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实际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2-07-05杨利瑛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要】本文紧扣课标提出的“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课程理念,明确了基于生活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原则,提出了分组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案例教学法等基于生活实际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8-0094-03

现实生活能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开阔的视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提出了“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突显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培养法治意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一、充分认识基于生活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基于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摆在首位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培养,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引导学生结合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认识党和国家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与生活紧密相关。一个人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家庭、学校及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个人品德、践行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理解职业道德,逐渐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离不开生活实际,运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作为教学的鲜活素材,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的作用和力量,有助于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拥有健康的心理,都有赖于生活中的磨炼。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和参与意识,都需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落实和体现。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责任意识。

二、明确基于生活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原则

基于生活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须遵循以下课堂教学原则。

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例如,在政治认同方面,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国情、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等;到了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则上升为初步了解基本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等。为此,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时,要按照学段目标要求,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生活场景或教学案例。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生活场景都适合用于课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环境相距太远的场景或案例,无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解统编教材(本文所用案例均出自统编教材,下文不再赘述)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时,如果面对的是乡村学校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如何安全乘坐公交车、班车、电动自行车等贴近乡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辅助教学,而不宜选择乘坐地铁、飞机、海轮等距离乡村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场景。

3.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了“注重知行统一”“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的要求,这同样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在开展这一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三、基于生活实际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方法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体验和思考,增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分组讨论法

《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的要求。事实证明,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价值判断力。

例如,在执教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时,某教师就运用了分组讨论法。鉴于三年级学生初步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该教师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上学”“路上该如何注意安全”“你见过哪些上学路上不安全的行为”等问题,并由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各组学生接到任务后,很快就能联系生活经历,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把问题答案汇总给本组代表。

在班級发言环节,有一个小组一口气列举完了四种上学方式,即自己走路到学校、家长开电动自行车送到学校、自己乘坐公交车到学校、家长开小轿车送到学校,于是教师及时调整策略,让其余各组围绕一种方式说一说如何注意安全。各组学生踊跃发言,参与度非常高,从而高效推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一般要求结合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单靠说教很难取得实效,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判断力和理解力都较为有限,无法单凭听讲就能理解相应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为此,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购物的相关常识和技巧,在购物过程中树立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等。鉴于四年级学生多数都有购物经历,于是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超市里的小冲突”的学习情景(课前准备好相应的道具),事先安排1名学生扮演售货员,1名学生扮演超市工作人员,2名学生扮演顾客。情景表演开始后,其中一名“顾客”在“超市”中购物,动作十分粗鲁,还把一包方便面摔在地上,这时“工作人员”过来制止,并要求该“顾客”赔偿或购买这包打碎的方便面。那名打碎方便面的“顾客”只好到“收银台”买下这包方便面。该“顾客”回家后发现这包方便面是过期的,感到很郁闷……上述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提出“情景中的顾客有哪些不文明的购物行为”“该顾客打碎了方便面一定要赔偿或购买吗”“发现食品过期了可以回去退换吗”三个问题。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生1:情景中的那名顾客动作很粗鲁,随意翻动超市里的货物,把商品弄到地上。

生2:打碎了人家的东西,当然要赔偿,所以超市的做法是合理的。

生3:超市卖过期的食品,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顾客可以去退换。

生4:如果超市不愿意退换,可以打12315热线投诉。

……

上述教学环节,笔者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制造了“打碎方便面→被要求赔偿(买下)→发现该商品是过期的”的情节冲突,提出了三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观摩、思考、讨论,认识到了“进入商店购物要讲文明”“购买商品时要看清生产日期”“遇到商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权”等购物的学问和技巧,顺利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三)案例教学法

《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并就案例的选择提出“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等要求。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了解到的新闻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增进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进而培养爱国情感。

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这些东西哪里来》一课教学为例。该课分为物品身世“探秘”、它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二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不断生产的新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第三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工业生产已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提高学生对“中国创造”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教学时,笔者播放了这样一个案例(视频):在日本参加夏令营的一个中国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视频日记,分享了她在日本碰到的“中国制造”,如日本商店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文具、鞋子、服装等,而且很多日本商店门口还用中文写着“可刷银联卡”“可用支付宝”等字样。

看了这一视频后,笔者让学生说说感想。学生们畅所欲言。

生1:看了视频我很自豪,我们中国的东西都卖到世界各地了。

生2:这说明中国的东西质量很好,外国人喜欢。

生3:我觉得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离不开“中国制造”。

……

师:同学们说得很棒!老师能感受到大家都有一种自豪感。下面,老师还要讲一些讓大家更自豪的东西。

接下来,教师播放视频案例:中国天文事业里的“中国创造”——天问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空间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航空事业里的“中国创造”——C919飞机,是中国首款完全按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大型干线客机,具有中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桥梁建造事业里的“中国创造”——震惊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

师:除了这些例子,同学们还了解哪些领先世界的“中国创造”呢?

生4:我知道在贵州的矮寨大桥。

生5:华为手机是“中国创造”,我爸爸就用华为手机。

生6:我知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是由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都很广,课前肯定也做了不少功课,给大家点个赞!是呀,从天上到地面,从桥梁到水底,从交通工具到通信工具,我们中国自主创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所以中国不比外国差,我们要树立民族自信。

……

上述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多个现实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很高,从中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顺利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基于生活实际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有不少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还有角色扮演法、实地体验法、模拟辩论法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扣课标要求,充分认识基于生活实际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探索运用更多可行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祖润.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J].新教师,2020(9):68-69.

[2]阎凤伟.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施教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7):29.

作者简介:杨利瑛(1974— ),广西武鸣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打造趣味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