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以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为例
2022-07-06赵爱华刘俊栋郝福星桂文龙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赵爱华,刘俊栋,刘 莉,郝福星,桂文龙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求。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未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价值判断、工作成就和社会贡献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践行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当前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所有育人和教学活动的教育理念。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渗透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课程德育的升级,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是高校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功能在于思想价值的引领,强调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思想价值的引领。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是在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以各学科课程为载体,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进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高国希指出,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构要立足于课程的价值属性,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课程学习的过程及其背后的育人使命,指向课程思政应有的思想品德涵养、社会价值认同、精神境界追求等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程体系是思政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目前,较成熟的体系是靳诺提出的“理论教育+历史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时事教育”的思政课程框架,即在专业理论教育中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创新成果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并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政策。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课程内容成功的关键是针对专业课程发掘相应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文化、法制、文学、美学、专业知识、技能元素等。与传统思政课相比,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是隐性的,需要透过专业知识层面挖掘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修养等思政元素。通过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梳理其内在逻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挖掘提炼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课程思政的重要特征就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蕴含于课程体系、学科体系与知识体系中。 专业课程开展思政的目标就是要充分挖掘利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要求专业课程教师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触点、活动触点和实践触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课程思政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规范教学理念、突出社会主义方向,杜绝教学活动中出现与我国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不符的错误思想。课程思政过程中,要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体现政治认同、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等教育元素,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
2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实践性较强。兽医临床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学、实习实训大多与畜牧业经济动物直接接触,将来的专业实习大多在畜牧养殖行业,一般地处偏远,环境相对闭塞,周边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学生普遍存在怕脏、怕累的心理。因此,在第一节课要开展思政教育,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选取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来教育引导,比如革命困难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甘于平淡、数十年如一日献身杂交水稻研究的敬业精神;“两弹一星”功臣们所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等。让学生重新认识、评价本专业,树立不怕脏、不怕苦、学以致用、服务现代化农业的远大志向。
该节内容主要学习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及嗅诊等基本检查技术,实践操作性强,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评价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耐心、专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专业素养培养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可在内容导入时融入思政教育,将古代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引入该课教学内容。以历史上著名的中医专家为例,从他们身上学习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以视诊为例,在视诊结果分析环节可举“扁鹊见蔡桓公”的例子,扁鹊通过细致观察、缜密分析精准推测蔡桓公所患疾病的发展及结局,其高超的医术令人叹为观止。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视诊应具备的细致观察力、严谨的分析力和务实的治学精神。其他诊法可列举相关经典事例,提示从事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对动物进行一般性总体检查,通过分析从中发现疾病线索,为下一步检查提供参考。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作风,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该节内容的思政重点是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正确认识和分析疾病资料。强调要客观全面地认识疾病,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把握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杜绝在疾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中出现主观臆断、脱离实际。
该项目主要学习各个系统组织、器官的临床检查和结果分析,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协作意识、服务三农意识,养成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博爱奉献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操作者经常与动物密切接触,存在一定的动物伤害和感染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风险,因此课前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关于动物伤害风险防范,可列举近几年报道的动物伤害事件,比如2020年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意外伤人事件、2021年河南丹江孔雀谷景区老虎袭人事件等,告诉学生动物袭击人的悲剧在世界各地都屡见不鲜。动物的本能和野性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人类与动物相处时必须要有防范意识。 关于生物安全意识的建立,可通报国内外相关人畜共患病疫情或重大安全事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当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情、2019年某生物药厂布鲁氏菌感染人事件等。通过惨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从事本行业工作时规范操作、严格防范的重要性,牢牢树立生物安全意识。
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存在怕脏、怕苦的畏难情绪,应及时进行思政教育加以纠正。以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例,学习他“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精神,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教育学生作为未来服务三农、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具备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等,需要熟练操作及正确分析判断结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教学中,可依据学习内容适时融入与职业素养相应的思政教育。实验岗位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可结合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各国防控现状来引导教育。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积极应对、科学防控,取得了令世界信服的成就。反观欧美部分国家疫情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责任意识不强,防控措施不到位,因而造成疫情失控的严重后果。在当今非洲猪瘟疫情仍威胁世界养猪业的情况下,兽医工作者更要有责任担当意识。工作中应遵守相关兽医法规,积极参与动物疫病防控,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
该项目主要训练学生治疗操作技术技能,各个训练任务都要在实验动物或接诊患病动物上完成,工作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动物伦理问题和安全问题,课前思政就显得尤为重要。动物伦理问题包括以下方面:①道德标准。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要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②动物福利。要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对待动物要有爱心,善待动物,尽量减少给动物造成的应激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禁止操作过程中对动物采取不规范、不专业的野蛮行为,应采取痛苦最少的方法处置实验动物。此外,安全问题要综合考虑工作人员安全、动物安全及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安全:要教育学生规范操作,避免动物咬伤、抓伤,以防止发生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动物安全:可从伦理和动物福利角度入手,教育学生避免因野蛮操作给动物造成人为的伤害。生物安全:着重防止人畜共患疫病及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提升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训练过程中,要适时加入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的教育,树立关爱动物、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观。
3 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
学期结束后,笔者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对畜牧兽医专业5个平行班级共21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与开展课程思政前进行对比。
学生准时到课率由87%提高到100%;课堂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比例由75%提高到90%,课前预习率由33%提高到92%;课后作业完成率由72%提高到90%;线上课堂学习完成率由85%提高到95%。
与课程思政前相比,课前提问回答准确率由70%提高到90%,理论考试成绩80分以上比例由15%提高到36%,实践技能考核及格率由85%提高到100%,优良率由32%提高到53%。
学生普遍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立志为伟大民族复兴事业奉献青春。关注国家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学生比例在90%以上,立志投身服务三农事业的学生比例达80%;10%以上的学生有意愿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实践活动中,认同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工作作风的学生比例由30%上升到95%,认同本专业并立志从事本行业的学生由35%升至90%,爱护动物、尊重生命、遵守职业操守的学生比例由40%升至95%。
4 结语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可形成明显的协同教育效能:既能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中华文化、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方面吸收充足的营养,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搞好思政,必须提升专业教师开展思政的理论水平和学术能力,包括提高课程思政的认识,提升发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思政能力。思政课教师只有熟悉相关教学理论、教材及教学内容,才能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感染人。教师要对思政教育的内涵、内容和开展途径深入学习,做到胸有成竹。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群体制订“菜单式”思政教学方案,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开展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