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06陈晓婷龙腾飞付洁唐朴勤刘艳何小满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易感性信念医护人员

陈晓婷, 龙腾飞, 付洁, 唐朴勤, 刘艳, 何小满

医护人员院内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显示,医护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1]。医护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职业危险,包括锐器伤、皮肤粘膜的暴露、手污染、环境污染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不足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和自我防护影响因素,对减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最早用于解释个体不愿意参加各种疾病预防方案的原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复杂行为的解释中[3]。以往研究主要涉及健康信念模式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很少研究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影响。本研究旨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探讨影响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减少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针对性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问卷。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行为效益认知、行为障碍认知及自我效能。因此,本次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如从业时间、职业类别、学历、职称等;职业暴露情况,如“最近一年,是否被锐器刺伤”等3个问题;自我防护行为,如“洗手时有没有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的消毒”等3个问题;易感性认知,如“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容易导致自身的感染吗”等3个问题;严重性认知,如“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您来说是件严重的事情吗”等3个问题;行为效益认知,如“按照规范措施进行自我防护,可以避免自身发生感染”等2个问题;行为障碍认知,如“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的消毒太麻烦了”等3个问题;自我效能,如“我能够做到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的消毒”等2个问题。见图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独立录入的方法,核查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使用AMOS 16.0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中有59.9%的人从业年限以小于15年;调查对象的职业类别以护士为主,其次是医生,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0.6%和39.8%;76.1%的调查对象属于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8.5%的调查对象属于初、中级职称。见表1。

表1 342名医护人员基本情况分布

2.2 职业暴露情况

本研究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里,都接触过患者的体液、血液及排泄物,其中以护士的比例最大(97.7%),且护士在日常诊疗过程最易被锐器刺伤(56.6%),其次是医生(36.0%)和医技人员(24.2%);医生(65.4%)和护士(62.4%)在过去一年里被分泌物溅入的经历的比例相近,医技人员被分泌物溅入的比例最小(21.2%)。见表2。

表2 医护人员最近一年的职业暴露情况 单位:例(占比/%)

2.3 自我防护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69.8%的医护人员表示,每次洗手时都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的消毒,而“有时”的比例是30.2%,没有人表示从不按照此方法进行处理;64.2%的医护人员表示,每次发生锐器伤后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而“有时”的比例是36.8%,没有人表示从不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同时,59.4%的医护人员表示,工作中经常使用防护用品(口罩、手套)进行自我防护,“有时用”的比例是35.4%,“从不用”的比例是5.2%。

2.4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自我防护行为的因素

以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行为作为因变量,以健康信念各维度等作为自变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医院感染防护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路径。

根据研究目的和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理论结构提出初始的理论模型,后用测得的数据去拟合初始模型,并通过评价拟合指数,去除无效的路径进行模型拟合和修正导出最终模型。最终模型的拟合指数显示,各拟合指数均满足评价标准,表示该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整个健康信念模式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确定系数为0.435 9,即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解释该行为的43.59%。见表3。

表3 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数

最终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见图2)。图中的单箭头表示因果关系,双箭头表示相关关系,路径上的数字为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反映变量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强弱。总影响系数(R)为直接影响系数(R1)与间接影响系数(R2)之和,反映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体影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总影响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障碍认知、自我效能、行为效益认知、严重性认知、易感性认知。其中,行为障碍认知是自我防护行为最大的负相关因素(R=-0.43),直接作用于自我防护行为;自我防护行为最大的正相关因素为自我效能(R=0.39),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其次是行为效益认知(R=0.32),直接作用于自我防护行为,且受自我效能和易感性认知的影响。易感性认知及严重性认知对自我防护行为的总体影响较弱,且无直接作用,通过行为效益认知、行为障碍认知起间接作用。见图2和表4。

表4 健康信念模式各维度对自我防护行为的影响

3 讨论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都有过职业暴露的经历;其中,护士各项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均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广东省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护士群体中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7.78%,远高于医师和非医护人员[5]。这可能与护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有关。护士往往需要进行繁杂的护理操作且工作量较大,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6]。上述结果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重点关注护士群体的职业暴露问题。自我防护是预防职业暴露和伤害的重要方式[7]。然而,本研究中仍有部分医护人员在洗手、处理锐器伤以及使用防护用品方面存在不足,这可能与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淡薄有关。因此,仍需加强对医务人员预防院内感染和职业暴露危害的宣传教育[8]。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讨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目前,有关医护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的研究增多。然而,大多数研究仅关注职业暴露现况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水平,并未系统探索医护人员未进行自我防护的根本原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解释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43.59%,表明增强自我防护的信念可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的执行率。先前的研究也证实,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9]。健康信念模式作为一种经典的行为转变理论,为开展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研究思路。

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作用路径。模型显示,医护人员的行为障碍认知是自我防护行为的最强预测因子,而易感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影响不明显。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相关文献显示,行为障碍的认知效果要高于健康信念模式其他维度[10],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对最终行为的影响非常微弱[11]。另外,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发现,较低的障碍认知和较高的效益认知可增加人们采取行为的可能性[12],而知觉获益感则有助于个体行为的选择;个体自我效能感则有助于个体行为努力程度的提高[13]。因此,降低医护人员的行为障碍认知有助于提高自我防护行为。

综上所示,本研究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医院中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应对其给予重点关注。同时,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阐明了健康信念各维度对自我防护行为的作用路径,进一步明确行为障碍认知、行为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对自我防护行为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因此,在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如何降低医护人员的行为障碍认识,提升其对自我防护行为益处的感知以及自我效能。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仅在武汉一家医院开展,研究结论的外推性较为有限,在今后需要开展多中心研究,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行为进行深入调查。

猜你喜欢

易感性信念医护人员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发光的信念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围墙的信念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水平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