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汉族、回族和东乡族血尿酸水平与饮食相关因素分析

2022-07-06杨爱珍魁发瑞张银霞杨红霞

关键词:东乡族回族汉族

杨爱珍 ,魁发瑞 ,强 睿,张银霞,杨红霞

(1.西北民族大学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2.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3.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痛风性关节炎、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躁郁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同时也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因素之一[1].而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异常增高,是引起HUA的最主要原因,UA水平与不同民族、遗传、饮食结构、地区分布、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血尿酸水平逐渐上升,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2-3].兰州市的回族、东乡族饮食主要以面食为主,食用肉食较多,尤其是烤肉、油炸食物、牛肉面、羊肉泡馍等.由于高脂、高嘌呤食物的长期摄入和饮食生活习惯,HUA及其相关疾病患病人数日益增多.本文通过体检人群了解兰州市回族、东乡族人群血尿酸水平,分析尿酸水平与饮食、体质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为指导少数民族合理、健康饮食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降低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西北民族大学医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次参加健康体检的共3681人,排除血液病、药物因素导致血尿酸增高者和体检资料不全者,共选3265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介于21~84岁之间,其中汉族1654例,回族985例,东乡族626例.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纳入的体检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ml进行血清生化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UA、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测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民族、姓名、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痛风、糖尿病、高血压、HUA、高脂血症等)及药物服用史,记录肉类(牛、羊肉为主)、油炸食物及肉汤等饮食情况.

1.3 排除标准

排除患有血液病等引起血清尿酸升高的相关疾病病史;长期服用药物引起血清尿酸升高者;体检资料不全者.

1.4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中的参考值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4]:男性血清尿酸(UA)≥428mmol/L,女性血清尿酸(UA)≥357mmol/L.

1.5 分组

根据体检者年龄分组: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依据UA值分为HUA组与UA正常组.

1.6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计量资料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χ2),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汉族、东乡族、回族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筛选后纳入统计的人数共计3265人.汉族1654人,其中男性811人,女性843人,汉族青年组471人,中年组653人,老年组530人;回族985人,其中男性587人,女性398人,回族青年组238人,中年组417人,老年组 330人;东乡族合计626人,其中男性391人,女性235人,东乡族青年组141人,中年组295人,老年组190人.

表1 汉族、东乡族、回族性别和年龄分布表

2.2 汉族、东乡族、回族之间不同性别和年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汉族、东乡族、回族体检者平均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UA、FBG、TC、TG、SBP、DBP、BMI比较:不同民族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HDL-C、LDL-C比较:不同民族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见表2.

表2 不同民族、性别、年龄部分生化指标、血压和BMI比较

2.3 UA检查结果

青、中、老年组中不同民族、性别平均UA水平比较: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相同年龄组男性平均UA水平比较:东乡族>回族>汉族(P<0.05),女性UA水平比较:东乡族>回族>汉族(P<0.05),见表3.

表3 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分组UA水平比较

2.4 HUA检出率

青年组男、女HUA患病率分别为:东乡族23.19%、14.04%;回族22.45%、13.33%;汉族18.62%、8.81%.中年组男、女HUA患病率:东乡族26.71%、16.97%;回族23.37%、15.02%;汉族18.75%、9.14%.老年组男、女HUA患病率:东乡族27.27%、14.58%;回族26.82%、15.20%;汉族18.64%、9.10%.东乡族HUA患病率:男性为26.08%,女性为15.60%;回族HUA患病率:男性为24.51%,女性为14.69%;汉族HUA患病率:男性为18.68%,女性为9.03%.HUA患病率:东乡族>回族>汉族(P<0.05),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组HUA检出分布(n(%))

2.5 东乡族、回族UA水平与饮食等因素分析

东乡族和回族具有相似的饮食习惯,对其相关饮食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肉类、油炸食品、肉汤、血压、BMI与UA具有相关性,均能使UA升高(P<0.05);民族相关性分析显示:民族之间具有差异性,东乡族和回族具有更高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肉类、油炸食物、肉汤、血压、民族、BMI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该调查显示,回族、东乡族体检人群的血清UA、TC、TG水平均高于汉族人群,血清UA水平和TG水平呈正相关.苏鹏等[5]调查了东乡族中、老年居民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发现血脂异常发生率和汉族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樊成伟等[6]研究表明,回族、东乡族较汉族更容易患腹型肥胖,女性较男性更显著,而男性较更容易患超重和全身性肥胖.魏灵祯等[7]对兰州市2445例回族健康人群血脂水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TC为(1.99±1.60)mmol/L、TG(4.37±0.94)mmol/L、HDL-C(1.15±0.28)mmol/L、LDL-C(2.40±0.71)mmol/L,TC、TG增高分别占42.9%和46.3%.曲凌光等[8]研究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在回族与汉族的差异,指出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回族糖尿病发生率、右冠脉病变率、前降支病变率和三支病变率高,且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宁天江等[9]研究回族、汉族人群外周血管阻力的差异性,指出回族人群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高于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性,分析原因可能与遗传及生活习惯有关.

血清UA和心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肝病等密切相关.Seyyedi SR[10]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的相关性,指出血尿酸与肺高压患者症状和RV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Gaubert M指出[11],血清尿酸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明确了血清尿酸水平(SUA)是内皮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SUA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外周动脉张力(PAT)和反应性高血脂指数(RHI)的内皮功能障碍进行评估,通过RHI评估内皮功能,以及SUA测量,可以明确内皮功能的异常情况.Chang CC[12]研究认为,血清尿酸水平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与男性收缩压、体重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孟胜喜等[13]研究指出,肥胖、高龄及SUA、TC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SUA水平升高与斑块的发生及不稳定斑块的性质有关.Wu YT[14]探讨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相关性,认为高血清SUA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它可能成为从糖尿病前期到T2DM进展的重要指标.张淑兰等[15]对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多态性与东乡族、回族2型糖尿病进行相关性研究表明,SLC30A8基因多态性为东乡族、回族2型糖尿病发病的可能机制,而C等位基因为发病的风险基因.阿赛古丽等[16]对甘肃省少数民族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发病率东乡族为15.90%,回族为16.72%,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相关.

UA水平与性别、年龄、民族、体质(肥胖)等密切相关,而决定因素在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东乡族、回族较多摄入肉类、油炸食品、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可引起UA的显著增高.高尿酸血症对人体危害性较大,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脑卒中、脂肪肝、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17].因此,重视东乡族、回族血尿酸水平普查,进行健康宣传,干预、指导合理健康饮食成为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

猜你喜欢

东乡族回族汉族
国清荣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东乡族历史研究现状综论
东乡族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论东乡族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