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故事应用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7-06丁雨菲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中华班级幼儿园

丁雨菲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中提到,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的。因此,周边环境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幼儿园的走廊、墙壁、班级里的主题墙等都是幼儿经常观察、触摸的地方。中华传统故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桥梁。故事这一载体,也很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可以将中华传统故事作为切入点,从幼儿园环境入手,启发幼儿、影响幼儿。

关键词:中华传统故事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一、中华传统故事应用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之环境创设中的常见问题

(一)文本素材太广泛,难以统一

中华传统故事经历了长期的沉淀和人们的代代相传,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也会有很多版本。比如关于十二生肖的民间传说,就存在两种版本。一种说法是猫很爱睡懒觉,于是在报名前一天发愁地对它的朋友老鼠说:“鼠老弟,咱们明天一早起来去报名,实现咱俩的梦想,可是我有睡懒觉的习惯,怎么办呢?”老鼠说:“没事没事,别担心。明天一早我就去叫你,咱俩一起去报名。”老鼠第二天醒来,非常兴奋,把去叫猫起床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猫因为没报上名,从此以后和老鼠成了冤家。另一种说法是在去报名的路上有一条河,猫和老鼠都不会过河,这时牛来了,猫和老鼠灵机一动,让牛背着它们俩过河。在牛的背上,老鼠想自己得当第一名才行,于是趁猫不注意,把猫推下了河。等浑身湿漉漉的猫到达报名现场时,十二个名额已经满了,从此老鼠一看到猫就要躲。

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也存在着不同的版本。因此班级之间、家庭之间,甚至是教师和家长之间都难以统一故事的文本。

(二)环境多以静态呈现,难易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布置幼儿园环境时,总是强调让墙面“说话”,让环境和幼儿互动。但是如何实施成了不少新手教师的难题。

很多教师为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便把墙面上贴满幼儿的美术和手工作品。但其实这样只是生硬地把结果呈现在墙面上,更多的还是静态的内容。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这样的静态环境无法满足孩子们进行人际交往、实践真知的需求。

(三)难以将故事寓意融于环境中

中华传统故事之所以如此经典、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故事背后的寓意深远。比如:故事《小马过河》告诉我们很多事情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能明白;故事《百鸟朝凤》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我们要学习凤凰这种居安思危、热心助人的精神。

每个故事都道理深刻,语言精练,可这都是从成人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3~6岁的孩子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往往从生活经验出发或从直观形象的事物中学习。如何把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以孩子“愿意看”且“看得懂”的方式融于环境里成了老师们的现实难题之一。

二、中华传统故事应用于主题活动中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故事文本

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课题组成员会集中讨论,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故事。第一次筛选时,根据故事立意、故事形象、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了筛选,但只给了班级孩子故事的名称,没有确定好文本,导致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二次筛选时,课题小组除了确定故事名称,还确定了文本素材。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中,班级少走了很多弯路,活动效果也更好了。因为中华传统故事流传久、范围广,所以一个故事可能会有不同版本,或者为了宣扬某种精神、传播某种道理,故事的结局描述得比较极端,但故事本身的大部分内容是适合幼儿的。这就需要老师选择最适合幼儿理解的文本或对文本内容稍加修改,让它更适合幼儿。

(二)环境变静态为动态,提升教育性

主题环境的创设除了要依据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以外,还可以视季节、社会热点、班级里近期出现的问题、节日等情况变化和调整。

以我园某大班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为例,结合前期陌生人绑架小学生的社会事件,老师们根据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并让幼儿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对遇到陌生人如何自救进行演绎。教师将演绎过程拍成照片,打印并布置在主题环境之中以凸显主题活动的教育性。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发展与变化,投放的材料要适宜,进行的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兴趣及其发展需要,在环境以及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识并内化,形成新经验。同时,教师要关注并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加强交流和练习,帮助幼儿在动态环境中深化认知。在活动中用照片、视频等方式动态记录幼儿的學习过程,注重教育的过程性而不只是注重教育的结果。

(三)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提升教育性

由于主题活动这一课程模式的特点,市与市之间、区与区之间、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对主题活动怎样有效进行、怎样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发展有一些理解或能力上的差异,这更加显现了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活动开展初期,园内教师参与理论培训或是去姐妹园观摩学习,资深教师多的幼儿园则组织老师们利用教研活动设计比较完整的主题活动方案,条件相对较弱的幼儿园可以直接借鉴一些已经成型的优秀主题活动。活动中,就某些班级内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如:幼儿在这次主题活动之中是否有了认知、技能、情感等全方位、多领域的进步;教师在这次主题活动之中是否更加了解班级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情况,接下来要在哪一方面多锻炼;等等。主题活动进行得如何不应当只有班级教师的主观性评价,还应当有客观性评价。只有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才是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之余,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们针对这些情况梳理下一次主题活动的方向。这种评价体系,对幼儿园教师研究素养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探讨和解决本园、本班级真实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故事因为本身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以及故事题材十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幼儿园主题活动之中。深挖故事并将其运用于主题活动中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应当共同探究这些困难的解决办法,让中华传统故事这一好的素材、好的文化借助幼儿园这一平台传承并发扬下去,促使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现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幼师人才幼教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教学改革),2019(10):5156.

[2]何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儿童的经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2(7):3539.

[3]车琳琳.浅析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J].学周刊(学术研究),2005(2).

[4]柏匡峰.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中华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我爱幼儿园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