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牌匾上居然有个“错别字”
2022-07-05岚瓣
今日文摘 2022年21期
岚瓣
大家去故宫的时候,不知是否注意到一个“门”字。它出现在各个宫殿的牌匾上,但似乎與我们所认识的“门”字有所不同。这个“门”字笔画都不带钩,而是直直写下。难道是古人写了错别字?
其实不然,这背后牵扯出皇家的一大禁忌。
根据记载,在汉朝就有“门”字末笔带钩的正确写法,直到发生一次事故:南宋都城临安玉牒殿某次遭受火灾,火势蔓延至殿门。当时火灾找不到缘由,于是有大臣说,是殿门匾额上的“门”字带钩才招来恶火。宋高宗赵构觉得有道理,便下令宫殿匾额上的“门”字以后都不能加上钩脚。往后历代也沿用了这个做法。
到了明朝开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让大臣詹希原题写门匾,结果詹希原把“门”字写到最后一笔时,不小心钩了一笔。朱元璋大发雷霆,认为这是给他使绊子。这个带钩的“门”字让詹希原掉了脑袋。此后明朝的各处宫殿、城门的“门”字跟先朝一样不带钩脚。
据说到了清朝,又出现了一些带有钩脚的匾额。一日,乾隆发现正阳门的匾额的“门”字有钩,不悦道:“朕是真龙天子。这个钩子会不会刮走朕的龙鳞?”大臣一听,立马将“门”字改掉,而这些匾额也一直流传至今。
(谢宏远荐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