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2-07-06孙永城
孙永城
摘 要:当下处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需要进行深入培养才可以更快适应社会的节奏,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潜藏着诸多发展的机遇,也有无法避免的重大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现有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接触到金融行业会有较大的压力,他们只有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进一步去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知识,才可以构建更为丰富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市场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各种新兴技术孕育而生,企业生产服务方式以及组织管理架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作为其中主要的驱动力之一,能够让金融行业的产品得到更多的创新,流程服务方面也会变得更为迅速、快捷。传统的金融行业岗位正逐步被机智机器人所取代,就业格局开启全新的篇章,这就会导致金融市场对专业人才岗位定位发生了偏离,学校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发展情况调整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等方面,才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关于人工智能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力
(一)冲击现有金融岗位
所谓的人工智能,包括了智能支付、智能理赔、智能投研、风险评估预警、智能客服等诸多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金融行业服务的效率,也可以做一些繁琐、机械化的工作。这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渐渐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的复杂和多元化等特点。以前的高等教育当中,主要是传授学生关于金融市场方面概念知识,虽说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度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一些具有复杂型的工作,只有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完成。未来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还会不断地提升,有可能会完全颠覆现有教育模式下关于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规格,这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探讨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等问题的行列之中。人工智能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替代了很多传统金融岗位,例如智能客服机器人取代了部分金融行业窗台服务人员,顾客有问题时直接寻找大厅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客服机器人会以普通话的方式进行及时的回复,一些高重复率、高频率的问题,机器人在回答过程中还会逐步的完善。现在保险公司理赔服务便借助了人工智能简化理赔处理过程,主要运用声纹识别、图像机器学习的核心技术,让车险理赔可以快速得到处理。由此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提高金融行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互联网金融市场人才的需求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创新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
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它并不是完全的取代人类,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应该着力于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岗位上,或者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从而被创造出来的新就业岗位,这才是金融行业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人工智能当下无法取代的工作包括了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或者情感交互转变的营销沟通类工作,解决复杂问题或者创新问题的一些工作。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应用到的场景中,目前仍然需要很多进行情感沟通的客户经理,虽说有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智能技术,但人和人的沟通是会随时随地发生转变的,智能技术只能根据程序的设定进行回答问题,无法做到随时的沟通解惑,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客户经理可以通过与客户进行面对面沟通,讲解较为复杂的一些理财产品,进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成双方的合作共赢。未来人工智能客服可以面向大众群体进行服务,但中高端类的客户群仍然需要真人给予服务,这部分客户所需要享受的便是一种情感交互式体验,人工智能机器是无法进行取代的。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
二、关于人工智能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思路
如今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方方面面,未来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对大数据理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认知,进一步锻炼在营销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预测投资等方面的技能水平,关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要做深度的培养,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踏足金融行业的时候更快适应其节奏和高强度。
(一)将金融专业课程做创新设计
关于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以数据作为导向,让信息技术同传统金融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经济类、计算机类、交叉学科之间的渗透,让金融管理信息技术跟互联网思维达到一个完全整合融合的状态,才可以构建更为丰富的理论课程体系,使专业人才掌握到更多的金融行业知识。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学科行业之间要进行相应的渗透融合,还要强化物理的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业余时间应当去学习关于辅助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包括了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智能金融应用场景等才可以更快适应社会金融行业。以专业技术课程为例,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之下,基础理论知识需要稳扎稳打才能够更快的掌握金融知识的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是一个底层架构,老师在设计知识体系的时候应当打破这种基础类课程的条条框框,剔除已经过时的知识架构,学生吸收的金融知识才吻合现在的金融行业。
(二)提高专业人才情感沟通、理解复杂问题等能力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素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些机械化、有重复性的工作必将被智能工具所完全取代。人工智能主要是根据人类所设置好的程序代码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它不具备情绪管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没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以及数据资源管理能力,缺乏同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沟通的技能,也无法独立去创新或者开发互联网行业的金融产品,拓展市场渠道以及进行资本运行,所以互联网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当中,应该更关注与人工智能所无法达到的层面,强化学生的管理沟通管理技巧,锻炼他们对投资方面的研究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水平能够获得全面的提升。言而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冲击很大,金融行业人才只有提高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才可以适应到该行业当中。学校在这方面可以构建标准的模拟实验室,模拟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工作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下来进行数据分析或者展开投资决策,进行产品营销模拟实战等能增强实践能力,更快的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开启校企合作,定期到一些企业去走访,调研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等,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快掌握金融行业的知识,了解金融行业的动向。
三、关于人工智能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措施
(一)对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优化
如今互联网金融市场同人工智能逐步进行全面融合,学校想要让金融专业人才适应受金融行业需求需要进行统一的部署,对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相应的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应当组织制定并优化專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可以在进行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进行调整,进而修订关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优化相应的课程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需要有较为丰富的企业专家、人工智能技术型学者等等,再通过跨院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展开技术讨论和师资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大大加强。
(二)锻炼师资队伍能力
在培养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过程当中,师资队伍非常关键。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纯粹让金融专业出身的老师来胜任全部课程是不切实际的,学校应该积极的招纳高校的名师,补充现有的师资力量。再者,应该鼓励金融类教师去进修较为前沿的理论知识,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内容,当教师树立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更好地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对金融科技项目的进行开发管理,便可以获得最新技术和案例丰富金融课程内容,弥补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短板。出于培养优质双师和提高教师素养的原则,在展开培养师资团队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教师梯队的建设,鼓励老师去撰写教研、论文等,并且对跨学科类的相关活动应该进行优先资助,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到各种短期培训当中,当老师个人能力和认知丰富了后,才能帮助学生们更掌握更多金融行业知识和技能。
(三)按照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定位培养人才
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按照相应的定位要求,站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去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少、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应当重点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互联网金融实践的机会。例如展开市场调研、模拟实习等活动能提高学生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度,进而帮助他们更快吸收金融行业理论知识。在高年级学生展开学习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让他们通过学研结合的方式,借助教师的研究项目展开深入探讨以及实践,了解金融学科发展的未来走向,达到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要求。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展开发展,不少传统岗位已经被智能机器人、智能客服的所取代,学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了解当下金融行业的具体动向,掌握人工智能所没有了解到的层面,锻炼更具有复杂性的技能,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要考虑定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需求,招纳更多师资力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佳. (2021). 人工智能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教育信息化(7), 3.
[2]党洁. (2021). 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改革. 中国管理信息化, 024(020), P.230-231.
[3]杜逸冬. (2020). 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建设. 中外企业家(19).
[4]邓蕾. (2020).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营机制探究. 福建茶叶, 4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