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2-07-06石义才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双减分层知识点

石义才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如今的教学也更加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响应当前教育的号召,体现出教育的育人观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发掘分层教学的优势。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陷入学习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体现出分层教学减压减负的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合理,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保留原有班级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学习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来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差异性,避免学生在同进度的学习中产生过大的压力。在“双减”政策落实的今天,开展分层教学就显得更加必要。

一、“双减”背景下分层教学的作用

分层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能实现因材施教。具体来讲,采用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集中教学、授课、布置作业的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完成同样的学习目标,最后再进行同样的检测。这种教学方法给“后进生”或“学困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不好的学习体验,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在班级竞争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而不得不参加课下培训,同时用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提高成绩。而分层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的学习任务,匹配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更多成长的可能,在减轻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学阶段,受自身认知能力及思维方式的束缚,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分层,依据学生能力匹配不同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本章节的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知识且难以掌握,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行分层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先引出定义如“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量的等式”,让全体学生认识什么是方程,并举出几个简单的例子,如4x,3x+1=16,x=1让学生辨别,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接着,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着重给其讲解方程的概念及解答计算方程的方法,比如“将方程等式的未知量移到等号的左边,已知量移到等号的右边,进行化简得出答案”;对认知能力较强、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可以布置应用类的问题,比如“班级里原本有16张连坐桌子,1张桌子标配2把椅子。现在又购买了几张桌子,统计得出,一共有42把椅子。那么班级购买了多少张桌子?”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学生仔细思考才能够列出等式,从椅子的数量入手,设桌子有x张,即16×2+2x=42,可求出桌子的数量为5张。

(二)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划分好需要讲解的重点内容,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层讲解,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大致为三个层次:掌握圆的基本定义及圆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圆的公式、学会应用圆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圆的定义,可以用一个定点和一根细绳绕圈画圆的方法生动、直观地向全体学生演示、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圆的公式,就是要结合圆的图形进行讲解,比如讲到C=2πr=πd的时候,要指出每一个字符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对于S=πr2也应结合圆的图形进行讲解。最后,给出思考题“有一个圆形水池,中间部分由圆形喷泉构成,已知整个水池的直径为20 m,喷泉的直径为10 m,那么水池的面积有多大?”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这些应用类的题目,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根据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对课后作业及其练习进行合理分层,即根据学生课堂内学习知识点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作业,真正让作业起到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认知水平的作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例如,教学“分数乘法”之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体现作业难度的差异性。如:“在一条笔直的长360千米的公路上,甲、乙两车相向行驶,已知甲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那么,问题1:三小时之后,甲、乙车分别行驶了多少千米?问题2:甲、乙两车何时才能相遇?问题3: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走的路程分别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第1個问题,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第2个问题,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第3个问题。这样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能够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根据教学互动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实施分层教学,还要注重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下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习水平。教师要设计出具有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好相应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相关内容中,为了让学生对“人民币”的概念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商品等价交换”理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如“购物”游戏,首先准备一些商品,如铅笔、尺子、橡皮擦、铅笔盒、书包、书本等,提前设计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种币值各5张,让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及自己所拥有的钱去购物。对于理解相对较差、吸收知识点相对较慢的学生,教师向他们提供一些小面值的“钱”,如1元、5元和10元,以降低学生购物的过程中计算的难度。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面值更大的钱,如20元、50元等进行游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开放所有面值的“钱”,让学生自由选择去购物。游戏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基础知识之后能够灵活地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和计算,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人民币”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五)根据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不仅能运用于知识内容的教学环节,也能运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即通过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来进行评价,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对应的课堂学习目标和要求来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在课后需要进行弥补和努力的方向。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目标的完成都比较好时,教师要及时通过评价来进行鼓励,推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对学习能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要以鼓励为主,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同时引导他们开展学习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拓展思维,在竞赛中实现自我超越、提高学习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时不仅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更要引导学生找出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合理调整教学目标的层次,才能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应坚守“双减”的理念,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爱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7).

[2]后同生.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研究策略[J].孩子天地,2019(22).责任编辑:赵潇晗7A119A9D-87D4-47BC-A83E-B85A74C37645

猜你喜欢

双减分层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知识点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