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

2022-07-05原媛柳杨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高校思政职业倦怠

原媛 柳杨

[摘 要] 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值得重视,在对产生职业倦怠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这个群体进行干预的时候,必须在科学分析成因的基础上,去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及有延迟;其二,思政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不足。相应的干预对策则可以概括为:其一,拉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的空间;其二,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强化自身体验,建立职业认同。

[关键词] 高校思政;职业倦怠;干预对策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工作压力使得社会个体所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这实际上就是“职业倦怠”。对高校来说,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群体就是思政辅导员。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思政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等职业倦怠现象,这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1]

很显然,对这一现象必须高度重视,要重视这一现象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从思政辅导员自身角度来看,当他们自身有了职业倦怠的时候,对这个群体的专业成长是无益的;其次,从思政辅导员的辅导对象角度来看,很难想象当一个思政辅导员自身有了职业倦怠的时候,还能够对辅导对象施加积极的教育。这两个角度实际上是主体和客体的角度,而主体与客体又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从宏观角度来看,对于从事相对固定职业的人来说,通常都会存在一些职业倦怠现象。轻度的职业倦怠表现为在工作中感觉到的疲惫与困乏,而明显的职业倦怠则表现为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一个人一旦产生职业倦怠,那么其在工作中往往会缺乏激情、缺少创造力,更多的只是凭着工作的惯性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这个职业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思政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面向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其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大学生,其工作的载体是相对抽象的思政语言,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再加上高校思政辅导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队伍,自身的工作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也正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主客观原因叠加起来,使得这个群体的职业倦怠更加值得被重视。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辅导员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政辅导员决定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2]很显然,思政辅导员这个队伍的素质越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就越好。相应地,对这个队伍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实际上就是对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乃至于整个教育质量提供保证。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高校思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分析主要借助相关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实践与体验进行,分析的视角则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及有延迟

这是涉及思政辅导员成就动机的外在因素。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所面对的是年龄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大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他们在接触大量信息的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认知与判断。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在呈现出多元化的同时,存在着难以同化的一面。很多时候,辅导员所付出的努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成效,而这会影响思政辅导员的成就动机。长此以往,会成为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诱因。

从成因的角度来分析,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不明显,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政辅导员本身。思政辅导员在面向辅导对象即大学生的时候,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密切的,反映在客体身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果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那么必将会对实施教育的主体产生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通常都是负面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地要求思政辅导员坚定信心,而应当想方设法寻找思政辅导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契合关系,并且用这一和谐的关系去支撑起思政辅导员的良好工作态度。

(二)思政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不足

思政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不足是涉及思政辅导员成就动机的内在因素。坦率来讲,对于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来说,他们对大学生所施加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除少部分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外,更多的是间接经验。这也就意味着当辅导员努力向大学生传递与三观相关的内容时,自我认同感不足。笔者注意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思政辅导员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而受到阻力时,他们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这种自我认同的缺失,会让职业倦怠逐步消磨工作热情,从而形成相对的恶性循环。

思政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很难一蹴而就,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让思政辅导员形成真正的自我认同,其难度并不比思政辅导员去对大学生施加教育更简单。人们常说的“渡人者易而渡己者难”,就是这个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既取决于其自身的成就动机,又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判断。真正的认同会让一个人在遇到挑战时,带着勇气去面对挑战,带着信心去解决问题;相反,如果缺乏自我认同,那么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犹豫徘徊,甚至很多时候还会走回头路。

综合以上两点分析,在面对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时候,要从外因与内因两个角度进行辩证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干預对策。

二、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有研究表明,想要减少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提升思政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的开展。[3]以上两点分析,固然不能全面解决当下高校思政辅导员所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但是从初步的研究及相应的实践来看,如果能够从这两个角度寻找到有效的干预对策,那么就能够让职业倦怠的现状得到根本的改变。基于这样的认识与实践,笔者总结提炼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一)拉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的空间

思政教育影响与塑造的是人的思想观念,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面向学生所进行的思政教育,并不能涵盖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所有方面。换句话说,当思政辅导员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求去教育学生时,学生必然也会遇到无法预料的干扰因素。这是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情形,作为思政辅导员要认识到这种复杂性,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求在“持久战”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时空的拓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去评价思政教育,这在客观上也就拉长了思政辅导员自身的教育历程,使得思政辅导员在面对这一工作的时候,能够在较为宽泛的时空评价自己的努力,这可以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

拉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的空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去评价思政教育的效果,说到底就是呼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经典的教育理念。教育原本就是慢的艺术,年轻人的思政辅导员队伍常常不愿意面对这种慢。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科知识的教学,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慢慢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更多的时候是螺旋上升,甚至是反反复复的。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效果来得慢甚至不明显是常态,那种所谓的立竿见影的思政教育效果,很多时候反而需要警惕。

(二)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强化自身体验,建立职业认同

思政辅导员必须明确教育内容应当是自己能够内化或已经内化的内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一定是能够让受众接受的方式,也一定是能够让自己接受并内化的方式。思政輔导员如果认同自己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就完成了一次自我塑造。这种自我塑造可以强化思政辅导员自身的教育底气,可以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营造一种更为强大的气场,这对学生而言,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这样的气场中,更容易接纳思政辅导员的观点,从而完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于教育的心理共鸣。这对思政辅导员自身来说,是一个自洽的教育过程,对于化解职业倦怠来说有着重要作用。

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来看,要让当下的思政辅导员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认同感,也面临不少的挑战。相当一部分思政辅导员只是将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视作一个短暂的过渡,这不仅容易导致思政教育过程急功近利,还会形成错误的认识。其实面向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因为只有用自己认同的思想政治观念去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处于自己所营造的“场”中,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相较于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言,用“场”来比喻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景可能更加贴切,因为这更容易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内化。对思政辅导员而言,不妨面对学生建立这样一种评价机制: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时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学生不能说出关于思想政治的论点,也可以认为自己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成功的。

事实表明,如果建立了这样的认识,那么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的职业倦怠进行了成功的干预,这样的干预取向自然是正确的。

三、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的思考

应当说职业倦怠并不只是出现在思政辅导员身上,在很多领域的很多职业者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只是考虑到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才有必要对于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给予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行动上。切实有效的行动来源于职业倦怠干预的科学性,也来源于面对职业倦怠的科学态度。

对高校思政辅导员而言,敢于面对职业倦怠,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勇气,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那就是一种教育智慧。当前,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4]面对这个问题,需要有勇气去面对,也需要有智慧去化解。

理论的探究与实践的摸索,让笔者对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干预有了更多的思考。辅导员不妨把自身所遇到的职业倦怠,理解为思政教育过程中遇到困境而无法突破时表现出的心理状态。这个时候,辅导员能否脱颖而出、破茧成蝶,客观上也取决于自身是否愿意面对职业倦怠这一现实,是否有勇气去剖析职业倦怠背后形成的原因,是否有智慧去化解职业倦怠。客观地分析外因与内因,结合日常教育的实际情况,去判断职业倦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勇敢面对自身职业倦怠的前提,也是寻找科学有效干预方法的基础。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辅导员还应当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自身所出现的职业倦怠通常都是难以避免的,其本质原因则在于自身工作心态不佳及能力欠缺,也在于具体实施教育的时候可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面对这些实际情形,思政辅导员要敢于解剖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乐意用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待思想多元化的教育对象。当有了这种心态的时候,就意味着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有了极大的可能。这对辅导员自身来说,当然是一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过程,辅导员应当有勇气将自己置于这一过程中,这是干预职业倦怠最好的心态,也是积累教育智慧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职业倦怠是高校思政辅导员不可回避的课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是辅导员完成自我蜕变最佳的选择。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职业倦怠、假装职业倦怠不存在。无论是笔者的亲身经验,还是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对他人经验与教训的思考,都证明了只有在正视职业倦怠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牟海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63-65.

[2]李岩.职业倦怠成因与干预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169,172.

[3]高珺.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 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4):47.

[4]童玉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3-4,7.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高校思政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