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饲养奶牛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2-07-06安庆峰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江源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科
文│安庆峰(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江源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科)
春季是我国奶牛饲养的关键季节。春季环境温度提高,奶牛运动量也逐渐增加,采食量及食欲旺盛。另外,由于奶牛在春季容易发情,泌乳量大幅度提升,因此,做好春季奶牛饲养工作,对后续季节内奶牛产奶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春季奶牛饲养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一、注意牛舍保温与防湿
由于奶牛自身具有耐寒、怕热的特点,因此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夜晚温度较低时工作人员需做好牛舍内的保温工作,尤其在初春季节,工作人员更应注意牛舍内温度控制。通常牛舍内温度应维持在10~16℃左右。妊娠期母牛和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环境温度应适当提高,总体保持在16~20℃左右,对于牛舍内温度的控制应保证恒定,避免因大起大落对奶牛机体产生不良的环境应激,造成应激反应出现,导致奶牛后泌乳量下降。注意:哺乳期奶牛牛舍内温度不可超过24℃,否则易导致产奶量下降。另外,夜晚工作人员应将奶牛赶入牛舍内过夜,不可放任其室外过夜,防止冻伤乳头或造成体能过多消耗,不利于产奶量的提高以及自身机能的维持。新生犊牛由于机体尚未发育完善,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外界环境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巨大。环境温度低可抑制犊牛自身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各类疾病高发,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犊牛舍内温度应保持在35~40℃左右。
除严格控制牛舍内温度外,养殖人员还应做好奶牛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良好的通风换气可保证牛舍内空气质量良好,避免有害气体大量聚集造成奶牛呼吸道疾病。其次工作人员还应做好牛舍内湿度控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之间,避免环境内湿度过大造成奶牛应激,影响奶牛正常生长性能,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以及皮肤病发生。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保温和防湿工作,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注意环境及牛体卫生
由于冬季环境温度过低,无法定期为奶牛躯干进行刷洗,因此初春季节奶牛四肢会沾满粪便、污垢。此时养殖人员需对奶牛体表进行刷洗工作,帮助其清除体表板结的粪便污垢,从而有效促进奶牛机体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进而增强机体抗病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另外,对牛体进行刷洗,还可降低体表寄生虫感染概率,对于维
持牛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牛体刷拭的方式包括人工刷拭和仪器自动刷洗两大类。刷洗可加强人与奶牛之间的交流,便于奶牛饲养管理。其次,刷洗还有利于奶牛保持清洁卫生的状态,通常每天刷洗两次,每次维持在3~5分钟左右,对于后期产奶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刷洗时应保证全身任何部位均清洗干净,无遗漏部位。对于乳房的擦洗应使用干毛巾蘸取45℃以上的温水进行全面擦洗。
除做好牛体卫生外,养殖人员还应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养殖场进出口处应设置专用消毒池,在消毒池内可加入10%的来苏儿溶液、生石灰和5%的火碱水。牛舍地面应定期喷洒消毒液。通常选用的消毒液为火碱、生石灰等。养殖场应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通常每周消毒一次。除牛舍地面外,还应对墙壁、用具、水槽、料槽等进行杀菌消毒。牛舍墙壁可定期粉刷消毒。一旦奶牛患病,工作人员应增加消毒频率。
三、注意疾病预防
春季环境温度上升,气候较为干燥,因此该时期是寄生虫病的高发阶段。做好春季奶牛寄生虫病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春季奶牛体表常出现的寄生虫,主要为疥螨和牛虱。疥螨可导致奶牛体表出现瘙痒、炎症等症状,对奶牛正常产奶量和采食量均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食欲降低,机体消瘦。一旦奶牛出现疥螨感染,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治疗。若奶牛在干奶期内患病,可口服或肌内注射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另外,工作人员应禁止使用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任何禁用兽药进行治疗,避免因剂量把控不当,造成奶牛机体中毒,影响奶牛正常泌乳。
除做好体表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外,养殖人员还应定期对牛体内寄生虫进行驱除。体内寄生虫主要为绦虫、线虫等。工作人员可选用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有效去除。体内寄生虫驱除药物服用后3天内产生的牛奶应及时丢弃,不可食用。若选用其他药物,例如芬苯达唑,则应延弃奶期至7天。
做好体内外寄生虫工作后,养殖人员还应定期对牛粪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寄生虫,应及时进行驱除,避免奶牛患病。
四、注意乳房养护
传统养殖场内对于奶牛乳房按摩工作不太重视,对于按摩时间、力度、方法、姿势等掌握不当,甚至错误,因此对奶牛的泌乳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正确按摩方法:在奶牛挤奶前,首先对奶牛乳房进行消毒擦拭,随后使用双手对奶牛乳房表面进行轻轻按摩,从而使乳房膨胀、变硬,体表温度升高且呈现淡红色,随后才可进行正常的挤乳工作。通常乳房按摩时间应维持在3~5分钟左右。挤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挤奶速度和力度,不可过度挤奶。每分钟挤奶量应保持在1.5~2千克左右,挤奶频率应维持在每分钟80~120次。
五、注意日粮营养供给与储存
1.科学喂食。春季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奶牛日粮配比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注意粗饲料与精饲料比例。同时,还应将适量的青干草添加到奶牛日粮中,从而有效保证奶牛营养供给。为了更好地恢复奶牛的身体机能,养殖过程中青干草的添加量应达到15%以上。另外,春季奶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增加饲料种类,例如玉米秸秆、胡萝卜、干苜蓿等。通过多种饲料混合搭配,从而提高奶牛营养供给。饲喂干草时,应保证干草清洁,饲喂前还应对干草进行检查,避免因其中混入杂物造成奶牛肠胃受损。其次,对于块根饲料,饲喂前应将其清洗干净并切碎,避免因体积过大造成奶牛消化道梗阻。对于条件允许的养殖场,还可饲喂全价饲料。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注意饲料温度。饲喂过程中应保证饲料温度适宜,不可喂食冷冻料,防止奶牛出现胃肠道刺激和能量过度消耗,从而造成机体患病,生产成本增加。通常日粮喂食前,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料槽内剩余的饲料,从而保证饲料质量。养殖人员除做好饲草管理外,还应及时对春季奶牛进行矿物质补给。由于饲草营养成分较为单一,因此工作人员应在日粮内添加适量矿物质,例如钙、磷等。通常每天喂食5~10克左右。另外,还可对奶牛进行盐分的补充。养殖人员可增设盐砖或盐槽让奶牛自由舔食,切记不可直接将盐加入日粮内,否则容易导致奶牛因盐摄入过多而引发其他不良症状。
2.加强饲草贮存。做好饲草保存工作,对于奶牛健康维持十分重要。第一、青贮饲料取用时需挑选青绿色优质饲料,青贮饲料具有酒香味,且质地柔软,可直接观察到茎叶上的叶脉。不可饲喂变质的青贮饲料,否则容易导致奶牛消化道疾病,甚至引发妊娠期奶牛流产。青贮饲料的取用需从青贮窖一端开口,按照厚度从上到下分层使用,取用后应保持表面平整,防止杂质混入,切记禁止挖洞掏取。每次取料量以一天饲喂量为宜。春季天气温度逐渐升高,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取用后应立即关闭窖口,防止青贮饲料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造成饲料发霉变质。另外,青贮饲料具有一定的酸味。喂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其他饲料搅拌均匀后饲喂。其次,由于青贮饲料具有腹泻的作用,因此对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饲喂量,分娩前两周应停止饲喂青贮饲料。
六、注意饮水温度
春季环境里昼夜温差大,环境温度时高时低,因此奶牛极易出现感冒症状。为了降低奶牛感冒概率,工作人员应注意奶牛日常饮水情况。由于奶牛饮水温度直接与产奶量和饮水量相关,因此若水温出现较大波动,容易造成奶牛肠胃应激,导致严重的肠胃疾病发生。其次,饲喂冷水还可造成奶牛热能消耗过多,造成饲料浪费。奶牛日常饮水温度必须保证适宜且恒定。春季奶牛饮水槽应使用保温饮水槽,切记不可使用水泥槽。另外,春季泌乳期奶牛饮水温度应维持在9~15℃之间,可有效提高产奶量8%以上。妊娠期奶牛饮水温度过低或变化过大,还易导致流产发生。奶牛分娩后体温较低,通常因损失大量水分而感到口渴,此时可为奶牛饲喂温度高于体温1℃的麦麸水进行水分补充,禁止饲喂冷水,否则容易导致胎衣不下或感冒等其他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妊娠期奶牛饮水温度过低或变化过大还易导致流产发生。因此,工作人员应为奶牛提供清洁的温水,并及时清理水槽内剩余的污水。犊牛饮水温度通常比成年牛高,温度应保持在35~38℃左右。犊牛在进行哺乳时,应将初乳加热消毒冷却至35℃左右时进行喂食。
七、结语
春季奶牛饲养工作应注意营养物质供应、环境管理、温湿度控制等,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奶牛机体抗病力和泌乳性能,促进奶牛养殖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