象不出秦二爷这个新兴资本家该是什么样的形象。他反复琢磨,与演庞太监的童超一起,设计了一出《斗鹌鹑》:两人争买一只名贵的鹌鹑,最后,财力更胜一筹的秦二爷买到手了,但他故意让人把买下的鹌鹑送给庞太监,以此挖苦他。通过这一细节,他将秦二爷的形象“立”住了。
除了《茶馆》中的秦二爷,蓝天野还成功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在《王昭君》中,扮演王昭君、和蓝天野同台“飙戏”的,是他的妻子、话剧艺术家狄辛。两人相伴多年,在舞台上共同将最好的艺术奉献给观众,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北京人艺的35年里,蓝天野主演过70多部话剧,出演过的话剧场次早已突破千场,他还导演过《吴王金戈越王剑》等10多部话剧。
03.永远年轻的老艺术家
1987年,年满60岁的蓝天野从北京人艺退休。两年后,古装神话剧《封神榜》开拍,剧组第一时间邀请蓝天野出演姜子牙。
拿到剧本后,蓝天野并不满意,他反复琢磨人物角色,和导演组商量,对比原著推敲剧本,认真修改了多幕戏。剧本打磨完毕后,62岁的蓝天野跟随剧组,辗转浙江、新疆、甘肃等多地进行拍摄。
在剧组的11个月里,他特别认真。担心他的年龄问题,剧组给蓝天野准备了打戏替身,但被他拒绝了:“作为演员,我的形体感觉是可以的。这些打戏我要自己来,因为这是我塑造人物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他塑造出观众心中永远经典的姜子牙。
电视剧《封神榜》播出后,观众在一夜之间认识了他。面对涌来的种种赞誉,蓝天野表现得很淡然,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演员,一切的夸奖、追捧皆为虚幻,只有站在舞台上的瞬间才是永恒。
在蓝天野心中,出演电视剧不是主业,话剧才是他一生的坚守。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84岁的蓝天野重返舞台。他依旧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只要有演出,下午4点多就赶到后台;演出结束后,慢慢卸妆,因此他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一次排练时,他不慎摔倒,手指骨折,起身后的第一句话竟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有人担心蓝天野的身体,他却说:“这是我的本分,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将《家》圆满呈现给观众后,蓝天野难得骄傲地对媒体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因为体力不支在舞台上晕倒过,但现在,他可以在台上站满100分钟。
除了将一个个精彩角色奉献给大家,蓝天野还默默刷新着一项由自己保持的纪录:年龄最大的话剧导演。自1963年开始,蓝天野开启了导演生涯:先后执导了《山村新人》《故都春晓》《家》《吴王金戈越王剑》《秦皇父子》等十几部经典话剧,并凭借《吴王金戈越王剑》于1985年获北京市优秀导演奖。
在人艺的表演学院培训班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知名演员濮存昕、宋丹丹、冯远征等都曾受过他的指点。他告诉年轻演员“人艺人”应当具备的艺德和品性,教他们感受、体验角色,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人格修养,用心塑造人物,感染观众。“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在学员心中,他是一个时刻充满好奇心、永远年轻的“90后”。
蓝天野的挚友、北京人艺原导演苏民曾感慨,蓝天野身上拥有一种难得的气质。他用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诠释著自己忠于信仰、为理想献身的初心。也正是这份初心,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提供给他无穷的创作激情与动力,成为他永远年轻的秘诀。
(摘自2021年第9期《时代邮刊·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