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政策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2022-07-06赵莉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长方形双减作业

摘要:“双减”政策一方面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优化作业布置;另一方面,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这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同时还要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确保学生在学好的同时,拥有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双减”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上好每一节常态课,要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讨论声”的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和配套的《基础训练》,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力争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

一、采取多样化的导入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教学要符合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导入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时,在新课的导入部分可以借助课件,利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再如,在学习“间隔排列”时,利用游戏导入新课的学习。老师事先将彩旗串装在一个纸盒中,课上先慢慢拉出一面红色的和一面绿色的旗子,让学生猜猜接着会拉出什么颜色的旗子,然后老师再揭示结果。教师还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可以让学生有序地列举出100以内3的所有倍数,先观察这些数字的个位再看看十位,找出共同的特征。此时学生往往没有头绪。之后老师让学生再观察15、27、33、45这几个数字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和是多少,思考它们和3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请学生验证其余的3的倍数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特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完成新课的学习。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灵活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例如“轴对称图形”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高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火红的枫叶的图片,然后再利用课件演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折叠过程。借助动态演示,学生深刻领悟了轴对称图形概念中的重点是“重合”和“对称轴”。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解决用传统方法不容易讲清楚,学生不容易看明白、不容易理解的教学重难点。再如,在分析、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机结合,使学生从视觉上感知“体”的概念,使长方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动态的、容易感知的印象。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小小商店”这节活动课上,教师利用课件把与学生们生活密切联系的物品搬到教室,让学生自由地购买。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思考:买什么?要付多少钱?怎样付钱?怎么找零?愉快的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科学地使用教材

“双减”政策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作业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更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要在把握教材所反映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编者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资源,使教材充满生命力,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课,教材的编排结构是先从圆形物體引出几何图形圆,紧接着出示圆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最后再画圆,留给学生的发展空间太小。其实生活中,学生对“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圆的特征。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把画圆安排在前面,让学生在画圆中充分感知“定点”“定长”对于画圆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介绍圆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圆的特征。

四、合理地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分层布置作业才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拓展智能。而统一的作业要求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之间有很大的矛盾,会造成优等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困生跟不上,部分学生怕学、厌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发展趋势,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得了”。根据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来设计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必做题:学校长方形花坛长15米,宽5米,请计算出面积。选做题:公园正方形花坛的周长为48米,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拓展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16米、宽10米的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优等生更优,学困生也能在“跳一跳”中采到果子。在布置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技巧,不能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布置上面的作业时笔者会这样说:必做题所有同学都要完成,其余两题大家自由选择,可以选择你想解决的问题或者你想挑战的问题。

五、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在教学数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场景之中学习,在实际操作实践中理解数学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会遇到三种题型: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笔者请六位同学分三组在讲台上演示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际表演,学生们对相遇问题的三种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7A119A9D-87D4-47BC-A83E-B85A74C37645

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学习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后,笔者向学生介绍在皮克定理被发现之前人们计算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时,一般利用分割法把多边形分割成很多个小正方形和三角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再相加。或者是采用补全法把多边形补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补上部分的面积。而皮克定理六、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

减负不是“减责”,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负担减轻,而教师的教育责任及教学压力实际上变得更大。“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评价,应当更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情况。对于后者,不应当局限于单纯的会做题,而应侧重于思维的过程性,以及方法的多样性。一学期结束时我们还可以出一份试卷来测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70分用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占25分,创新能力占5分。创新题如:用一张长是30厘米、宽是15厘米的彩纸制作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的三角形彩旗,能做多少面?很多学生马上想到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但是这是错误的解法。正确的是:先沿着长裁成7个小长方形,然后沿着宽裁成5个小长方形,则可得到三角形个数为5×7×2=70个,即可做70面。创新题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一年级都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十分有限,纸笔考查只能验证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不能展示方法和策略,只会给他们造成压力。同时,这样的评价方式也会给家长传递不恰当的信号,误导他们在学前进行训练,增加幼儿的学前负担。因此,一年级多尝试采用口算题等形式检查教与学的情況。例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可以出这样的题目:请你在10分钟内说出得数是10的所有算式。有的学生只能说出加法算式,有的学生凌乱地说出一些得数是10的算式,有的学生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算式。一道口算题就能测试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其中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算式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更突出,逻辑更严密,条理更清晰。中高年级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创意设计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例如,王大爷用18根1米长的木棒靠墙围一个长方形的苗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边长取整米数)有的学生需要借助小棒摆一摆,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直观操作展开评价。有的学生马上就想到这道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用墙的长代替了长方形的长,宽从1米开始一一列举;一种是用墙的长代替长方形的宽,宽从2米开始一一列举。教师以学生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推理能力、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的重心。再如,在学习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后,请学生绘制有轴对称的图案,老师再把学生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学生可以自评、互评。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反映了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推进“双减”的真正落地,实现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陆剑明.对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J].山西教育,2006(11):35.

[3]赵莉莉.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J].山西教育,2006(11):40.

[4]陈云.深度学习观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21(9):5657.

[5]黄红成.在想象中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数学教师,2021(9):7678.

[6]徐斌,王梅.一年级新入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调查报告[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04):4953.

责任编辑:丁蔚7A119A9D-87D4-47BC-A83E-B85A74C37645

猜你喜欢

长方形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长方形找朋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有多少个长方形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