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2022-07-06龚梅花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内化法治道德

龚梅花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小学生个人品德和法治精神的核心课程。小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讲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居于首位。现代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仍然是第一位。学生在启蒙阶段受到的道德教育,往往影响深远。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法律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很多内容,涉及个人行为的纠正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不像其他学科有具体的知识点作为依托,很多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到是一种枯燥的说教,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加之学生家长的主要关注点都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上,容易忽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监督。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课时,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认知,并在学习过程中将这种认知内化,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讲授“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相关内容,把安全常识编成儿歌,配合动画进行播放,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对于动态的信息接受度更高,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对这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记忆更加牢固,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下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一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正在遭受巨大的破坏。这种影像的冲击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够有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二、延伸知识广度促进学生认知内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除了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加生动的讲解,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教学设计,延伸知识的广度,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内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为下一步在生活中应用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在讲解“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资料,结合我国当前发展情况设定一些开放式题目让学生讨论。如针对目前新冠疫情的社会热点,讨论“为什么中国可以很好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在讨论中,一些学生可能从经济实力的增强来展开,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学生可能认为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叙述不同地区互相支援的感人事迹;另一些学生可能从制度优势来介绍,说明政府的有力组织带来的高效率。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对“富起來到强起来”这一节的内容认知更加深入,激发了爱国之情。除了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例如,在讲解“让世界更美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移动支付等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技发展造福人类”这一节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总之,教师要积极拓展课程的知识广度,密切结合热点时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整合,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提升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日常生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只是提升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在生活中能够做到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和优秀的个人道德品质,需要在实践行动中体现。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实践环节,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行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在讲授“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研,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特有的物产,感受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也可以将自己发现的家乡美景用画笔进行描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技能,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会显著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通过组织这方面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普法志愿者在校园或街头进行普法宣传,通过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基本内容。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对法律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在启蒙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拓展学科知识的外延,通过各种形式促进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2]朱帅.生活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和润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1):99.

责任编辑:赵潇晗B222CED0-9C57-4D23-A1D8-A9FEB43EA343

猜你喜欢

内化法治道德
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的双向关系:纵向研究的元分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