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2-07-06阚红珍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外阅读有效性

阚红珍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革教学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审美、写作等能力。教师总结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开展阅读互动活动、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注重阅读写作结合、增设课外阅读任务等,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提高其表达水平,还能培养其语感,增强其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选择应试化教学方式,根据考试中常见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阅读,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上,进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和意义,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若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开展阅读互动活动、注重读写结合等教学策略,充分显现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显著提升,最终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自我升华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进而促进理解能力的提升。另外,阅读也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积累许多知识,通过广泛阅读各类读物,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个人身心修养的提升。深入阅读也能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与眼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能利用语言工具,独立探索与学习知识,进而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此外,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了解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全面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能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在校阅读的时间比较少,通过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可逐渐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因此,学生要养成阅读习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独特的见解。这些对未来的个人修养和情操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展阅读互动活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不平等,缺乏师生互动的机会,这使得学生阅读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互动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阅读,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在师生互动或学生互动中,也能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阅读内容,提高其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阅读互动活动,如阅读分享、实验探究、小组辩论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低,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教师就要从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阅读互动。首先,教师以“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作为探究问题;其次,准备一个杯子、一杯水和许多小石子,教师让学生先阅读乌鸦喝水的片段,再引导学生仿照乌鸦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在阅读和探究中明白“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开展阅读探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其快速掌握一篇课文,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阅读写作结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如果单一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回答问题,就会显得语文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甚至让学生认为阅读好像并没有实质意义,进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读写结合可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增添阅读乐趣,使其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其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对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主要侧重于对事物的描写,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能掌握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这可作为读写结合的出发点。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中描写带刺的朋友的句子有哪些?通过这些描写你认为这位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其次,教师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动机。最后,在学生阅读掌握了一些词语和句子后,教师指导学生仿写一篇描写动物或人的小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还能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活跃阅读教学氛围

过去,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一味地指导学生机械性完成阅读练习,这只会使课内阅读变得乏味,让学生对语文阅读逐渐丧失兴趣。兴趣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教学思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创设情境,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促使其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另外,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可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主思考、主动阅读,最终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一文时,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预设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为什么铁罐最后消失不见了,而陶罐还一直存在着?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疑问,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其次,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沉浸于情境中,同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并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如此一来,不仅能避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还能促进其深入阅读和理解。

(四)增设课外阅读任务,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生阅读经验较少,还需要增加更多的阅读机会,提高其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视野。而增加课外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温故知新,弥补阅读学习中的不足,也能提高其自身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增设课外阅读任务,针對性、层次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扩展自身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中获取更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结束教学后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制作有关主题的阅读任务文档,并附上网上收集的阅读链接。教师将阅读任务文档发至班级QQ群或微信群,并告知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课外阅读,积极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在阅读后,教师在班级群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一来,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还能实现知识的内化。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丰富阅读教学形式和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创设阅读情境、开展阅读互动、增加课外阅读任务、注重读写结合,以好地从学生角度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赵潇晗6510A994-04A6-4F93-8B10-1B089139C7A9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外阅读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