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芝麻幼苗期栽培管理措施

2022-07-05陈红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缺苗补苗真叶

陈红

幼苗期是芝麻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采取合理、及时的栽培管理措施,既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又可以为芝麻的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本文从芝麻幼苗期的查苗补苗、中耕除草、间苗定苗、病虫害防治四个关键措施入手,旨在提高芝麻产量,实现高产穩产。

芝麻播种后5~7 d出苗,1个月左右出现花蕾,这段时间芝麻主要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由于芝麻幼苗生长缓慢,早期非常容易受到苗荒、草多以及病虫害的危害。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进行查苗补苗、中耕除草、间苗定苗这三项措施,目的是为了苗全、苗壮,为芝麻生殖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查苗补苗

芝麻播种后5~6 d,如果不能及时出苗或出苗不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出现大片缺苗的地块要抓紧重播,对局部缺苗的地块要补种,对少量缺苗的地块要移苗补栽。总之,补苗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全苗。如果是露天种植的话,播种以后遇到下雨天猛然变晴天,土壤可能会板结形成硬壳,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用钉耙松土,破除板结,帮助芝麻幼苗早日出土。如果是大棚种植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但是也要注意看土壤有没有板结的现象。

二、中耕除草

及时除草是芝麻幼苗期的关键,如果除草不及时,杂草就会抢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影响芝麻幼苗的生长。除草的时间和深度要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苗情来灵活掌握。

中耕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和土壤板结,有利于芝麻的根系发育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芝麻在开花前一般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是在幼苗长出第1对真叶的时候进行,这个时候宜浅不宜深,目的主要是灭草、保墒;第2次中耕是在芝麻长出2~3对真叶的时候进行,深度为5 cm;第3次中耕是在芝麻长出5对真叶时进行,深度为10 cm。总之,中耕要掌握好深度和时间,不要在下雨前进行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合理的中耕时间和中耕深度不仅可以达到除草的效果,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幼苗生长。中耕结合培土,还有利于排水防涝,防止倒伏。

另外,简单介绍一下真叶和子叶的区别,真叶是真正能反映植物特性的叶子,而子叶是植物出土时最先长出的1对叶子,在幼苗最靠近根部的位置,大部分种子发芽以后先长出2片子叶,再长出的第3片叶子就是真叶。

三、间苗定苗

间苗和定苗通常要和中耕除草同时进行,目的是给芝麻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生长空间。间苗在芝麻长出第1对真叶的时候进行,主要是将播种时挤在一起的苗疏散开,去除弱苗,留下壮苗,均匀分布。间苗的时间要早,过晚会降低田间通透性,导致幼苗相互争夺养分和阳光,影响产量。

定苗在芝麻长出3~4对真叶的时候进行,主要目的是保持一定的种植密度,为健康的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但在病虫害严重、气候不好的年份,定苗的时间不宜过早,应适当推迟,并预留一些健壮苗,以备不时之需。

四、病虫害防治

芝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病毒病、立枯病、小地老虎、蚜虫等,以地老虎危害最为严重,地老虎可使芝麻断垄缺苗,甚至苗毁现象。此外,蝼蛄会啃噬芝麻种子,也会咬毁芝麻的根茎和枝叶,其穿行轨迹会形成田隧道,造成芝麻幼苗缺水枯死或无法发芽,严重危害芝麻幼苗生存。针对此类病虫害问题,在种植前可用适乐时药剂拌种和呋喃丹混入土壤中消毒灭菌,在生产时可人工捕杀幼虫、抹去卵块,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销毁,再喷洒多菌灵和乐斯本乳油防治。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缺苗补苗真叶
基于YOLOv4和双重回归的复杂环境檀香树缺苗定位方法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黄豆幼苗生长过程中第一真叶与第二真叶生理指标的比较
玉米缺苗坏种的原因及保苗栽培技术研究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西藏加查县濒危药材桃儿七真叶分化研究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田间出苗率和保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