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22-07-05易然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易然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不仅可以给数学课堂增添许多趣味,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内化核心概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跨时空指导学生的课后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未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有效融合,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应借助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将抽象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开展高效的學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但挖掘信息技术精髓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不够熟练、不够深入,未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核心知识有效融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的核心素养未能得到真正提升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使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件所含内容过多,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课件,导致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受到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满足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与实施数学课程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提升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为学生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投入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中。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软件进行线上教学,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宽交流渠道;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并加以改进,辅助课堂教学;根据课程的具体需要,收集、开发音像资料,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活动。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以生为本,落实因材施教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既能增加覆盖范围,又能因材施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类似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便能发挥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在线上和教师交流探讨问题,实现单独指导、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信息技术普及的步伐。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与时俱进和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学会并逐渐熟练应用、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益处

(一)巧用信息技术,内化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能在原本比较抽象、晦涩的知识中融入具体、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认识公顷”一课时,许多学生听到“公顷”两字都感到十分新奇,因为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只知道“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那么,“公顷”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公顷”的认知,教师可以将“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做比较。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出示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图片,让学生用手比画出1平方厘米的大小,再呈现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也就是1平方分米。接着通过课件出示7名学生站在操场上手拉手的图片,长度大约是10米,28名同学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就是100平方米。最后告诉学生“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个结论。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单位面积的差异,在脑海中形成对“公顷”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学校操场、公园、广场的图片,将“公顷”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估算一些常见地点的面积。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综合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表述不仅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远程指导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应用题时,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先用三句话表述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再用自己的语言对题目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算式,说出计算方法。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QQ软件的语音和视频功能,指导学生说这“三句话”。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类似软件进行点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课、微课和视频等线上学习方式被广泛使用。其具备的录制、暂停和回看功能,帮助学生打破了时空界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时,教师打开直播软件,与学生共享提前制作好的演示文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对话框与大家进行文字交流,还可以打开麦克风发言。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设置了专门的讲题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解题的好方法。这种新型互动方式不仅可以鼓励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学习,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在线监督、实时记录等功能,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创新

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应注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利用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工具,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可以利用录音、录像软件将课堂教学过程实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听到师生间的对话,还能看到学生的现场反应,再通过反复观摩,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正,提高教学水平。再如,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投票器,实时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掌握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吸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总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把握数学的学科特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信息资源,助力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概念、发掘数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乾.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21):91.

[2]汪会荣.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0(8):53-54.

[3]陈向东.刍议多媒体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20(11):91-92.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