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国内学界对“全盘西化论”问题的研究
2022-07-06卢明霞
卢明霞
摘 要:20世纪30年代由陈序经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发端于晚清的西化思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观,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不能绕过的重要内容。近30年来,国内学界对“全盘西化论”问题的研究开始超越意识形态框架,对其研究比较深入、客观和公允。剖析国内学界的主要观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盘西化论;西化思潮;文化观;研究综述
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发端于晚清的西化思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股重要的文化观。“全盘西化论”是以胡适、陈序经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中华文化遭受欧风美雨剧烈冲击的背景下,对于“现代化”这一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时代大问题,提出的一种主张全盘采纳西洋文化、彻底摒弃中国传统的激进主张。国内学界对“全盘西化论”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的,随着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化热”的兴起,对“全盘西化论”文化观的学术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盘西化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的研究
对于“全盘西化论”代表人物的界定,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陈序经、胡适是研究的热点,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
(一)对陈序经及其“全盘西化论”思想的研究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全盘西化论”的是三十年代留美归国博士陈序经,他是近现代“全盘西化论”文化观研究中无法绕过的人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陈序经及其全盘西化论的相关研究增多。刘集林在《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成因探析》中分析了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的成因[1]。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的评价方面,陈旭麓持褒扬态度。赵立彬在其《陈序经的文化学理论与全盘西化论》中论述陈序经的文化学理论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揭示其全盘西化的理论基础[2]。张世保在《陈序经“全盘西化”论解析》中认为陈序经所主张的“全盘西化”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全盘资本主义化,其真实含义应当是要求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确立现代性[3]。
(二)对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研究
在30年代中西文化大论战中,胡适曾公开声言:“我是完全赞成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的。”[4]因而,长期以来他也被视为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但学界近30年来的研究中,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是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杨林书的《试析30年代胡适文化观的矛盾》指出胡适的文化观既有别于折衷论的“中国本位文化”派,又有别于主张全盘西化的陈序经[5]。张利民在《胡适与“全盘西化”论》中对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胡适的全盘西化思想有一个变迁发展的过程[6]。郑大华《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认为五四时期的胡适没有全盘性的反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对于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则用“充分西化”或“全力西化”一词更为准确和恰当[7]。
(三)关于陈序经与胡适“全盘西化论”比较研究
过去论者认为胡适是全盘西化的始作俑者,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胡适只能算是折衷的全盘西化论者,“全盘西化”最早和最有力的倡导者应是陈序经。
铁钧的《民族文化虛无主义思想演化的历史回顾》一文,通过具体比较陈序经与胡适西化观的异同,指出陈序经才是西化论的“真正积极鼓吹者”[8]。赵雅博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一书中指出,与胡适相比,陈序经是“西化派主张最彻底,并且也最有系统的”[9]。郭建宁的《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比较研究》从四个方面对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分别进行历史阐述和分析评论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比较起陈序经彻底的全盘西化论,胡适只能算是折衷的全盘西化论者[10]。
二、对“全盘西化”思潮整体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此前立足于批判的立场不同,学术界更多的是对西化思潮进行学理研究。
论著方面,赵立彬的《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全盘西化”思潮的历史背景、思想提出以及理论总结等方面内容[11]。论文方面,赵立彬的《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认为全盘西化思潮的产生,以及围绕全盘西化思潮所引起的文化论争,受到了崇洋心理至深的影响[12]。张太原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认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全盘西化”思潮正是“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产生的[13]。郑大华在其《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中则详细论述了西化思潮的兴起,全盘西化论的提出以及西化思潮的历史评价[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西化”思潮的评价方面,郑丽平在《“全盘西化”思潮:一种现代化视角的解析》认为“西化”发展成为“全盘西化”后,作为一种极端化的激进主义文化思潮,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15]。而赵立彬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西化思想的发生与发展论述》则明确提出对西化思想的发展,应当持两点论的态度,西化思想在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缺陷[16]。
三、对“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论战的研究
对“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论战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在前两个领域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专著方面,焦润明的《中国现代文化论争》书中有专门章节对“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的论争进行论述[17]。论文方面,朱耀根的《“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偏至》看到了“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化的关系[18]。郭建宁的《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介绍了三十年代中国发生的关于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论的文化论战[19]。张太原的《中国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和同——以全盘西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为例》提出对立的两派有难得的相“和”之境,趋“同”之实,曾被过分渲染的所谓论争,只是发生在名词层面,实际上的思想则是难得的一致[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近代史上“全盘西化论”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相比对其他文化观的研究,仍显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还存在着不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全盘西化论”直到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影响,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对全盘西化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对待西方文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具有是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劉集林.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成因探析[J].史学集刊,2002,(4).
[2] 赵立彬.陈序经的文化学理论与全盘西化论[J].中山大学学报,2000,(3).
[3] 张世保.陈序经“全盘西化”论解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 胡适《编辑后记》,《独立评论》1935年142号,第24页。
[5] 杨林书.试析30年代胡适文化观的矛盾[J].安徽史学,1993(4).
[6] 张利民.胡适与“全盘西化”论[J].哲学动态,1997(10).
[7] 郑大华.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2).
[8] 铁钧.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演化的历史回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9] 赵雅博.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上册[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
[10] 郭建宁.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2(1).
[11] 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全盘西化思潮研究[M].北京: 三联书店,2005.
[12]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13] (张太原.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J].学术研究,2001,(12).
[14] 郑大华.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15] 郑丽平.“全盘西化”思潮: 一种现代化视角的解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2008,(1).
[16] 赵立彬.晚清至民国时期西化思想的发生与发展论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3).
[17] 焦润明.中国现代文化论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8] 朱耀根.“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偏至[J].高校理论战线,2004(11).
[19] 郭建宁.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J].中州学刊,1996,(5).
[20] 张太原.中国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和同——以全盘西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