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探究
2022-07-05江鸿
江鸿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成立并致力于对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运行框架、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论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央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于2015年形成。2020年开始,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等多地开展试点;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美团、哔哩哔哩、支付宝、字节跳动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和应用。虽然目前数字人民币还处于限制范围和规模的试点阶段,但根据设想仍可以看出未来数字人民币将作为一种电子化现金的形式受到公众的广泛使用,数字人民币必将对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和运行机制
结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和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等公开信息,数字人民币具有以下性质:1.在货币属性上,数字人民币有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2.在货币层次划分上,数字人民币是M0的组成部分;3.在使用成本上,数字人民币不支付利息也不收取费用;4.在使用场景上,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以小额零售高频场景为主。
姚前阐述了数字人民币发行总框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营运体系,如图1所示。在双层运营体系下,数字人民币依然由央行信用担保,由央行向分发机构授权发行数字人民币,分发机构需要向央行100%缴纳准备金,再由分发机构将数字人民币兑换给公众,并负责回笼货币,满足公众交易、取现的需求。双层运营体系可以有效地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IT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高效安全地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广度,同时避免了央行直接对接用户带来的风险集中问题和“狭义银行”的担忧。
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核心要素概括起来为“一币、两库、三中心”。“一币”即数字人民币;“两库”指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三中心”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如图2所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采用双层投放的形式,从发行到流通的全环节主要分为5个步骤:生成、需求申请、投放、活期存款兑换、发放。
数字人民币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机理分析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是基于双层运营体系,数字人民币依然由央行信用担保,是央行的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个人数字钱包内的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不构成负债,而是属于表外业务,本质上是一笔托管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
商業银行作为央行指定的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将根据公众的需求向央行申请兑换数字人民币并缴纳100%准备金,央行会把数字人民币投放至商业银行库,公众可以用现金或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兑换数字人民币。以数字人民币发行规模1万元为例,将上述过程分为两步,分别探讨数字人民币发行会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哪些变化。
第一步,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兑换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缴纳100%准备金向央行申请兑换数字人民币1万元,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款项减少1万元,如常备借贷便利或超额存款准备金,数字人民币资产增加1万元。
第二步,公众向商业银行兑换数字人民币。1.当公众用现金向商业银行兑换数字人民币1万元时,商业银行负债无变化,增加了现金资产1万元,减少数字人民币资产1万元。2.当储户用活期存款向商业银行兑换数字人民币1万元时,商业银行负债减少1万元,数字人民币资产减少1万元。
结合上述两个步骤,整体来看,在现金兑换过程中,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体现在资产端现金和数字人民币两者的互换、负债端无变化;在活期存款兑换过程中,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体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减少。
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在现金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几乎没有变化,只是两种资产的转换,因此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在活期存款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过程中,数字人民币发行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住户活期存款对应减少的过程,最终会造成商业银行缩表,这将直接构成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威胁。
商业银行利润变化
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由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构成,两者之和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85%以上。2020年度,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6%-8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20%。
利息净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存贷规模和存贷利差。存款是商业银行低成本、易获得的负债资金来源。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使用,其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造成存款规模下降,这会对商业银行利润带来巨大挑战。
1.商业银行失去低成本资金来源
数字人民币可能会使活期存款的规模下降,如果商业银行想要维持原本的负债水平,只有提高存款利率吸引更多存款,或通过其他方式吸纳负债。
截至2020年末,住户存款余额为92.60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余额为32.68万亿元。活期存款的央行基准年利率是0.35%,一年定期存款的央行基准年利率是1.50%,远低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利率。
毫无疑问,不管是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还是其他渠道借入负债的形式,都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利息支出成本。2020年度大型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09万亿元,假设数字人民币挤出活期存款10%,商业银行用同业拆借(截至2021年11月末,上海银行同业拆借1年利率报价2.75%)来弥补这部分负债,那么仅在利息支出这一项上,商业银行的成本将会增加0.08万亿元,占2020年度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7.2%。
2.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难度增加
由于活期存款向现金的转换需要公众在线下的ATM机或柜台完成,这些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使得活期存款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在数字人民币的引入后,活期存款向数字人民币的转换对公众来说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几乎不用付出多余的成本,活期存款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尤其当金融体系利率水平、通胀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时,活期存款向数字人民币、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的转化会更加频繁。商业银行融入或融出资金以保证流动性的操作次数会增加,预测和估算难度提升,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更加困难,这就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到期期限结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下降
根据货币乘数的理论可知,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取决于现金漏损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其中现金漏损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越小。这里存款向数字人民币的转换就可以被看作是现金漏损率的增加,现金漏损率的增加导致存款规模下降,接着会传导影响到贷款规模的下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将受到限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也会因为贷款规模的下降而大幅下降。
4.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机制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包括贷款前背景调查、贷款决策和发放、贷款后追踪。每一个阶段,商业银行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贷款人進行信用分析、资质审查和风险监测。
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性的特征,但现阶段还未公开数字人民币数据使用的权限、主体、程序和深度,如果这些数据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程序的信用分析、综合评估和风险监测等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那么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成本和不良贷款率,并且可以防范金融违约事件的发生,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随着数字人民币普及度的提升,家庭的消费行为将会更多地被数据化、可视化,因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机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获取更多、更准确、更详细的客户资产情况信息,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减少资产证明的材料搜集工作,完善征信中心的征信报告,给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提供了信用分析依据,降低单位贷款成本和不良贷款率。
政策建议
控制数字人民币发行规模和速度
数字人民币定位是M0,使用场景的特点是小额零售高频,所以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规模无需过大。当数字人民币大量发行,即数字人民币兑换比例过大时,其对存款的替代效应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狭义银行”的危机,商业银行利润波动剧烈。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无需付出额外的成本,这是相较于传统货币的一大优势,未来或许可以考虑增加存款向数字人民币转化的成本避免“狭义银行”的影响,如限制每人每日兑换数量或阶梯式收取兑换费用等。长期来看,中央银行应结合宏观调控目标和市场流动性情况对数字人民币发行规模的速度适当限制,动态调整发行规模,以降低金融风险,实现金融稳定。
利用数字人民币数据提高经营效率
目前,数字人民币使用情况数据的可观测性、使用范围、使用对象等均不明确,假设以上数据对商业银行有限制地开放,那么商业银行可在合法范围内利用数字人民币数据提高自身经营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对客户底层交易数据和交易行为进行分析,打造具有客户针对性的集生活、社交、消费等于一体的支付场景,满足客户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提高客户黏性;商业银行可细致化描绘客户画像,评估客户资产情况和信贷风险,优化信贷流程和贷款定价机制,降低信贷成本和道德风险,实现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共赢。
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数字人民币替代存款的便利性导致商业银行融入或融出资金以保证流动性的操作次数会增加,负债端存款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难度提高,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到期期限结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风险定价及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数据及科技,建立高频、高效的监测体制,提高对市场趋势、风险事件的观测及运用能力。同时商业银行还需提升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利用更高效的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风险指标等手段,提升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拓展商业银行盈利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仍集中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15%左右。商业银行需要拓展盈利渠道,分散风险,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拓展盈利渠道。通过审视其现有业务模式,在整个数字生态体系范围内协作和创新,并了解如何从客户数据中获取额外价值。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穆长春.顺应技术演进和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以我为主的法定数字货币[J].旗帜,2020(11):65-66.
[2]范一飞.关于数字人民币M_(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N].金融时报, 2020-09-15(001).
[3]姚前.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J].中国金融,2016(17):13-15.
[4]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