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诗歌之火,燎神话之原

2022-07-06高洁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6期
关键词:盘古神话诗歌

高洁

摘要:神话影响着诗歌的创作,诗歌可以说是神话的一种传承。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将神话教学纳入其中,将学生引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源头,让学生吸收这片沃土的营养。语文教师应该尝试着调动学生的兴趣,将诗歌教学与神话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将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的营养,转为成长的动力。

关键词:神话诗歌教学

一、何为神话,为何学神话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易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这是鲁迅先生对于神话的定义。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起源于人类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到了野蛮期的中级阶段,神话进入了繁荣时期。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面对难以捉摸的自然洪荒之力,人们不由自主地对自然产生敬畏和恐慌的心理。人们开始幻想着存在各种神灵和魔力,并对幻想出的神加以膜拜,于是神话故事也应运而生。如:人们想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再幻想出抟土造人的女娲;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奔腾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共工怒触不周山”等故事;人们要寄托某种希望,就有各种代表希望的神灵的存在。可以说,神话是远古人类智慧的结晶,神话故事里虚构的这些神灵既是他们心中不朽的形象,也是他们战胜自然的领袖和朋友,有时某种神就来自他们本部落里才华出众的人物典型。

我们的民族,是个坚韧不屈、自强向上的民族。无数的传统美德在历史长河里流淌不息。而神话故事因其故事性、情趣性、教育性和形象性颇得小学生的喜欢。神话故事里人物伟大的精神品质无疑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这些人身上立人立己的思想精髓,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传承、发扬。学习神话就是探究祖国历史渊源,就是洞悉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民族心理,对青少年品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都极具影响力,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有帮助的。神话一般分为上古神话、先秦神话、秦汉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等几大类,这些都是远古人类的智慧产物。

所以,神话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入编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必要的、正确的。

二、神话影响诗歌,诗歌传承神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的艺术源泉,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神话的踪迹,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上古神话里有三皇五帝,还有人们崇拜的自然之神,比如风神、雨神、雷神、火神和水神。先秦神话以《山海经》为代表,是神话内容最为丰富的。其中多描述山神形貌和怪异的动物形象,还记叙了异地风情。受神话影响最早的是《诗经》,其中《玄鸟》《生民》都是以神话人物诞生的方式描写了商、周的诞生。秦汉是中国神话的黄金时期,随着秦汉封建帝国的崛起,华夏各地的神话传说也有了规范。女娲、伏羲、盘古成为地位最高的三位神仙。在《楚辞》中神话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天问》一篇涉及神话甚多。《左传》《国语》中也有部分神话留存。唐朝时期神话对诗歌的影响达到了巅峰,唐诗受神话影响最为深刻。唐人以大量神话入诗,无数的神话典故穿插于诗歌中,传承着神灵气象,糅入诗人的心灵意象,神话与诗歌的碰撞绽放出大胆瑰丽的想象力之花。杜甫的《旧日记岑参》、韩愈的《昼月》里都涉及女娲这一创始神。河图洛书、东皇太一、二妃斑竹、巫山神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等神话更是唐诗里屡见不鲜的意象与主题。

而李白的诗歌是唐诗中最为璀璨的明星,在李白近千余首的诗作里,涉及神话的多达105首,他采引的神话内容之丰富,运用神话手法之高超,在整个诗歌发展史上是首屈一指的。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无一不呈现浪漫缥缈、寓意深远的神话色彩。李白将神话故事、神话意向、神话思维与诗歌融为一体,使诗歌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忆秦娥》唯美浪漫,《古朗月行》想象神奇,《上李邕》壮志凌云和不畏流俗……

综上所述,神话在后世文学中有迹可循。以神话入诗,既丰富诗歌的题材内容,又寄托诗人们的美学思想,提高了诗歌的内涵和美学价值,使得神话在后世文学,特别是诗歌中得以传承、发展。

三、神话走进教材,意图何在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编排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一条线是语文要素。以人文主题安排教材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型美文,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让学生初次接触富有奇特想象的神话故事,并选编了一篇外国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师要把握编者的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复述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课文梗概的语文素养。再根据具体的文本让学生感受、挖掘神话故事中人物高尚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编者的用意,绝不是让学生仅仅去阅读几篇神话故事,而是以此为起点,激发、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引他们走近中西神话文化的源头,吸取这片沃土里的营养。

四、以诗之火,点燃神话教学

在具体的神话单元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每位一线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盘古开天辟地》为例,谈谈如何将诗歌融入神话教学。

(一)踏歌而行,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我们学校一直将传统经典诵读作为办学特色,传统诗词飘香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上学、放学的路队中,各年级各班的学生们都会诵读着各自需要学习的经典诗词,一路踏歌而行,这成了城南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启迪了笔者尝试将诗歌与神话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伊始,笔者以深受大众喜爱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切入点,模仿比赛现场邀请学生开展看画图猜诗歌的游戏。以李白的《古朗月行》为图片线索,创设诗意的情境,勾起学生猜谜的兴趣。四年级的学生只是选学了诗歌的前四句,并没有完整地学习整首诗歌。教师借此机会出示整首诗歌,告诉学生短短的一首诗歌里竟然包含了六个奇幻的神话,分别是:美丽的瑶台——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月驾车之神望舒;桂树——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蟾蜍;后羿射日。接着提问:有谁能分享这首诗里你所了解的神话故事呢?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急于分享他們所知道的神话故事,课堂氛围热烈而美好。就这样,我们跟随李白的《古朗月行》里的神话意象走进了神话的学习中。教师以诗歌为桥,为学生铺设了联结诗歌与神话的道路,巧妙而又新颖,不露痕迹地指引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82DEA8A6-0626-4ABC-B4C7-B38D0A864950

(二)诗化概括,引领学生寻因问果

本单元重点培养的语文素养是概括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诗歌本来就是言简意赅的,和本单元培养目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再次以《古朗月行》精练概括的诗句展开教学,让学生尝试以小诗人的身份去仿写诗句,再用诗句去概括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赞美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人物。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让他们品尝到诗歌创作的喜悦,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读懂课文后尝试用整齐的句式、有规律的押韵来概括该神话故事的起因。一时间如“天地如鸡子,盘古睡其中”“天地一混沌,盘古睡万年”“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这样高度精练又整齐的句子从学生的笔下流泻而出。虽然有的句子尚显稚嫩也没有做到押韵、工整,但是学生毕竟敢于尝试、勇于概括了。

于是乎,故事的经过也有了:“开天又辟地,顶天立地撑。”“巨人分天地,巍峨撑其间。”……

于是乎,故事的结果也有了:“英雄勇献身,幻化成万物。”“巨人做贡献,身体变万物。”“盘古最无私,骨节为山林,毛发为草木。”……

渐渐地,学生学会了研读文本,复述故事的梗概,他们还尝试创作整齐划一的诗歌,他们学习神话的热情更加高涨。

(三)以诗仿写,咏叹形象之美

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了大概的了解后,笔者开始引导学生挖掘更深一层的人物内涵。备课时,笔者有了新的想法。在现代文学家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中,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夜空想象成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流星想成牛郎织女闲逛街市,语言优美清新,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诗歌中还涉及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于是在培養学生另一个语文素养——感受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伟大的品质时,笔者尝试套用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里的文字,开展阅读后练笔,让学生找出一系列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动词,并结合想象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

学生先阅读重点句子:“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再在阅读感受、讨论交流、总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你_______,你______,

啊,盘古,你是______的神!

最后学生阅读描写盘古幻化成世间万物的句子:“盘古倒下以后……雨露。”

引导学生总结人物品质和形象:

他的气息,变成了_________。

他的声音,变成了______;他的左眼,变成了_________;他的右眼,变成了_______;他的_______,又会变成________。

啊,盘古,你是_____的神!

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文字、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品质、写一写赞美词四种方式,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对盘古的完美人物形象了然于胸。学生步步深入,仿写一唱三叹式的诗句,读出了人物性格内涵,也读出了神话的文化价值,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学生的练笔也初见雏形:你前无古人,你后无来者,啊,盘古,你是创新的神!你日长一丈,你支撑万年,啊,盘古,你是高大勇猛的神!你化日月,你变花草,啊,盘古,你是为民造福的神!……

(四)用诗作结,拓宽神话的阅读视野

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除了准备《古朗月行》和《天上的街市》的配乐朗诵以外,还出示普希金《诗人》中的句子“当阿波罗还没向诗人要求神圣的献祭的时候”和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沐浴着狄安娜的银光,可怜的塔吉亚娜没有睡……”等句子来寻找神话的影子,鼓励学生一起吟诵、阅读,并以此课文为起点,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中外神话故事中,寻找他们感兴趣的神话故事,走进情节,品味人物,领略传统文化别样的美。诗歌神话的相互交融让课堂设计浑然一体,又给学生一种独特的阅读迁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东方的神话、西方的神话都有各自的体系和精神内涵,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相关神话,放开眼界,立足世界,在全人类的神话中吸取丰富而广泛的精神食粮。

综上,在《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诗歌引入文本,用仿写古诗概括文本内容,再用仿写新体诗讴歌盘古的人性之美。这样的设计透露出浓浓的趣味。以诗歌中的神话意象作为猜谜的对象,以古诗中的“神”和“韵”为红线,贯穿在《盘古开天辟地》的阅读中,笔者带领学生用诗歌元素来表达神话情绪,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诗歌、神话的探索阅读之旅。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丰富的阅读趣味。诗歌是要反复诵读的,神话故事也在反复诵读中掀开它神秘的面纱,显示它玄奥的内涵本质。学生一读再读,一读三叹,感受诗歌的美好、神话的内涵,以及诗歌、神话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诗歌的韵律在课堂回荡,神话的神奇、自由、夸张在课堂绽放,两种魅力不停碰撞出火花,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里,发展着他们无穷的想象力……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不仅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还兼顾语文新课标,以诗歌为抓手指导学生阅读神话,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要不断尝试新思路,让创造思维在课堂里生长,用诗歌滋润神话的种子,在学生心底萌芽、开花,如燎原的火一般绚烂!

参考文献:

[1]李倩倩.解读神话本来的样子——以《盘古开天地》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19(33):5152.

[2]陆怡.核心素养下的神话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研究,2018(6).

责任编辑:丁蔚82DEA8A6-0626-4ABC-B4C7-B38D0A864950

猜你喜欢

盘古神话诗歌
诗歌不除外
爱情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盘古
盘古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