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的调查分析
2022-07-06胡晓梅徐秀荣周如
胡晓梅 徐秀荣 周如
摘 要:在信息冗杂的时代,大学生时政热点的关注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现状的调查,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频率和意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时政热点话题的关注意识不断加强,但关注话题的随机性较强,主动性较弱。政治面貌及关注动机对时政热点话题的关注频率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党员与为个体发展目的而经常关注时政热点话题。专业类型中人文社科、经济类专业与关注深度则对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时政热点关注度;大学生;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群体,而这是需要以国家发展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前提的。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社交应用、短视频平台、各种网站等新媒体数量激增,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而大学生群体信息筛选能力比较弱,思想相对不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化了高等教育中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了解时政热点话题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对时政热点话题的关注使得大学生群体在了解国内国际事件的基础上,树立“四个自信”。然而,大学生群体时政热点关注的程度如何?如何提升时政热点关注度以辅助课程思政的进行?解决上述问题将对健全和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群体对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的关心程度,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时政热点关注现状的研究。武忠诚[1]通过调查指出高校时政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吴夏[2]指出大学生政治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政治取向具有二重性。陈笑[3]从政治关注的角度、深度、广度和频度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度进行调查,得出大学生政治关注动机具有功利性、立场不稳定、学历及性别差异的特点。王旭东[4]采用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政治关注情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关心时事,但参与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积极要求入党,但功利性较强。三是信息选择的多元化,导致时政关注人数占比较少。周锦红[5]认为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关注度不断提高、政治参与意识也逐渐加强,但仍存在政治敏感度不够、政治信仰易动摇及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蒋承[6]根据北京市高校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指出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与活动参与、生师互动、与辅导员交流及网络互动四个方面有正向相关关系,相较于高中阶段,文科生、党员及学生干部群体的时政热点关注度提升较快,但参与度较低,功利性较为明显。鲍娴萍[7]从政治心理、社会心理、政治选择和路径选择等角度指出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的基本情况为关注内容多为国内时政、关注途径以新媒体为主、政治思考能力有待加强。李婷[8]采用分层抽样并设计量表进行研究指出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政治面貌与时政关注度有很高的相关性,认为时政兴趣、动机和学校的政治文化氛围都会对大学生的时政关注度产生影响。康红蕾[9]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指出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政治认知能力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国家意识淡化现象,稳定的政治立场但易受外界干扰、高度的认同感但仍有困惑、广阔的政治关注视野但更倾向于关注与个体发展相关的现实问题。周华[10]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政治面貌、学科类别和性别三个方面指出大学生对时政关注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张丽[11]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指出大学生网络政治关注是出于无意识的行为,而缺乏明确的政治责任意识。
综上,对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现状的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其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的特征,并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的频率及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一)Logistic回归
对于分类型因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时,常采用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在该模型中,分类型因变量(y)记为事件的发生与否,并将事件发生记为1,不发生记为0,则所需要关注的对象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将未发生作为参照,本文借助该模型来研究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频率类型及意愿。模型形式如下:
(1)
其中,p=p(y=1)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事件的对数发生比,β0表示截距项,βi表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可用来衡量自变量变化对事件的对数发生比产生的边际效应。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宿州市某高校全体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编调查问卷在问卷星网上平台共发放225份问卷,219份问卷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概率为97.33%。表1中列示了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三)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为探究时政热点关注的频率及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了两个被解释变量。
(1)时政热点关注频率(Y1):该变量主要来自于问卷中问题“关注时政热点的频率”,并令回答结果中“经常”为1,“不经常”为0。
(2)時政热点关注意愿(Y2):该变量来自于问卷中“是否愿意为解决热点问题付诸行动”这一问题,并将回答结果中“愿意”赋值为1,“不愿意”赋值为0。
解释变量:本文将问卷中分类变量作为虚拟变量纳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置如下:
政治面貌(X1):政治面貌的四个类别分别为“团员”、“入党积极分析”、“党员”、“群众”,其中将“群众”作为参照,其他类别作为虚拟变量。
关注动机(X2):该变量来自于问卷中。选项类别为“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个人提升”、“为专业考试需要”、“作为论文写作素材”、“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将第一个类别设置为参照。
专业类型(X3):该变量的选项类别共有“理工类”、“人文社科”、“经济类”和“其他”四个,其中将“其他”作为参照,另外三个类别设置为虚拟变量。
关注深度(X4):该变量来自于问卷问题中“关注时政热点的程度”。选取“随意浏览”作为参照变量,“分析事件来龙去脉”、“大概了解事件经过”为虚拟变量。
三、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的现状
(一)时政热点关注意识较强
统计结果图1显示,有67%的大学生表示应该关注,认为了解时政热点很有必要,24%表示有时间可以关注一下,仅9%认为无所谓没必要,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性。
(二)时政热点关注的随机性较高
由图2中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频率可看出,16%的青年大学生表示每天都会关注,24%大学生表示关注度为一周一到两次,46%表示不固定,想看就看,14%表示不怎么关注。对比图1可知,虽然大学生的时政热点关注意识较强,但对关注时政热点的关注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主动性不强,热情度不高。
(三)时政热点关注范围较广
由图3可知,有57.08%的青年大学生倾向于关注国际与国内的热点问题,28.77%倾向于关注国内时政热点,8.68%倾向于关注国际,5.48%倾向于地方热点问题。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范围比较广,热衷于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
四、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中为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频率的Logistic回归结果。根据表2中的结果显示,政治面貌对时政热点关注频率的影响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P值分别为0.914和0.429,均不显著,但对“党员”而言,P值为0.03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是显著的,即党员相对于群众更经常的去关注时政热点。
从关注动机对时政热点关注的频率也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回归结果显示,“为专业考试需要”的P值为0.003,“作为论文写作素材”的P值为0.018,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是显著的。说明大学生以“为专业考试需要”和“作为论文写作素材”为目的关注时政热点的频率高于以“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个人提升”为目的的关注频率。“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交流”P值为0.924,在统计上不显著。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出结论:党员相对于群众大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频率更高,大学生为专业考试需要和论文写作的关注频率要高于其他目的,说明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主要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功利性较强。
(二)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3中为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意愿的Logistic回归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专业类型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专业类型对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文社科类、经济类,说明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类专业相较于其他类专业更愿意为解决热点问题付诸行动。理工科类专业P值为0.203,在统计上不显著。
关注深度对大学生时政热点的关注意愿也有显著的影响,其p值为0.024,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分析事件来龙去脉”P值为0.04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是显著的,“大概了解事件经过”在统计上不显著。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出结论: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类专业相对于其他类专业更愿意为解决热点问题付诸行动,并且对时政热点的关注程度越深刻,为解决时政热点所付诸行动的意愿越强。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托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频率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热点话题的特征体现为关注的意识在加强,关注的范围较为广泛,但关注的随机性较强,积极性较弱。大学生群体的政治面貌及关注动机对时政热点话题的关注频率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党员与为个体发展目的而经常关注时政热点话题。在大学生时政热点关注意愿的影响因素中,专业类型中人文社科、经济类专业与关注深度较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将时政热点话题的常规化融入课堂教育中,发挥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信息关注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对时政热点话题的选择较为随机,说明了他们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较差,若不加以引导,则可能导致他们的思维发展方向出现偏颇,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时政热点话题的发展脉络梳理及讨论,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选择积极的话题去关注,提升时政素养。
二是强化大学生的个人规划意识,激发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兴趣。大学生的关注动机对时政热点关注频率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归因于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规劃。而提升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兴趣又会促使了解程度的加深,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时政热点关注意愿。因此,学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强调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武忠诚,孙俊如,光明,等.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
[2]吴夏,郑启龙.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报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93-95.
[3]陈笑.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0,(14):190-191.
[4]王旭东,陈红莲.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度情况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9-102.
[5]周锦红,叶飞霞.加强大学生正确政治价值观培育的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68-169.
[6]蒋承,黄晓蕾.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时政关注度——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65-71.
[7]鲍娴萍,王静,徐炜.宁波大学生政治关注和政治参与研究[J].中国共青团,2016,(04):46-48.
[8]李婷.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4):28-32.
[9]康红蕾,郑一赛.基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7,(5):14-16.
[10]周华,张东梅,王珂,周鹏程,李威.当代研究生对时政关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8,(4):176-180.
[11]张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