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
2022-07-06马婷婷
马婷婷
摘要: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智慧老人”,他们要坚信自己是解决问题的行家,而心理老师仅仅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肯定与支持的平台。在心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伴者、倾听者,而教师的语言则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用教学语言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资源,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达到自我的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艺术”是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心理学课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并非简单的“施与受”,而是“保持好奇、等待、相信接纳”的过程,老师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关键词:课堂语言;心理课堂;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语言的艺术来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推动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深度连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精神成长。
一、初中心理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语言过多使用封闭式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每一位心理教师都会用到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方式一般分成启发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种。封闭式问题的答案通常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兴趣,侧重于不同的方面来回答问题。开放式提问常常使用“如何”“为什么”“能不能”等词来发问,引导学生给予详细的说明,而封闭式提问常常以“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等形式来进行,这种提问常常用来缩小范围,澄清事实,获取学生表达的重点,但是封闭式提问使用过多会降低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表达欲,不能充分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
(二)教学语言缺乏积极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极力倡导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素质,认为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人的心理问题,而且应关注人的积极情感体验,充分挖掘潜在的积极力量,帮助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课堂上学生会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教师要尝试从理解学生背后动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具体化问题本质等方面入手,找到学生“负性”回答后的積极意义,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
二、初中心理课堂有效运用教学语言的理念
心理课堂上教师都会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而不是停留在热热闹闹的表象上。为此,心理教师就要注重“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的教学语言素养,利用课堂语言艺术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从积极资源去引导学生,“借用”学生“之口、之力、之法”来渗透课堂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尝试共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无条件关注和接纳,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长。
三、初中心理课堂有效运用教学语言的策略
(一)具体询问深入探索
在心理辅导中,教师常常会用“具体化”的技术帮助来访者澄清问题,帮助来访者清晰准确地表达体验到的情绪和事件,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回应:“你说这件事情给你带来很大的负面情绪,如果让你给自己的情绪打分,10分是心情很好,0分是心情不好,你会打几分?”“我觉得你表达的观点非常特别,能不能多说一点……”“我听到你说‘适当减少’,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我听到你说……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道理,说说看!”具体化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感受、行为和处境,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
(二)肯定赞美让爱流动
在盖瑞·查普曼所著《爱的五种语言》一书中,他认为肯定和赞美的语言是爱的语言。而心理课堂就是体验爱、表达爱、分享爱的课堂,因此,教师的语言中需要融入真诚的肯定和赞美,在此过程中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格。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回应:“我发现你的角度非常特别,你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你说出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声,为你的真诚点赞!”“很高兴听到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你想到了所有同学都没有想到的部分,你是怎么做到的,说说看……”诸如此类的回应,让学生从细节处获得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被看见,被觉察,被理解,让爱和肯定在心理课堂流动起来。
(三)4F提问法设问精巧
4F提问法是英国学者Roger Greenaway提出的引导技巧,指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语言开展设问,4个F分别是Fact、Feeling、Finding和Future[4]。Fact是指事件和故事,Feeling指情绪和情感,Finding是指发现和思考,Future是指未来要做的计划,例如在“情绪五色花”一课中分享环节的问题设计如下:
1.活动结束后,请同学们观察班级“情绪五色花”的分布,是消极情绪比较多,还是积极情绪比较多?(Fact)
2.在上台贴纸班级“情绪五色花”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Feeling)
3.观察班级“情绪五色花”,你有什么新的发现(Finding)
4.当我们面对消极情绪时,你是怎样应对的(Fact)
5.同学们分享的这些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哪些你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尝试运用的?(Future)
该提问方法便于使问题设计富于层次化和精细化,更能够挖掘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能够加深学生对活动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使教师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深度思考,而不是停留在看似热闹的活动中缺乏深度思考。
结语
课堂语言是心理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度联接的桥梁,除了以上探讨的方法,还可以利用身体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例如握手、拥抱、点头等;心理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题预设,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预设框架,让课堂语言的组织更加“精准”;同样心理课的留白和等待也十分重要,“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学生的发言脱离“预设”或“标准答案”时候,教师的耐心等待也是课堂上一道别样的风景。如此,对于课堂语言的把控“多思考多练习多揣摩”,是心理教师营造“安全、尊重、接纳”心理课堂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姬俊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9):7-9.
[2]李慧.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1(3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