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经典数学内涵 彰显经典理性魅力
2022-07-05张丽颖
张丽颖
摘 要:以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性板块“数学广角”的经典课“田忌赛马”为例,探索广角板块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两大目标落实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激活数学思考,诱发数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归纳”的过程;在更为宽松的氛围下实施更为开放的教学,激活学生的数学潜能;指导学生完整经历方法、对策产生的心路历程,增长智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考;数学探究;激活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9/22-0122-04
“数学广角”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性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具有更大探索、思考空间的学习素材。其价值取向非常鲜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其教学目标定位是:经历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体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何让“数学广角”板块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在补足数学思维之钙的基础上筑牢数学思想之魂?我们围绕这一主题,选取四年级 “数学广角”第三课时“田忌赛马”一课做了多次探讨。
一、以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为什么人人都要学习数学?因为人人都需要从数与形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世界,都需要数学的眼光。“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分为两部分,一是齐王与田忌第一次赛马,齐王三局三胜。其中隐含的信息是,齐王各档赛马都比田忌的马战力强;二是孙膑献上计策,田忌反败为胜。其中隐含的信息是,齐王中等马的战力不及田忌的上等马,齐王下等马的战力不及田忌的中等马。因此,六匹马的战力从强到弱依次是:齐王上等马>田忌上等马>齐王中等马>田忌中等马>齐王下等马>田忌下等马。以上的数量关系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透过故事情节大力挖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透视故事,将条件数学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因此,教学从引导审题、理解问题解决的条件开始。
师:今天的数学课从研读一篇语文课文开始!(出示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你能从课文中读出哪些数学信息?(生阅读思索然后交流)
师:根据前面的分析,你们能用数学符号把双方的赛马按照战力从强到弱排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然后交流)
生1:齐上>田上>齐中>田下>齐下>田下。
生2:A>a>B>b>C>c。
师:大小写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A>a,B>b,C>c,是根据什么知道的a>B,b>C又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用数学分析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并理解条件。
有别于通常的动态视频引入,本节课无论是经典出示的方式还是出示经典后的学生活动,都努力体现一个“静”字。“能用数学符号把双方的赛马按照战力从强到弱排序吗?”,教师直截了当从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寻找故事背后的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或式子有效地表征故事中的关键条件,这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第一步。有了将赛马战力符号化表达的过程,下面再研究六匹马的对阵方式时,学生自然选择用简捷的符号代替文字描述。这样教学,一方面激起并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量关系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经历符号的探索、发明过程,切身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及其符号化表达的能力。
(一)激活数学思考,经历数学探究
“数学广角”的教学重在过程,重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田忌赛马”故事一共涉及6匹马,每匹马的战力不一样,在齐王不改变出马顺序(上、中、下)的前提下,田忌共有6种不同的出马策略,其中只有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这种策略能够取胜,因此称之为“最优策略”。如何让学生的认知达到这一高度并于其中发展思维、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最好的选择就是以数学探究活动及其体验为基本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展开“探索——交流——归纳”的过程。
(二)初步感知孙膑对策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第二次比赛。这次比赛田忌是如何赢了齐王的?请合理选择数学符号填写表格,然后结合表格清楚表述。(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然后交流)
小结: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只是调换了一下出马的顺序,就反败为胜了,这就是对策。
(三)探究对策之唯一
师:假设骄傲的齐王一直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马,孙膑想到的对策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生意见不一)
师:看来取胜策略是否唯一,大家有不同看法。那么孙膑总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策略呢?联想搭配知识中的有序思考,认真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填表,然后交流,确认田忌总共有6种出马策略,其中只有一种三局两胜。)
小结:唯一能赢齐王的对策并不是孙膑一拍脑门就想出来的,他是利用数学方法,经过列举分析,从中择优才找到了最佳策略。
(四)理解孙膑必胜策略的关键——以弱制强
师:这唯一能赢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它的制胜秘诀在哪里呢?
师:用下等马去对上等马,不是明摆着输吗!这还高明?
小结:牺牲最弱的下等马,浪费掉齐王最厉害的上等马,用最小的代价和暂时的失利换取后两场的胜利!这就是“以弱制强”!智者不计较一场的输赢,而是走一步看两步,全盘考虑问题,最终赢得整体的胜利!
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是激活数学思考、诱发数学探究的最好手段。在初步感知孙膑对策后,教师以核心问题“对策是否唯一”,引发猜想与探究。联想搭配中的有序思考,一一排列,学生找全了6种不同应对策略,发现只有孙膑的对策能够三局两胜。既经历了“最优策略”的产生过程,体会了何为运筹、何为优化及如何运筹与优化,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深刻地体会了“谋略在先、以弱胜强”的不易,感悟了“优化”的魅力。接下来继续拷问“唯一能赢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用下等马去对上等马,不是明摆着输吗!这还高明?”,有趣且直击“命门”,频频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不断地质疑、解疑中,学生的思考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深入。
二、实施更为开放的教学,激活学生的数学潜能
“数学广角”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内容承担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刚性任务不同,它本质上属于课程中用以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数学兴趣爱好的拓展部分。因此“数学广角”教学应该在“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获得”上下功夫,应该增加课程与教材的弹性,在更为宽松的氛围下实施更为开放的教学,进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潜能。
在小学教学田忌赛马,通常只讲齐王固定出马顺序,孙膑有6种应对策略,只有一种能使田忌三局两胜,到此为止。如此教学充其量只是讲解了一个决策论故事,构不成真正的博弈论问题。因为博弈问题最基本的特征是“策略互相牵制对抗”,通俗地说就是让决策双方处于平等的策略对抗地位,双方同时决策。而如果双方同时决策,齐王3匹马,三场比赛有6种不同的出马顺序,针对齐王的每种出马顺序,田忌都各有6种应对策略,因此,共有6×6种对阵。如此复杂的对阵表,小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怎样才能在不露痕迹中合理延展促学生深度思考体悟博弈,又避免超出学生接受水平呢?
师:如果齐王改变出马顺序,田忌还能赢吗?我们来试一试。假设齐王把出马顺序换成“下、中、上 ”(C、B、A),看看田忌赢的可能性会不会变?(出示上面表格2,将第一行改成C、B、A。师生共同逐一分析六种对阵结果,填写表格,确认赢的可能性不变)
师:这就是说,不管齐王怎样出马,田忌的出马方案总是6种,其中只有一种能够三局两胜。是哪一种?
在学生理解孙膑最优策略并明白其唯一后,教师大胆设疑,借此在故事之外再选一种对阵加以探究,通过再次列表分析,得出只要保证让齐王先出马,不管齐王怎样出马,田忌的出马方案总是6种,其中只有下对上、中对下、上对中才能够三局两胜。既成功地把田忌赛马扩展为了一个博弈论问题,使数学模型更加精准,而且以一当五,得窥所有对阵情形之全貌,可谓四两拨千斤,明智又巧妙。
三、经历对策产生的心路历程,增长智慧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方法以及对策,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田忌赛马”作为一种策略,并不是“必胜宝典”,而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故事中孙膑之所以能够利用最佳策略实现以弱胜强,足智多谋固然重要,但足智多谋的前提是对六匹马战力的精准分析,是对齐王骄傲自大性格的细心揣摩,在此基础上因势造势,全盘考虑,后发制人,才取得了以弱胜强的效果。因此教学中分析、理解孙膑实施最优策略的基本条件,让学生明晰孙膑决策的整个心路历程,才能将策略升华为思想,同时提升智慧。基于此,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把重点放在反复拷问、理解对策取胜的基本条件上。
(一)体会取胜条件之一——知己知彼
师:如果齐王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马,孙膑共有6种应对策略,其中只有一种能赢齐王。也就是说田忌获胜的可能性只有六分之一。为什么田忌原本获胜的可能性很小,孙膑却胸有成竹呢?
生:因为齐王正在得意忘形之际,以为自己实力强必胜,还是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马。
师:这叫知己知彼。
(二)体会取胜条件之二——后发制人
师:有了“以弱制强”的策略,田忌就一定能赢吗?——请看田忌赛马故事续集(课件出示《田忌赛马续》视频)
第二次比赛结束,太监向齐王进言:“大王明天再与他赛一次,调换出马顺序,肯定能赢。”第三次比赛:齐王派出中等马,田忌派上等马迎战;齐王派出下等马,田忌派出中等马;齐王派出上等马,田忌派出下等马。田忌2∶1胜。第三次比赛齐王又输了。大臣们冥思苦想,恍然大悟:“大王明天再与他赛一次,一定让田忌先出马。”
师:田忌先出马,齐王一定能赢吗?(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小结:没错,要实现以弱胜强,必须后发制人。
(三)体会取胜条件之三——实力相近
师:问题又来了,有了知己知彼、后发制人,就一定能够以弱胜强吗?(生迷惑)
师:如果田忌和齐王马的战力不是A>a>B>b>C>c呢?(生恍然大悟)
师:要想战胜齐王,田忌的马至少是什么情况?
小結:要实现以弱胜强,前提必须是双方实力相近。所以,知己知彼、后发制人、以弱制强这些策略固然重要,提高自身实力无疑更重要。
一连串的问题恰如一套组合拳,不停地将学生“逼入绝地”,学生在步步深入地思索中抽丝剥茧,逐渐感悟了孙膑“最优策略”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以弱胜强”的结局需要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愈来愈全面,愈来愈合理。
本课自始至终围绕“田忌赛马”故事展开,从引导审题,理解问题解决的条件;定向探究,寻求分析最优策略;到纵向延展,体悟博弈;再到横向拓展,理解条件。四部曲曲曲以“凸显数学价值”为主旋律,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为目标,以“数学探究及其体验”为基本教学方式,以“问题驱动思考”为手段,充分挖掘了经典的数学内涵,彰显了经典的理性魅力,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淬火过程中触摸到了对策思想的核心,在火热的思考中切实体味到了运筹优化的味道。运筹优化思想的感悟如此,其他数学思想的感悟也应如此。
参考文献:
[1]曹培英.“数学广角”教学的系列研究(一)[J].小学数学教育,2017,(1-2):4~9.
[2]曹培英.“数学广角”教学的系列研究(五)[J].小学数学教育,2017,(10):3~6.
[3]曹志国.经历过程——数学教学的应然状态[J].小学教学研究,2017,(3):92~93.
[4]刘小兵.让数学课充满“数学味”[J].江西教育,2016,(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