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唢呐曲《豫西二八板》的艺术特色

2022-07-06耿凯威

戏剧之家 2022年19期
关键词:豫西豫剧唢呐

耿凯威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熟知。语言、生活习俗和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唢呐曲目和流派。唢呐曲《豫西二八板》吸收了河南豫剧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中原唢呐风格,此曲由著名唢呐演奏家郝玉岐先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创作并首演,乐曲一经演出便传遍大江南北,广受业内人士的赞赏。

一、作者及创编背景

出生于民间音乐世家的郝玉岐是河南安阳人,他6 岁起跟父亲郝学孔学习唢呐、笙、笛和各种打击乐器,郝玉岐先生个人及与他人合作创作了近百首唢呐独奏曲、协奏曲。如《全家福》《豫西二八板》等均已被多所艺术类高校列为教学必学曲目,成为唢呐艺术在当代发展的又一个典范。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中原唢呐艺人有案可查者可追溯至清末民初,20 世纪50 年代初,豫西老艺人朱生娃先生参加民间会演吹奏的《豫西二八板》就已经传到了北京。

1974 年秋,中国艺术团在出国前夕对单项节目进行了严格筛选,在对《百鸟朝凤》进行加工后要求准备一首返场曲目,返场曲目要求短而精,在情绪上要深沉一些,以和《百鸟朝凤》形成对比。为此,当时郝玉岐先生拟定的一个方案就是用豫剧《朝阳沟》中银环下乡这段《豫西二八板》唱腔加工后用唢呐吹奏。在原中央民族乐团艺术指导、作曲家刘庄先生(女)和刘文金先生的指导、统筹下,新加工出来的作品名为《育新人》,并投入排练。虽然加工后的乐曲《育新人》与要求的情绪相符但时间过长,后来,刘文金先生执笔对此曲进行修改,把时值缩短到二分多钟,并改名为《二八板》,后来录制成唱片。

20 世纪80 年代初,由于演出需要,有关方面对唢呐曲《二八板》进行了再次加工,使《二八板》的时值由两分多钟发展为四分半钟,由高音唢呐改为中音唢呐,并在《二八板》前加了“豫西”两个字即《豫西二八板》。《二八板》延伸发展后,由“返场”曲目走向正式曲目,从曲调个性特质看,二次加工后的《二八板》被赋予了豫西调的特征和器乐化的吹奏形式,对比鲜明、高潮突出、风格独特。

二、《豫西二八板》的演奏分析

唢呐以其强大的音乐表现力令人难忘,它除了可以表现大喜大悲的音乐情感之外,也具有很强的演奏灵活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了《豫西二八板》中乐器选择、乐曲结构、旋律特征等方面的演奏特点,并进行如下分析:

(一)乐器的选择

《豫西二八板》中豫西调的特点为:风格苍劲、悲壮、深沉,传统演唱全用真声,大腔大口,赝腔带“咦”,“寒韵”(落4、7)较多,且长于鼻音,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表现悲剧的突出功能。笔者在对作者创作意图进行访谈后发现,作曲家在创作时想把乐曲表达得更悲伤些,更有叙述性一些,这样一来乐曲的韵味会比较足。郝玉岐先生选用A 调的中音唢呐,就是因为这种中音唢呐发音浑厚、粗犷,高音区柔和圆润,在民间经常使用,并称之为“大海笛”或“塔笛”,筒音实际音高则在小字一组的e¹,多用于吹奏戏曲唱腔(即“下五音”)和牌子。音域音区为“5-2”一个半八度,完全符合《豫西二八板》的音乐特点和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二)乐曲结构及旋律特征

《豫西二八板》全曲由中板、散板、流水板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板是抒情的豫西【慢二八板】变体,第二部分散板音乐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运用戏曲中的【剁板】与【紧打慢唱】交替出现,第三部分流水板在发展变化中花腔跳动跌宕频繁,给人以欢快愉悦之感。

第一部分 中板

抒情的豫西【慢二八板】变体共有三个乐段组成,速度稍慢,叙述性地回忆过去,上句落音于“1”,下句落音于“5”,这是它的音乐特色。其主要特征是以12356 为腔体骨干音,以5165321 为旋律线。又因“西府”唱法腔韵多落“豫东调”主音“5”的下五度音,即下属音“1”,因而又称“下五音”。见谱例1

谱例1.《豫西二八板》的开头部分

乐曲在这里运用了唢呐技巧中的唇颤音。这种吹奏技巧在乐曲中常以波音记号“”出现,唇颤音常被应用于吹奏戏曲的唱腔中,它是利用上唇的快速颤动来达到类似波音的效果。

随着乐曲的发展,第一部分又由豫剧的经典板式发展而来,如单过板(单过板是豫西调下韵的另一种变化唱法,把双过板旋律中的两个全音符的时值各缩减了一半,一共跨过了一个强拍,所以称它为单过板。单过板落音“2”。)和导板(导板,也作裁板,属于唱段开场头句或过门之后的头句,起到起腔的作用,有引导之意。)的使用,见谱例2和谱例3。

谱例2.《豫西二八板》单过板的开始部分

谱例3.《豫西二八板》导板的开头部分

演奏乐曲的这一句要结合腹震音和唇颤音,腹震音是利用腹肌运动产生急缓不同、均匀的气息作用于哨片,使声音产生波动。与唇颤音的巧妙结合使旋律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情绪。

整个中板速度慢、音域低、旋律优美,要求唢呐演奏出来的音色要浑厚,通过唢呐来模拟豫剧的唱腔,韵味要足,尤其是转弯的地方一定要模仿唱腔,要转得到位。

第二部分 散板

这段音乐的显著特点是乐曲速度不断加快,旋律富有律动性,通过16 分音符节奏组合方式,用唢呐来模仿类似曲胡的滑音,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演奏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运用戏曲中【剁板】与【紧打慢唱】交替出现,使豫剧的风格和曲调色彩更加浓郁。此段中唢呐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使乐曲达到高潮。

第三部分 流水板

在内容上作者赋予这段旋律以丰富内涵,属于无标题音乐。豫剧快流水板的唢呐演奏要清晰,不要随意加花,像豫东调表达欢快的节奏一样。见谱例4。

谱例4.流水板的开头部分

尾声音乐气势恢弘大气、宏伟壮丽,音乐到这里戛然而止,特别是唢呐独具特色的solo 部分用气滑音模仿哭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豫西二八板》的艺术特色

分析乐曲中音乐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是深入学习了解乐曲艺术特色必不可少的步骤。尤其是像《豫西二八板》这种由戏曲曲牌和唱腔移植而来的唢呐曲目,更要从多方面深层次挖掘其内涵。

(一)调式调性与板式结构

1.豫西调

豫西通常是指河南省会郑州市以西的广大地区,该区域西接陕西、东靠中原、北依太行、南邻黄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端。受人文差异的影响,豫西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豫西调。豫西调是豫剧的一个流派,也称“西府调”。早年间多在豫西山区以及洛阳一带演出,百姓称之为“靠山吼”,为了有所区别,艺人们把开封等地的上五音唱法称为“豫东调”,把洛阳一带的下五音唱法称为“豫西调”,其声音低沉,旋律常常下行,善于表现悲切、深沉的情绪。

2.二八板

【二八板】是指由八小节(两个八板)组成的一个上下句的乐段,根据唱词词格和剧情的需要,进行反复或变化。随着豫剧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现在的【二八板】已突破了传统形式,逐步形成了有变化有发展的旋律形态。

(二)戏曲和唢呐乐曲创作的关系

戏曲与唢呐音乐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唢呐在地方戏曲的乐队伴奏中担任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唢呐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对烘托戏曲氛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据笔者了解,20 世纪50 年代,原河南艺术学院唢呐教师朱生娃先生演奏的《豫西二八板》实际上就是豫剧和豫剧的某些板式的组合,后经唢呐演奏家郝玉岐先生加工创作,才成为现在的版本。

在唢呐曲中,由戏曲音乐曲牌、唱腔移植改编而来的还有很多,如《打虎上山》这一乐曲也包含了丰富的戏曲元素,它们对唢呐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吹奏这一乐曲时,演奏者要先学会慢慢哼唱戏曲唱段,在大致熟悉戏曲唱腔特点后,演奏者在唢呐演奏时对乐曲的把握会更加到位。演奏者在唢呐演奏时就是在模仿戏曲的唱腔和音乐特点,并以唢呐代替戏曲表演中人物的形象,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表现力更丰富,音乐更细腻感人。

戏曲唱腔的流传演奏很好地说明了戏曲与唢呐曲目的创作密不可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唢呐曲《豫西二八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演奏者在掌握乐曲特色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多角度、深层次的对乐曲进行探索研究。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对唢呐曲《豫西二八板》进行了梳理分析,包括作曲家介绍、创编背景,以及演奏此曲乐器的选择等;其次,本文从微观方面分析了《豫西二八板》的旋律的河南韵味,演奏者只有非常熟悉豫剧的唱腔和特点,熟练掌握乐曲中的各种技巧,才能演奏好河南风格的唢呐作品;再次,本文通过对戏曲与唢呐乐曲创作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戏曲的唱腔韵味特点对唢呐乐曲的旋律、音色等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戏曲中各种板式的发展运用对唢呐乐曲节奏律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演奏《豫西二八板》这首唢呐作品时,演奏者要把握好韵味,特别是转腔的地方一定要模仿到位。只有演奏者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和自身的经验、感受、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表现出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内涵。

猜你喜欢

豫西豫剧唢呐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又听唢呐
豫西山区‘玫香’杏高效栽培技术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