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06马占华
马占华
摘要:目的: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查,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2例,均进行血糖及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糖尿病患者FBG、PBG、WBC、RBC、MONO水平更高,MPV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糖、血常规异常,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糖尿病诊断。
关键词:糖尿病;血常规;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特征为血糖升高,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多脏器功能损伤[1]。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需要进行血糖、尿糖等检查,同时,研究认为,血常规检查也能够辅助临床诊断疾病。因此,本文将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查,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34~77岁,平均(54.86±4.98)岁,病程1~14年,平均(6.10±0.78)年。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35~78岁,平均(54.88±5.06)岁。
1.2方法
指导患者空腹8h,准备齐全相关实验物品,在容器做好记号,使手臂处血管充分暴露,在采集血液部位上方5cm处使用止血带,紧握拳头,使静脉突出,消毒针刺部位,由下至上穿刺,采集5ml血液。随后指导患者放松拳头,按压穿刺点,将针头快速拔出。使用无菌真空管中放置血液标本,仔细观察血细胞数目、形态,仔细检查其数量。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单核细胞计数(MONO)。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糖尿病患者FBG、PBG、WBC、RBC、MONO水平更高,MPV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但临床诊断率不高,不高于40%[2]。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缺陷有关。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需要借助血糖、血常规等检查方式,但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若长期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则可能诱发肾功能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紊乱等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检查项目,可通过采集血液,检测相关血液指标,例如WBC、RBC等,敏感度较高,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较高辅助诊断价值。以往有研究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FBG、PBG水平升高,且WBC、RBC、MONO等血常规也出现明显异常[3]。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因此检测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具有分解、吸收糖分的作用,若出现胰岛素利用率障碍,则会影响糖分分解,导致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除血糖指标外,同时可见血常规明显异常。WBC为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組成,若其水平异常升高,则提示其存在感染情况,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况下,极易导致感染,若无法有效控制,则会加重感染,引起WBC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红细胞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若RBC水平升高,则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MONO同样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可诱发血脂异常,导致血液浓度异常升高,血流速度下降,并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MONO也会随之改变。MPV可评估血小板形成状态,显示血小板转换率。 在本次研究中,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糖尿病患者FBG、PBG、WBC、RBC、MONO水平更高,MPV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血糖、血常规异常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糖、血常规异常,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糖尿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博. 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23):125-126.
[2] 李晨祥,胡闪闪,杨焕. 血常规相关指标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研究[J]. 中国医刊,2022,57(4):385-389.
[3] 陈涛,王超. 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常规、HbA1c、PCT、hs-CRP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4):1732-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